菲尔兹奖得主广中平祐:创造的乐趣与放弃的艺术

菲尔兹奖得主广中平祐分享数学与创造心得:创造好东西,需要放弃。

原文标题:菲尔兹奖数学家:创造好东西,要有放弃的能力

原文作者:图灵编辑部

冷月清谈:

《数学与创造:广中平祐自传》讲述了菲尔兹奖得主广中平祐的学习和科研之路。广中平祐并非出身精英家庭,在哈佛留学期间,他的同学都是天才,但他并没有陷入嫉妒和内耗,而是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他认为,创造的关键在于“放弃的能力”,懂得适时放弃,才能集中精力创造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本书从数学家的视角,探讨了创造的乐趣和放弃的艺术,对于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创造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怜星夜思:

1、广中平祐所说的“放弃的能力”具体指什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该如何培养这种能力?
2、除了“放弃的能力”,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创造力?
3、在当今内卷严重的社会,如何平衡“竞争”与“创造”?

原文内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尤其在数学领域。

菲尔兹奖得主广中平祐在哈佛大学留学时,另两位同门都是典型的精英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天才,而他只是大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商人之子。

别人常问他:“你和如此优秀的人在一起学习,不会嫉妒他们吗?”

深谙数学与创造艺术的他认为:“若想创造出好东西,要有放弃的能力。”

现在的学习工作苦内耗与内卷久矣,如何专心进行创造?《数学与创造:广中平祐自传》分享了自己从数学启蒙到“菲尔兹奖得主”的人生经历,从数学家的独特视角与思考方式,阐述了创造的乐趣和放弃的艺术。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把竞争看作是激发创造力的一个外部动力,但关键还是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差异化,而不是盲目跟风内卷。

除了好奇心和环境,我觉得跨界思维也很重要,很多创新都是不同领域知识碰撞产生的火花。

我觉得环境也很重要。一个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环境,更容易激发创造力,反之,图一时安逸的舒适圈,反而会扼杀创造性。

我觉得好奇心和求知欲很重要,没有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哪来的创造动力?

引用一下原文“若想创造出好东西,要有放弃的能力”,我觉得这和“沉没成本”的概念有点像。已经投入的时间精力就过去了,如果发现方向不对,及时止损也是一种智慧。培养这种能力,首先要对自己的能力和目标有清晰的认知,然后要勇于放弃,别怕“浪费”之前投入的。

“放弃的能力”不只是放弃,更是一种选择。就像围棋高手,每一步棋都要选择放弃一些可能性,才能最终赢棋。在学习工作中,要学会区分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关键的地方,这就需要不断提升判断力和决策力。

针对“在当今内卷严重的社会,如何平衡‘竞争’与‘创造’?”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竞争不可避免,但别被竞争裹挟,迷失了创造的初心。可以适当与外界交流,获取灵感,但也要保留自己的独立思考空间,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我觉得平衡竞争和创造的关键在于心态。竞争可以带来压力,也可以带来动力,关键是你怎么看待它。保持积极的心态,把竞争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才能在内卷中保持创造力。

我觉得“放弃的能力”指的是放弃那些不重要的、不适合自己的方向或目标,把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就像做研究,不可能所有方向都探索,得选定一个重点突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列个优先级清单,把时间花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