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兹奖得主广中平祐分享数学与创造心得:创造好东西,需要放弃。
原文标题:菲尔兹奖数学家:创造好东西,要有放弃的能力
原文作者:图灵编辑部
冷月清谈:
怜星夜思:
2、除了“放弃的能力”,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创造力?
3、在当今内卷严重的社会,如何平衡“竞争”与“创造”?
菲尔兹奖得主广中平祐分享数学与创造心得:创造好东西,需要放弃。
原文作者:图灵编辑部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把竞争看作是激发创造力的一个外部动力,但关键还是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差异化,而不是盲目跟风内卷。
除了好奇心和环境,我觉得跨界思维也很重要,很多创新都是不同领域知识碰撞产生的火花。
我觉得环境也很重要。一个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环境,更容易激发创造力,反之,图一时安逸的舒适圈,反而会扼杀创造性。
我觉得好奇心和求知欲很重要,没有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哪来的创造动力?
引用一下原文“若想创造出好东西,要有放弃的能力”,我觉得这和“沉没成本”的概念有点像。已经投入的时间精力就过去了,如果发现方向不对,及时止损也是一种智慧。培养这种能力,首先要对自己的能力和目标有清晰的认知,然后要勇于放弃,别怕“浪费”之前投入的。
“放弃的能力”不只是放弃,更是一种选择。就像围棋高手,每一步棋都要选择放弃一些可能性,才能最终赢棋。在学习工作中,要学会区分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关键的地方,这就需要不断提升判断力和决策力。
针对“在当今内卷严重的社会,如何平衡‘竞争’与‘创造’?”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竞争不可避免,但别被竞争裹挟,迷失了创造的初心。可以适当与外界交流,获取灵感,但也要保留自己的独立思考空间,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我觉得平衡竞争和创造的关键在于心态。竞争可以带来压力,也可以带来动力,关键是你怎么看待它。保持积极的心态,把竞争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才能在内卷中保持创造力。
我觉得“放弃的能力”指的是放弃那些不重要的、不适合自己的方向或目标,把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就像做研究,不可能所有方向都探索,得选定一个重点突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列个优先级清单,把时间花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