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掌握商业经营的底层逻辑

《生意的本质》教你掌握商业经营底层逻辑,从零开始构建和升级商业模式,最终实现业务螺旋上升。

原文标题:一本书,讲透生意的本质!

原文作者:认识管理

冷月清谈:

《生意的本质》一书旨在帮助各阶段的企业经营者提升商业思维和能力。本书的核心是“经营”而非“管理”,强调如何推动业务增长、洞察商机、聚合资源并最终实现盈利。书中提供了一套简明实用的商业模式设计工具和丰富的案例,帮助经营者将复杂的生意可视化地拆解和呈现。作者周宏骐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出动态的、波段式推进的经营方法,帮助经营者在实践中不断迭代和升级商业模式,最终实现业务的螺旋上升。本书特色在于:源于实践的指导性、细致入微的讲解、易于理解的图解和动态的商业视角。

怜星夜思:

1、书中提到的“商业共生体领袖”视角具体指什么?这种视角在实际商业操作中如何体现?
2、书中提到的商业模式设计工具,有哪些是比较实用且容易上手的?
3、书中强调“动态地打造成功的商业模式”,如何理解“动态”这个词?在实际操作中,如何保持商业模式的动态更新?

原文内容


成功的企业中往往都有多位核心经营者,他们久经商场考验,熟谙商业经营的底层逻辑,已淬炼成为高段位的业务操盘手。如果你想像他们一样,那么,这本《生意的本质》就是为你而写的。

你可能:

在成熟企业里负责拓展新业务。

在成长型企业里承担升级现有业务的任务。

在初创企业中从“零”开始。

无论你所在的企业处于哪个发展阶段,无论你的经营水平属于哪个段位,我相信,你都能从本书中汲取到营养。



点击书封了解更多

本书将传授给你成长为高段位经营者的方法,教你从商业共生体领袖的视角看问题,引导你通过有节奏的商业模式设计,动态地打造出成功的商业模式。

它还会提供一套简明实用的操盘工具,以及丰富翔实的案例,让你从理论到实践全盘掌握商业经营的底层逻辑。



周宏骐

新加坡教授、天使投资人,拥有22 年在通用汽车、礼来制药、惠普科技等世界500强企业担任高管的实践经验,曾代表这些企业主持过其在东北亚、东南亚、大中华区以及亚洲新兴国家的工作,担任过区域副总裁与董事经理等职务,在亚洲区战略创新与新市场进入方面有杰出的经验和贡献。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他一直专注于研究和教授新时代企业的创新经营方式,并担任多家知名企业的导师,帮助这些企业始终保持创业心态,摆脱平庸的束缚。此外,他还积极投资科技、消费和内容领域的初创企业,并为科技与消费驱动的创新成长型企业提供辅导,助力企业实现经营增长。



本书想解决哪些重要问题? 


第一个问题:经营者因缺乏商业经营的思维与方法而无法的独当一面

大部分沿着传统路径晋升的职业经理人和专业技术出身的管理者,虽然大都学习过各类管理知识,但在被委以重任独立负责经营一项业务时,还是常常因缺乏商业经营的思维与方法而无法独当一面。很多创业者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

因此,本书不太讲“管理”,而是着重讲“经营”,讲如何推动业务成长,如何从根本上弥补经营者在经营能力上的不足,帮助他们成为有商业头脑,能洞察商机、聚合资源、促成合作、实施决策、高效协作、无惧失败、承担风险的核心经营者。

此外,本书还会帮助经营者转变心态,引导他们从单纯遵循制度、流程和层级办事的工具型运营者转变为能不断设计新制度的开创型经营者,以老板心态去设计商业模式、驱动业务成长,并不断思考“怎样在经营上创新”,让业务每年都实现健康增长——不只实现营业收入增长,更要实现利润增长,同时时刻牢记为达到“盈利”这一根本目标而不局限于固有边界。


第二个问题:经营者无法清楚阐述企业的商业模式

我在拜访企业时,经常会遇到一个难题:企业的创始人或者董事长用了很长时间却依然讲不清楚企业的生意,更不要说企业的商业模式。

以,我希望在本书中定义出商业模式的表达范式,让经营者可以通过这个范式,把复杂的生意可视化地拆开、展示、讲清楚,从而让经营者本人乃至他身边所有的朋友都能更有效率地描述、分析和设计商业模式。

第三个问题:经营者困惑于生意是做出来的还是设计出来的

有些经营者问我:生意到底是做出来的,还是设计出来的?其实,不仅经营者看法不一,对于这个问题,理论家们也是观点迥异。视角不同,答案千差万别。

一些老一辈的企业家告诉我,在草莽创业时代,生意先是做出来的,再根据实践效果与反馈对商业模式进行调整。新涌现出来的很多商业物种,也大多是经营者在跌跌撞撞的探索中不断试错试出来的。经营者一开始对商业模式的感觉是朦胧模糊的,自己也讲不清楚,经由逐步拼凑,才越来越清晰。

但是,在如今这个知识创业时代,创业也要讲科学、讲工具、讲方法。本书所提供的商业模式工具,能帮助你结构性地、动态地构建一门生意。就算构建的过程是逐步拼凑与调整,你也能在系统性工具的指导下,不断进行“结构性的拼凑与调整”,从而少踩坑,少走弯路,并能在企业发展的全周期内,推动生意波段式螺旋上升。




1、源于实践,指导性强

真正落地的经营工具。而且,本书还以具有代表性的实战案例,帮助读者在场景中习得商业模式的设计方法。当然,为了不泄露实战案例所涉企业的商业机密,本书对部分案例做了必要的脱敏与改写处理,但真实的商业逻辑被全盘保留了下来。

2、颗粒度细,具体通透

在本书中,我不仅在粗颗粒度层面上提出了商业模式设计的框架,还拿起“放大镜”在细颗粒度层面上为读者详细阐述了各种具体的经营操作方法,并且把各种方法横向打通,让读者读起来有一种全盘打通的通透感。

3、善用图解,易读易懂

在表现形式上,我大量运用图解的方式,把原创的思维框架与方法做成平面图甚至立体图,将抽象化的概念转变为具象化的图表,让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和应用这些思维框架与方法。在行文上,我尽量避免使用艰深的专业词语与概念,力求内涵丰富、结构清晰、文字简洁易读。

4、动态视角,立体可视

本书值得强调的第4个特色,是拥有动态操作视角。它有别于波特理论或亚历山大商业模式画布那样的静态分析视角,不是在一个企业已取得成功的终局时间节点上去做分析,描绘某一时间节点的战略或商业模式终极形态,而是细致地展现出动态发展中的操作细节。

本书基于“缘起性空”理念,为经营者提供的是动态的波段式推进方法,让经营者能够带着商业头脑,使用推动业务发展的“设计一构建一验证”循环方法以及笔考原创的立体、可视化生意蓝图,去设计、梳理与迭代商业模式,让每个波段都实现阶段性升级,让生意在一波一波的推动中不断螺旋上升(见图0-2)。

经营的出发点可能是理想、志趣、激情……不论从何处出发,始终要记住你是在经营生意,而经营生意最基本的目的是盈利。因此,本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读者,在坚守道德底线和合乎法律规范的前提下,将刚刚萌芽的新生意设计和构建好,使成长中的生意不断升级,把成熟的生意用新的经营方式重构。不做“理念的巨人,利润的侏儒”。


每一位卓越的经营者都走过从初级到高级的历练之路。要坚信,只要学会本书中介绍的系统工具并加以娴熟运用,你一定能提升自己的经营段位,在实践中做出一个个符合经营规律与商业时空条件的决策,一步步构建出高效而稳定的生意。


图片
延伸阅读



点击书封了解更多
发布人 | 田媛   
责任编辑 | 郑琳琳  
部门领导 | 宁姗
点个“在看”,与世界分享你的态度!

我觉得“商业共生体领袖”是指能够整合资源,创造价值,并与其他参与者共同成长的领导者。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自身企业的利益,更注重整个商业生态的繁荣。就像自然界中的共生关系,不同物种相互依存,共同进化。在商业中,这种视角可以体现在与合作伙伴的共同研发、资源共享,甚至与竞争对手的合作共赢。

除了商业模式画布,精益创业画布也很实用,它更侧重于快速迭代和验证。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精益创业画布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找到产品与市场的契合点,避免浪费时间和资源。

我个人比较喜欢用价值链分析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找到创造价值的关键环节,并进行优化。通过价值链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制定相应的战略。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商业共生体领袖”视角,我觉得是“合作”。商业竞争是残酷的,但合作才能共赢。就像足球比赛,每个球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职责,只有相互配合,才能赢得比赛。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只有与其他企业合作,才能构建更强大的商业生态,最终实现自身的发展。

我觉得商业模式画布就挺好用的,它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思考商业模式的各个方面,比如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通路等等。而且画布的形式也很直观,方便团队成员一起讨论和完善。

我认为“动态”指的是商业模式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就像开车一样,需要根据路况、天气等因素随时调整方向盘和速度。保持商业模式的动态更新,需要建立一个灵活的组织架构和决策机制,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动态”我认为是指根据市场环境、用户需求等因素不断调整和优化商业模式。商业环境瞬息万变,一成不变的商业模式迟早会被淘汰。所以,要保持商业模式的动态更新,就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

关于“商业共生体领袖”的视角,我的理解是跳出企业自身,将上下游、合作伙伴、甚至竞争对手都纳入到一个生态系统中进行思考。真正的领袖不是打败所有对手,而是构建一个共赢的生态,让大家都获益。比如,一个电商平台,不仅要服务好消费者,也要扶持商家,打造良好的物流体系,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的生态,平台自身也能持续发展。

我的理解是,动态是指商业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迭代、不断完善的过程。就像软件开发一样,需要不断进行测试和改进。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用户反馈、数据分析等方式来评估商业模式的有效性,并进行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