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心胸与企业成败: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

稻盛和夫与山中伸弥对话,探讨领导者心胸与企业成败的关系,强调利他之心与公平无私的重要性。

原文标题:稻盛和夫:领导的心胸决定组织的成败

原文作者:认识管理

冷月清谈:

本文节选自稻盛和夫与山中伸弥的对话,探讨了领导者心胸的重要性以及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稻盛和夫认为,领导者的心胸决定了组织的成败,并强调了“提高心性”的重要性。他以自身创立京瓷、KDDI以及重建日航的经验为例,阐述了其“利他之心”的经营理念,以及如何通过善的循环最终帮助企业走向成功。
文中,稻盛和夫还分享了“三方好”的经营精髓,即卖方好,买方好,世间好。他以收购美国AVX公司的案例说明,即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他之心也能带来双赢的结果。最后,稻盛和夫强调了管理者需要具备公平无私的品质,才能赢得部下的信任,带领组织 vượt qua 难关。

怜星夜思:

1、稻盛和夫的'利他'思想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是否仍然适用?如何平衡'利他'与企业自身的利益?
2、文中提到的“三方好”理念,如何具体应用到实际的商业操作中?能否举例说明?
3、除了文中提到的几点,你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还需要具备哪些重要的素质?

原文内容

本文是创立京瓷、KDDI公司,重建日航的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与诺贝尔奖得主、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的对话选摘。文中的观点犀利,把企业经营的哲学融合其中,发人深省。希望此文能够对你有所帮助。以下,Enjoy:
常识君|有话说


作 者:稻盛和夫 山中伸弥
来 源:《匠人匠心:愚直的坚持》

1. 领导的心胸决定组织的成败 

不论是在公司经营上,还是在组织运营上,作为领导都会遇到一些很难做出判断的问题。那时,领导内心是不是有正确的判断标准,这很重要。所以,我不断地重复地将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判断标准宣讲给部下听。

比如“盛和塾”这个面向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私墊,从成立以来到现在已经走过了30年,开始的时候就是京都的一些中小企业和微小企业的年轻经营者聚集在一起学习我的经营哲学和人生哲学的学习会,现在发展成支部遍布日本全国,算上海外的支部共有74个,约9000多名塾生。而我对塾生讲的东西,这30年来一直没有变过,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实:不管是公司也好,还是什么样的组织也好,领导的心胸决定其成败。

所以如果真想把自己的公司或组织发展成为一家了不起的公司、了不起的组织,首先经营者自己要扩大自己的心胸,提高自己的心性,这才是最重要的。要提高自己的经营,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心性。这不光是在日本各地的盛和塾讲,在美国、中国、巴西的盛和塾,我都这么讲。

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要马上做出判断和决断,这就是领导者的职责所在。从各种各样的战术和战略里面,如何做出取舍,如何进行企业经营,这由领导者的价值观,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领导者内心的判断标准来决定。而判断标准的源泉和基础,就是那个人的人生哲学。所以作为领导者,必须有自己的人生哲学,而且必须有正确的了不起的人生哲学。

2. 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很简单,就是作为一个人来讲这是否正确,还有就是利他(即便牺牲自己也要为他人谋福利)之心。我的人生哲学就是以这两个为指针的思维方式。
从我的经验来讲,我在京瓷创立20周年的时候,有一个通信器材的生产厂家 SAIBANET 工业株式会社,当时这家公司在生产无线通信设备,经营状况很差。公司的老板拜托我帮帮他们。后来京瓷公司就对他们实施了救济合并。但当时那家公司连续多年赤字,而且工会也十分过激,向企业经营层提出了很多难题,我们合并了他们之后也很辛苦。但即便是在那样的经营状况下,我也没有裁掉那家公司的任何一名员工。后来京瓷还救济合并了另外一家已经濒临倒闭的照相机生产厂家 YASHICA,整个过程也很痛苦,但也同样没有让一名员工下岗。
就在这些公司的经营差不多恢复正常,快要走上轨道的时候,正好国家开始对通信产业进行改革,然后就像刚才说过的那样,我先创立了第二电电(现在的KDDI),又创立了 PHS的DDI POCKET(现在的Y!MOBILE),开始在京瓷生产手机。而这个时候,为京瓷公司的通信技术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就是以前 SAIBANET 公司和 YASHICA 公司的那些技术人员。对他们而言,京瓷公司对他们原来的公司进行了合并收购,并给他们提供了手机事业部这个在当时最高端的工作岗位,他们真的是心存感激。否则他们都会因为企业破产倒闭而失业。但反过来看,他们也京瓷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
这个成功的出发点是行善,为了帮助别人,而最终也得到了善的结果,就是也从别人那里得到了帮助。所以我认为这里面是形成了一个“善的循环”。

3. 经商的精髓是“三方好”

利他之心,我感觉在研究者的世界里应该也能通用。但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商界里,比如说在跟美国企业进行激烈的竞争的时候,是不是还能坚持这种利他之心呢?
京瓷最初的工厂在滋贺县,滋贺县的近江商人有一个很重要的经营理念叫作“三方好”,内容是“卖方好,买方好,世间好”。我认为经商的精髓,就是实现三方好,真正取得这三个方面的平衡。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在1990年的时候收购了美国的一家公司,叫作 AVX。这家公司是能够代表美国的电子零部件生产企业,当时已经在纽约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了。
在我们刚刚开始谈判收购的时候,对方提出的价格是每股20美元左右。而我当时想尽快买下来,于是提出了每股30美元,对方当然很高兴地答应了。而到了后来就在双方的律师开始着手进行手续的时候,对方的私欲爆发,开始变卦,提出“每股的价格要再提高一点”。
 一般来讲,收购公司,谁都想尽可能地以便宜的价格收购,所以当时京瓷公司内部,从律师到公司的高管都很反对,而我冷静地做了分析,认为即便是按照对方提出的高价格进行收购,后面也能很快地收回投资,于是就说:“就按照他们要求的价格来吧,对方如果不高兴的话,我们的收购也没什么意思。”然后说服了众人,最后按照对方经营者和股东满意的价格进行了收购。 

AVX公司在南卡罗来纳州有家工厂。这个州的人很保守,而且可能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那里的人们对日本也没有什么好印象。但这个地方的美国企业,竟成了京瓷的百分之百全资子公司。 
可就在收购之后,我第一次到AVX公司的时候,公司的全体员工竟然拉着“欢迎”的横幅出来欢迎我。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因为 AVX公司的经营层对员工讲过“京瓷公司是一家很厚道的公司”。就这样双方建立起了友好的关系基础,当然公司的绩效很快就得到了改观,并很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实现了重新上市。
当然,当时不是因为期待他们欢迎我,我才按照他们的价格来收购。如果当时心里存在着什么不纯的东西的话,估计也不会取得如此的成功。AVX公司的 CEO名字叫约翰,我们是按照美国CEO的工资标准给他发工资的,所以他的工资比京瓷高管的工资都要高很多。他很能干,公司的业绩也一直在增长,而他也知道他的工资要比日本的京瓷高管的工资还高,所以他也不跟我提要求再涨工资。所以带着这样的利他之心去跟别人接触,即便是国家不同,人种不同,语言不同,也能够相互理解,最终能够实现一个好的结果,这就是我的经验。

4. 管理部下什么最重要 

我认为是公平无私。无论是中小企业也好,还是大企业也好,是政府机关也好,是地方自治会也好,或者说是学校法人也好,研究机构也好,在领导所需要的资质中,我认为舍己是最重要的。作为一个领导者,即便是有一点点的利己,也有带领整个组织走到错误道路上的危险。还有就是在表扬或者批评、斥责部下的时候,公平是最大的原则。那种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判断,或者改变态度的领导者,是不会得到部下真正的信任的。
在组织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如果是被部下真正信任的领导者,只要他说一句话,大家马上就能团结起来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奋斗。
图片

延伸阅读

活动预告

7.11-8.15,机械工业出版社联合盛和早自习共同举办《匠人匠心:愚直的坚持》线上读书会,欢迎锁定直播间,每天进步一点点!

发布人 | 赵天晓

责任编辑 | 郑琳琳  

部门领导 | 宁姗

关于“三方好”的应用,我觉得可以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来思考。比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环保,减少污染,这既是对“世间好”的体现,也能提升企业形象,最终对企业自身也有好处。

利他是建立在自身实力基础上的。稻盛和夫能够“利他”,是因为他有能力和底气去帮助别人。如果自身都难保,谈何利他?所以,企业首先要让自己强大起来,才能更好地实践“利他”的理念。

我觉得情商也很重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需要能够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能体察和照顾下属的情绪,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我觉得可以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三方好”。企业要善待供应商,给予合理的付款期限和价格,这样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同时也要考虑下游经销商的利益,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最终才能让消费者受益。

“三方好”其实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比如,一个电商平台,如果既能保证商家有利润,又能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同时还能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这就是“三方好”的体现。

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利他”可以被视为一种长期的合作策略。在短期内可能会有一些损失,但从长远来看,建立起来的信任和合作关系会带来更大的回报。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合作共赢比零和博弈更具可持续性。

我觉得“利他”并不是无条件的牺牲自己,而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共赢,既帮助了别人,也让自己受益。就像稻盛和夫收购AVX的例子,他并没有一味地压低价格,而是选择了让对方满意的价格,最终也获得了对方的尊重和信任,促成了合作的成功。

我觉得远见很重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需要能够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做出相应的战略部署。

执行力也很关键,光有想法不行,还得能够把想法落地,带领团队去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