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体系管理的四大流程:规划、解码、落地和评估

本文介绍了战略体系管理的四大流程:规划、解码、落地和评估,帮助企业构建战略智能型组织。

原文标题:战略体系管理四大流程

原文作者:认识管理

冷月清谈:

企业实现从“经营驱动”到“战略驱动”的关键在于构建战略闭环,持续训练组织的“战略肌肉”。战略体系管理可以划分为战略规划、战略解码、战略落地和战略评估四大流程。

战略规划是指企业确定发展方向的过程,包括战略复盘、战略洞察和战略制定等关键活动,最终输出战略规划蓝图。

战略解码是指企业制定具体行动计划的过程,包括解码规划、解码行动和解码绩效等关键活动,最终输出年度执行计划。解码的关键在于将战略方向转化为切实的组织行动计划,并通过组织发动与对话实现资源重新配置和组织协同。

战略落地是指企业确保行动和结果达成的过程,包括落地评估、机制保障和创新管道等关键活动,最终输出专项落地推进。战略落地的重点在于持续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并构建战略到执行的一致性,以适应不同业务发展曲线。

战略评估是指企业评估结果并持续优化的过程,包括绩效评估、体系评估和体系迭代等关键活动,最终输出战略动态调试。战略评估的目的是检视战略达成的效果和体系运转的有效性,并持续进行体系迭代与优化。

战略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构建适应环境的“战略学习循环”,推动企业战略智能水平的提升。

怜星夜思:

1、文章提到战略解码是用“组织发动与对话”的逻辑而非“目标拆解”的数学逻辑,具体该如何理解和实践呢?
2、如何避免战略体系建设变成“堆积木”式的,导致体系臃肿、效率低下?
3、文章强调战略的完成由组织承载,那么如何提升组织的战略承载力呢?

原文内容

为什么企业难以自动实现从短期“经营驱动”到“战略驱动”?
让我们来重新审视下企业的运作过程:

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言,预算就是计划和控制系统,预算确定了来年将分配给业务单元进行运营的资源和绩效目标。一年中,各级管理者回顾基于预算的经营绩效和目标,找到差距,必要时采取行动。在很多组织中,预算和组织战略关系不大,所以各级管理者的注意力和行动都锁定在短期经营细节上,而不是落实长期战略。

如果大脑没有在运转(没有时间思考战略),身体没有收到来自大脑的任何指令(没有挂钩战略和预算),眼睛没有在观察(没有任何反馈),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只有少数企业可以实现战略执行的结果了。


因此,企业需在经营管理之外构建战略闭环,持续训练组织的“战略肌肉”,以确保通过有效的机制来驱动企业的大脑逐步进化。
“让战略成为持续的流程”是卡普兰教授在《战略中心型组织》中给予的“药方”,即构建整合“经营”与“战略”的双循环流程。(如图1)

图1  “战略”与“经营”双循环流程

资料来源:卡普兰,诺顿.战略中心型组织:平衡记分卡的致胜方略[M].上海博意门咨询有限公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37.


由此可见,战略体系具备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战略体系需要与其他体系,如经营、预算、人力资源等体系进行紧密且有效联动。

第二,战略体系强调的是闭环管理,战略规划只是其中的一环,战略规划到落地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沟通与反馈机制非常重要。

第三,战略体系需要动态调整与持续进化,避免“僵化”。因此,战略体系闭环在《战略中心型组织》中被特别称为“战略学习循环”,大大弱化了其“管控”的味道。


BLM业务领先模型,体现了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统一企业各级领导团队对于企业系统成长观的思维方式与语言体系,同时也为企业领导人提供了完整的战略体系逻辑框架。(如图2)

图2 BLM模型中的战略体系逻辑
时下众多企业学习BLM模型,不仅仅是希望统一管理层的战略思维和语言,也是希望能够将该模型转化为企业可实操的战略管理流程与实践。以华为为例,华为自身就将BLM的思想精髓渗透进了它的战略管理体系中,将流程固化下来,形成了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华为战略管理的流程框架DSTE(Develop Strategy To Execution)。
基于多年的咨询实践经验,我们将战略体系划分为战略规划、战略解码、战略落地和战略评估四大流程,以此为抓手帮助企业构建战略智能型组织。(如图3)

图3  战略管理四大流程


1.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就是企业定方向的过程。战略规划包括“战略复盘”、“战略洞察”和“战略制定”等几项关键活动,以“战略规划蓝图”为核心输出。

BLM模型对战略规划的指导意义在于:

企业需要始终以差距为起点(业绩差距、机会差距),时刻视野向外,洞察市场与环境的变化,寻求创新机会(市场洞察),不断修正战略上的假设与构建基于不同发展曲线的创新路径与业务模式(创新焦点与业务设计),据此形成对执行体系的一致性要求,以做好准备,主动推动有意义的组织变革。

对于上了规模,尤其是进入多元化发展的企业,更高的战略智能意味着企业需要改变过往“一言堂”,实现从“规划活动”向“规划系统”的转变,构建企业的各级“分布式大脑”。


2.战略解码

战略解码,就是企业定计划的过程。战略解码包括“解码规划”、“解码行动”和“解码绩效”等几项关键活动,以“年度执行计划”作为核心输出。

BLM模型对战略解码的指导意义在于:

有效“连接”战略到执行,BLM中“业务设计”与“关键任务”模块之间的“菱形”最能够体现解码对于企业战略到执行的承上启下的价值,即将宏大的方向落实到切实的组织行动计划中。

而搭建起这个重要桥梁的手段并非是“目标拆解”的数学逻辑,而是“组织发动与对话”的过程逻辑。以“机会差距”牵引的全新“业务设计”会生成与企业过往可能完全不同的“关键任务”,它会打破现有的组织结构与运行逻辑,形成基于未来战略导向的资源重新配置与组织协同。因此,战略解码,也是推进组织变革的一种方式。


3.战略落地

战略落地,就是企业确保行动和结果达成的过程。战略落地包括“落地评估”、“机制保障”与“创新管道”等几项关键活动,以“专项落地推进”作为核心输出。

BLM模型对战略落地的指导意义在于:

一方面,从企业系统成长与领先的视角,战略落地不只是追踪行动和数字的完成,更是在落地过程中持续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即关键任务中独特的业务价值链活动与组织能力(正式组织、人才、氛围与文化等)。

另一方面,战略落地构建的是战略到执行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多重一致性,更高层面的战略智能意味着企业需构建适合不同业务发展曲线的组织模式与机制,既要有强大的集团军作战的稳定性,又要具备灵活机动的战术与组织,确保创新涌现。


4.战略评估

战略评估,就是企业评估结果与持续优化的过程。战略评估包括“绩效评估”、“体系评估”与“体系迭代”等几项关键活动,以“战略动态调试”为核心输出。

BLM模型对战略评估的指导意义在于:

企业需要持续进行战略意图与市场结果之间的比对,检视战略达成的效果(绩效评估),并且确保战略的动态调试以适应环境变化;也需要从规划、解码、落地、评估的闭环检视战略体系运转的有效性(体系评估),持续进行体系的迭代与优化。

战略体系建设的目标不是“管控”,企业避免陷入缺少这个,补足那个的误区,堆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战略体系(甚至是构建一个庞杂的战略职能部门),而是始终以构建不断适应环境的“战略学习循环”为导向,推动企业向着更高的战略智能水平迈进。

让战略能力根植于组织,是企业从“创始人驱动”走向“系统驱动”的典型标志。这意味着,企业不再只是依靠“偶发的机会”取得成功,而是具备始终洞悉环境、选择路径并实现目标的行为方式与能力。
因此,如果说战略的“生成”来自企业领导人或领导团队,那么战略的“完成”,则是由组织来承载。一个企业的发展,真正要面临的考验不仅是少数领导人的“雄才伟略”,更是使战略从“生成”到“完成”的组织能力。

图片
推荐阅读
本文摘编自《领先的密码:BLM方法论全面解读与应用指南》体系篇|如何运用BLM推动战略落地:第7章 让战略能力根植于组织,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对BLM方法的系统介绍和阐述,融合了大量中外案例,深入浅出,期待可以给更多企业管理者和战略从业者带来启发
❤️点击下图,一起阅读《领先的密码》
本文作者:
柏翔先生,万为瞻卓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创始合伙人,战略与领导力专家,拥有超过20年大型企业转型创新的管理咨询经验,职业化创业理念的提出者和践行者。

佛洁女士,万为瞻卓合伙人,具有15年以上战略、组织及领导力咨询与实施经验,曾就职于于IBM GBS全球咨询服务部及荷兰银行。长期专注于大中型企业战略升级与组织转型规律的研究,创造性地将企业转型与领导力发展紧密结合,亲自操盘京东、中国通服、新奥集团、中国电信、复星医药、施耐德电气等大中型企业的上百个复杂项目的咨询设计与落地实施。


图片
点分享
图片
点收藏
图片
点在看
图片
点点赞

我觉得可以从文化入手,打造一种鼓励创新、勇于承担责任的文化氛围。同时,也要注重人才培养,提升员工的执行力和学习能力。

关键在于避免为了流程而流程,为了体系而体系。要时刻以“战略学习循环”为导向,关注体系的有效性和灵活性,而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完整性。定期评估和优化体系,去除不必要的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觉得“组织发动与对话”强调的是沟通和共识。战略不是上级强加给下级的,而是需要上下级共同讨论、理解和接受的。通过对话,可以更好地理解战略的意图,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落地。

可以理解为,目标拆解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命令式方式,而组织发动与对话是一种参与式、共创式的方式。后者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更能确保战略的有效落地。

我觉得可以借鉴精益思想,持续改进,减少浪费。战略体系也应该是一个不断迭代、优化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从小处着手,逐步完善,避免一开始就设计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

除了文化和人才,我觉得组织结构也很重要。要根据战略需要,调整组织结构,确保组织结构能够支撑战略的实施。

提升组织的战略承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作,提升员工的战略意识和技能,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以及打造学习型组织,持续学习和适应变化。

可以考虑引入一些敏捷管理的方法,比如快速迭代、小步快跑、持续反馈等。这样可以更快速地适应环境的变化,避免体系僵化。

“目标拆解”就像切蛋糕,把大目标分成小块,分到每个人头上。但“组织发动与对话”更像拼拼图,大家一起讨论怎么拼,每个人负责哪一块,怎么才能拼成完整的图。所以,战略解码的关键是让大家共同参与,理解战略,并找到自己在其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