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本好书助你把握银发经济新机遇

推荐8本书籍,深入了解银发经济,把握时代新机遇,探索老龄化社会下的商业发展方向。

原文标题:8本好书!把握银发商机,了解银发经济

原文作者:认识管理

冷月清谈:

本文推荐了8本书,旨在帮助读者理解银发经济,并抓住其中的商业机会。

1.《后资本主义社会》:德鲁克与中内功探讨了经济变化对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影响,分析了亚洲未来的经济角色,特别关注了中日两国在自由市场和自由企业上面临的挑战。
2.《平成时代》:野口悠纪雄回顾了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从泡沫经济崩溃到低欲望社会,分析了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以及未来的走向。
3.《老后破产》:分析了日本“失去的25年”的根本原因——国民对老年生活和未来的不安导致消费意愿低迷,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4.《用户全龄化》:探讨了在老龄化社会下,企业如何转变认知,关注老年用户需求,并进行产品和服务迭代以适应市场变化。
5.《日本制造业衰退的原因和对策》:从业内人士视角分析了日本制造业衰退的根本原因。
6.《老后破产:你也会老无所依吗?》:与第3本书相同,分析了日本长期经济低迷的原因,并提出了政府和个人应该做出的调整。
7.《美国真相》:斯蒂格利茨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并探讨了美国社会两极分化、资本垄断等问题,提出了让美国重回正轨的方法。
8.《养老金革命》:探讨了美国养老金发展以及伴随的问题,例如政府对养老基金的觊觎、通货膨胀对养老基金的侵蚀等。

怜星夜思:

1、除了书中提到的日本,还有哪些国家的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它们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2、书中提到的“低欲望社会”对年轻人的创业和就业有什么影响?
3、如何看待养老金投资对经济的影响?除了文中提到的问题,还有哪些潜在的风险或挑战?

原文内容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银发经济席卷而来。

银发经济,对青年人来说,是新的商业机遇;对老年人来说,是新的需求满足。

日本作为亚洲发达国家,也是问题发达国家。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是否会给我们一些经验借鉴?

常识君精选8本精品好书,助力你了解银发社会、抓住银发商机,以下,Enjoy:

常识君|有话说

推荐理由:

本书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和“日本商业圣手”中内功的对话录。他们的对话涉及当时经济世界出现的变化,明确指出了自由市场和自由企业(尤其是中日两国)所面临的挑战。
这些经济变化对单个国家及经济意味着什么?这些变化对相关经济体意味着什么?这些变化对社会、对个别企业、对职业人士及企业高管意味着什么?这些就是德鲁克和中内功探讨的问题,他们用精彩的洞见,分析了亚洲未来的经济角色。


推荐理由:

平成时代(1989~2019年),是日本从泡经济崩溃转向经济增长低迷的三十年,所以又被称为失去的三十年。在平成时代的尾声,日本社会各界都发起了对平城时代的回忆,而作为经济学家的野口悠纪雄则为时代的告别奉上了一部特别的献礼。
从泡沫崩溃到低欲望社会;
从制造业强国到“山口立国”的崩溃;
从世界经济第二,到被远远甩在时代的身后;
日本经历了什么?
从失去的二十年走向失去的三十年,其间的次贷危机、东口本大地震、安倍经济学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又给口本留下了什么?
后平成时代的日本未来又该走向何方?

推荐理由:

自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长期经济低迷,即“失去的25年”,其根本原因是日本国民对老年生活和未来感到不安,从而消费意愿不高。尽管被寄予厚望的“安倍经济学”推出了各种经济政策,但都未能激活日本经济。这表明传统的经济政策已经无济于事,为了消除目前的状况,政府与个人都必须做出大的调整,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的解决办法。


推荐理由:
原来参与社会活动的老人比较少,企业无须特别考虑他们的需求。现在整个社会的年龄层结构发生了变化,企业需要顺应商业社会的发展规律,把这部分用户的需求考虑进去。用户年龄层的变化,意味着企业服务对象本身需求的变化。在这样一个用户全龄化的新需求迸发的背景下,整个商业社会应该把视野扩大。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前四个部分分别为“转变认知”“看见可能”“建立连接”“立新破旧”,作者依照企业推进新业务的四个阶梯一步步引导企业读者,感知用户的变化,描摹用户的特质,找寻连接的维度,并实现产品和服务的迭代。第五个部分“他山之石”,作者精选了近年来的一些商业创新案例,并做了拆解和分析。本书站在“从用户出发”的角度,梳理了目前老龄、全龄人群用户的需求,旨在引导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自身的产品和优势与银发经济相连接,并帮助企业降低试错成本,看见可能。


推荐理由:
曾经因模仿创新与高超的手工业技术称雄世界的日本制造业,如今开始走下坡路了。高精端硬件技术方面如今主宰世界的仍然是美国,而传统制造业又转向成本低廉的中国与东南亚。而在本书中,作者以高精端制造业资深从业人士的视角审视了日本制造业衰落的根本原因。


推荐理由:

自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长期经济低迷,即“失去的25年”,其根本原因是日本国民对老年生活和未来感到不安,从而消费意愿不高。尽管被寄予厚望的“安倍经济学”推出了各种经济政策,但都未能激活日本经济。这表明传统的经济政策已经无济于事,为了消除目前的状况,政府与个人都必须做出大的调整,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的解决办法。


7

推荐理由:
美国社会长期陷入了迷失,社会矛盾激化。游说集团操控政府监管;美国的全球化政策有利于资本而不是工人;媒体无法让人信任;美国在向全世界输出不平等与通货膨胀;美式民主日渐沦为寡头间的秀场。
美国经济表面上繁荣,但是却是像镀金时代与19世纪20年代奔腾年代一样,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正在美国社会肆虐,政府在决策时首先考虑的是资本的力量,而不是普通民众的福祉,美股在高歌猛进,可贫困阶层百姓的人均寿命却在逐年下降,中产阶层在消费主义与无尽的贷款中挣扎,甚至走向消亡,而*富裕的那些美国人却越来越富裕。更为深刻而严峻的是,这些富裕者的财富并不是源于科技与生产力的增长,而是源于对普通大众的盘剥,所以未来,美国经济这块饼会越来越小,而且分饼的机制会越来越不公。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其新著作中描绘了美国的这幅悲观图景。他在书中提出了一个让美国重回正轨的方法,希望这一议程能够让“资本主义避免自我毁灭”。
在本书中,斯蒂格利茨再次对自由放任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做了无情的批判,并对国家干预市场提出了强有力的辩护。重点讨论了美国应该如何在不牺牲增长的情况下,利用国家力量抑制资本的垄断与剥削,构建一个更公平的社会。

8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集中探讨美国的养老金发展以及伴随的问题的著作。“养老金革命”的大致含义就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种养老基金(如企业、政府雇员养老金,行业养老金)通过投资于美国上市企业的股票,并经过1/4世纪的积累,掌握了部分企业的生产资料。

工人阶级(养老基金的终受益者)掌握了绝大多数的生产资料,是所谓”养老金的社会化”,但养老金革命后带来的问题不少。一是生产要素短缺。二是养老金会受到政府部门的觊觎。三是通货膨胀对养老基金的侵蚀。四是养老基金作为所有者应加强对所投资企业的管理。


图片

【更多信息,点击下方链接

发布人 | 郭倩倩   

责任编辑 | 郑琳琳  

部门领导 | 宁姗

点个“在看”,与世界分享你的态度!

养老金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挺复杂的,一方面可以为市场提供资金,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可能像文中提到的那样,被政府部门觊觎,或者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我觉得一个潜在的风险是养老金投资的安全性,如果投资失败,可能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保障。

我觉得养老金投资也需要考虑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的平衡,不能只追求短期利益而忽略长远发展。还有一个挑战是如何监管养老金投资,防止出现腐败或者利益输送等问题。

“低欲望社会”感觉消费需求会下降,创业的风险也会增大,可能更难找到市场痛点吧。就业方面,可能竞争会更激烈,因为大家都不太敢消费,企业提供的岗位也可能减少。

低欲望社会里,年轻人创业可能更需要关注细分市场和 niche 需求,找到那些即使在低欲望环境下仍然存在的需求。就业方面,可能需要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竞争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除了日本,欧洲很多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老龄化也很严重。它们的做法各有不同,像德国就比较注重发展养老护理行业,也鼓励居家养老。

我觉得也未必全是负面影响,低欲望社会可能也意味着人们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说不定一些跟文化、娱乐、心理健康相关的行业会有新的发展机会。就业方面,可能一些新兴行业的机会会更多,传统行业可能需要转型升级。

我觉得北欧国家也值得关注,它们的老龄化程度也很高,但社会福利体系比较完善,对老年人的照顾比较全面,不知道他们的经验能不能借鉴。

除了文中提到的,我觉得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对养老金投资带来挑战,比如出生率下降,老龄人口增多,可能会导致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增大,需要找到新的投资策略来应对这种变化。

韩国的老龄化速度也很快,我看到一些报道说他们也在探索利用科技手段来应对老龄化,比如研发一些辅助老年人生活的机器人什么的,感觉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