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成时代经济停滞的根源并非通货紧缩,而是产业结构未能适应时代变化,未来需应对老龄化、中国的崛起和改革滞后等挑战。
原文标题:失去了三十年的日本,经济还会低迷下去吗?
原文作者:认识管理
冷月清谈:
针对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不足,野口悠纪雄提出提高老年人及女性劳动参与率、发展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接纳移民等方案。同时,他还强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建议增加个人负担比例、将外国劳动者纳入社保体系并提高系统效率。
面对中国的崛起,野口悠纪雄分析了中国IT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在基础研究和高等教育方面的进步,并指出中国GDP增速远超日本。他认为,日本需要正视中国的崛起并调整自身发展战略。
最后,野口悠纪雄强调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性,指出日本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弱势,尤其在市值排名靠前的企业中,IT相关企业明显不足。他认为,日本应摆脱对传统制造业的执着,转型以信息产业为核心,并建议改革大学教育结构、放宽行业限制以及鼓励更多人才“走出去”。
怜星夜思:
2、文章中提到了中国IT产业的崛起,大家觉得日本在哪些方面可以学习中国,或者说有哪些合作的可能性呢?
3、文章提到日本需要发展新的产业,摆脱对传统制造业的依赖。大家觉得日本有哪些有潜力的新兴产业,可以成为未来的增长点呢?
原文内容
“失去的二十年”“失去的三十年”是日本国民常挂在嘴边的话。平成时代(1989-2019)已经过去五年,它见证了日本经济被世界经济的浪潮远远甩在身后、国际地位持续下降的过程。
日本会迎来又一个失去的十年吗?中国未来会像日本那样吗?我们又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呢?
常识君|有话说
作 者:[日]野口悠纪雄
来 源:本文摘编自《失去的三十年》,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
日本经济学者野口悠纪雄在他的著作《失去的三十年》中回顾了日本平成时代——其中涉及到了与美国的贸易战、汇率战,以及少子化、老龄化、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植、制造业空心化……都是日本经历过的,也是今天和未来的中国正在和可能将要面对的。
01
日本经济危机的根源
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的许多经济指标开始持续恶化。很多日本人开始担心“日本是不是正在走向衰退”。
那么,日本经济停滞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经常有人说“是因为通货紧缩”。20世纪90年代,很多人认为“地价和股价的下跌,导致银行出现大量的不良债权,于是金融系统瘫痪,日本经济才停滞不前”。即便是现在,还有人多人坚信“日本经济衰退就是因为物价下跌,所以只要放宽货币政策,提高物价就能解决问题”,而且这种观点如今已经成了日本货币政策的基本方向。
但是,日本经济的问题并非如此。物价上涨率过低并不是真正的问题,日本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未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才是日本经济停滞的根本原因。
尽管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日本却没有跟上脚步,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所以才走向衰退。
既然日本经济萧条是结构性的问题,那么只有我们主动应对,通过改变自己才能解决。平成时代结束后,日本的首要课题就是追回平成时代“失去的三十年”。
弥补过去,并不是不可能的事。事实上,中国现在正在迅速弥补过去数百年被落下的差距。未来的日本必须应对和解决的课题有以下三个:
第一,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劳动力不足以及社会保障支出的问题。
第二,要紧跟世界的变化,不断调整,尤其是要应对中国的快速发展。
第三,弥补改革的滞后,尤其是要改变商业模式,发展效率高的新产业。
02
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思考日本的未来,最重要的数据就是未来人口估算。
表1 不同年龄段的人口变化(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
表1中,我们就能够看出日本社会的问题。
第一,15~64岁的人口减少。到2040年,该年龄段的人口将比2015年减少1750万人,减少率为22.7%,且之后还会继续减少。
第二,老年人口的增加。到2040年,65岁以上的人口将比2015年增加530万人,比例增加了15.8%。虽然65~69岁的人口在2040年以后会减少,但70岁以上的人口却会继续增加。到2040年,15~64岁的人口约为6000万人,而65岁以上的人口约为4000万人。这将给劳动力和社会保障带来巨大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提高出生率。但是,如果出生人数真的增加的话,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非劳动年龄人口数(14岁以下的儿童人口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的人口总和)就会增加,经济就会有很大压力。因此,提高出生率最晚也应该在20年前就开始实施,在当今已经晚了。
要想解决未来劳动力供求失衡的问题,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老年人、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以及其他方案:
第一,通过引入新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发展新的产业,提高整个经济的生产效率。
第二,接收外国务工人员。但目前的现状是,日本只是雇用外国人作为临时务工人员,而不承认他们是日本社会的一员。在永久居民的接收方面,日本完全与世界标准隔绝,可以说是完全拒绝接收。日本还必须承认移民,允许移民融入日本社会,授予他们选举权,提供社会保障服务等。这是世界性的常识。在人才方面,日本必须打开国门。
人口老龄化还会引发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
我们已经看到,65岁以上的人口今后还会继续增加。因此,即使社会保障制度维持现状,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会逐年上升。所以,现在的社会保障制度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即使不会崩溃,也会给财政造成很大负担。
因此,今后日本很有可能需要继续提高消费税率至10%以上。此外,还有除了税之外的其他方法。首先就是增加社会保障费用中的个人负担比例。但是,实际上因为国民对此比较抗拒,政治上的阻力较大,所以只能“从能取的地方取”。
我们已经看到,日本的外国劳动者也在增加。因此,政府有必要将这些外国劳动者正式认定为移民,并纳入日本的社会保障体系中。
要想推进以上这些措施,就需要改变日本的社会结构,因为这些问题仅仅在社会保障的框架内是无法解决的。
此外,不是单纯依靠增加个人负担、降低养老金发放额来解决问题,政府还必须考虑提高系统的效率。
03
应对世界的变化——崛起的中国
世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中国。
如今,中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而且中国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国。因此,中国对今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IT产业的三大支柱企业是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腾讯(Tencent),简称”BAT”。百度专注于信息搜索和人工智能领域,阿里巴巴专注于电子商务领域,腾讯专注于社交网络服务领域。
最近几年,中国不断出现新的服务企业,这些新型服务迅速渗透到国民的生活中,同时也在改变着整个社会。例如,由阿里巴巴开发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平台支付宝,如今在中国已经普及。
另外,在使用大数据这方面,BAT也处于有利地位。大数据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利用人工智能就可以实现汽车的自动驾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数据的意义可谓十分重要。
除了IT领域的发展,中国在基础研究能力方面也在快速进步,而且还出现了中日逆转的现象;在高等教育方面,中国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17~2023年世界各国名义GDP平均增长率,中国为9.83%,日本为2.72%,美国为3.86%。如果按照这一增长率计算,可以推测到2040年的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中、日、美名义GDP
根据IMF的预测,2017~2023年各国人均GDP平均增长率,中国为9.40%,日本为3.05%,美国为3.21%。
那么人均GDP情况又如何呢?根据IMF的预测,2017~2023年各国人均GDP平均增长率,中国为9.40%,日本为3.05%,美国为3.21%。到了2040年,中国的人均GDP也只有美国的一半的水平,而日本也基本上只能达到的65%左右。也就是说,中国与日本的人均GDP几乎相同,但中国的GDP是日本的10倍。
04
新兴产业的出现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日本经济的问题在于日本在信息技术方面很弱。这一点从引领经济的企业就能看出来。
在美国企业的市值排行榜中,前5名都是IT相关的企业(由于Facebook的市值减少,排名略有变化)。其中的四个企业被统称为GAFA,即谷歌(Google)、亚马逊(Amazon)、Facebook和苹果(Apple),有时也有加上中国的阿里巴巴(Alibaba),统称为GAFAA。
这些企业基于新的信息技术,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已经超越了传统企业,并且颠覆了整个产业环境。
GAFA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丰富大数据的企业。因为人工智能是基于大数据的技术,所以只有能够获取大数据的企业,才能利用这些数据开启未来。
选择适应世界趋势,将产业结构转变为以信息产业为核心,还是执着于制造业,决定着发达国家的命运。美国、英国、爱尔兰等国家已经成功转型,而日本和欧洲的其他国家则依然执着于传统制造业。
但是,转型就必然伴随着巨大的阻力。因为有一部分力量想要想方设法维持现有商业模式和产业结构,所以经济结构一直无法改变。这正是导致日本经济停滞二十多年的根本原因。
日本现在必须要摆脱这种想法。经济结构的改革不仅极其困难,而且成效很慢,即便进行了改革,也无法对眼前的形势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日本政府一贯的作风就是“优先解决眼前的紧急问题”,一直依赖日元贬值政策来刺激经济。
如果不出现新的产业,那么,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无法促进经济增长。
日本的大学也没有培养出适应新技术的人才。日本大学里的工学部培养的依然是老式的工程师。因此,日本大学教育的结构改革也是当务之急。
同时,未来最重要的产业没能在日本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日本没有放宽限制。优步(Uber)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就是因为“白色出租车(指挂着白色车牌的个人驾驶的出租车)”在美国是可以正常运营的,而在日本,“白色出租车”是违法的,因此优步这类新兴服务业无法发展;如果想要将新兴的金融科技企业引入日本,壁垒就更高了。因为在日本,银行是一个极其强大的产业,所以这类金融创业公司的发展也不会很顺利——要想改变社会结构,就要缩小既得利益集团的影响力。
日本人还应该更多地“走出去”。在我们这一代人当中,很多人都去海外留过学,但现在这一代年轻人好像并没有多高的留学热情。虽然留学生的数量没有减少,但是世界一流大学中的日本学生明显减少了。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现状。
只有张开怀抱的国家,其经济才会有活力。在前一部分我讲述了日本接受移民的必要性。要在人才方面做到开放,不仅仅是说要接纳外国人,还要鼓励本国国民到国外发展,当这些人回国后,政府还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人才。

延伸阅读
发布人 |余伊羿
责任编辑 | 郑琳琳
部门领导 | 宁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