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卡攻略|各家银行最强权益合集

随着疫情后大家外出旅行越来越多,信用卡航旅权益又迎来了一波高峰。奇怪的是,像机场贵宾厅、CIP 这些似乎已经成了高端卡标配的「烂大街」的权益,当真正用起来的时候,却常常被吐槽「抢不到」。究其原因,不少所谓高端卡都直接套用了银联白金卡的权益

类似的银行直接套卡组织权益的「偷懒行为」并不少。因此,银行「独家」的权益就变得更加珍贵,毕竟专为自家客户打造的拳头产品,才是持卡人最能够享受到的切实的权益。

考虑到后台也经常有读者问,某家银行最有特色的权益是什么。蓝翼今天就尝试从「特色权益」入手,每家银行筛选出最具特色、独家的权益,供大家参考。考虑到各家银行的权益运营模式各不相同,这里仅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具体每家银行的玩法攻略,还请参考蓝翼的「给忙碌者的申卡指南系列」哦。

 各家银行的「最强」权益是什么?


为了让大家一目了然,蓝翼先上汇总表:

说一下大家都关心的兑换难度问题,首先蓝翼会考虑的就是「消费 XX 元」和「抢兑」这两个比较“有坑”的因素,比如某银行的每月消费 50000 元,想必我等普通中产是无力做到吧?还有某银行的「游泳抢兑」更新规则之后大家怨声载道……蓝翼知道银行产品经理也很不容易,毕竟权益不能无限往上堆僧多粥少只能不断提高门槛,要么就是想方设法从用户手里「骗」到钱,这样才能维持持续的发展。

其次,关于「价值」方面,这个是跟着需求走的,比如疫情期间航旅权益就没什么人用;「挂号」权益对多数人可能没有用,但对真需要的人则是刚需。但是在银行这边,从价值投入来说导医和接送机很可能是相当的。蓝翼发现最近某些银行在导医方面也开始动脑筋,蓝翼就有一次打了某行的电话约导医,结果几个月都没约到,还不如去好大夫上面直接找具体医生会诊呢。

最后,结合兑换难度和价值,蓝翼觉得这些卡的权益不错:

  • 可用积分换年费的卡:比如建行大山白、邮储鼎致白、光大孝心卓越白、浦发运通白以及招行的经典白,它们的权益都有口皆碑,值得你用积分换年费。

  • 餐饮/娱乐/刷卡金:抢的到就抢,抢不到就佛系用卡,因为受名额限制,银行们也做出了名额的限制……。

  • 加油:必然是平安的好车主,它巧妙的把借贷一体化融合到了这张卡上来,只是遗憾在电车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新能源的力度还有欠缺,估计平安好车主卡也要做出改变了吧?


另外,自营机场贵宾厅虽然不起眼,往往会被人们用龙腾取代,但是它在许多城市的机场里却是 VIP 的象征,而且名额和服务也更有保障,各位不妨试试?

结语


说起信用卡,大家关注的往往都是权益。近年来,卡组织纷纷开始发力,比如银联白金卡的机场贵宾,运通的各种返现和乐园、酒店等权益,万事达卡的消费大挑战,Visa 的一元购等等。蓝翼也很推荐大家善用叠加的玩法,把银行和卡组织的权益/活动叠加使用,实现 1+1 大于 2 的效果。

但近年来一些银行的「偷懒」做法,却把叠加变成了「套牌」。拿一个银联白金卡的权益,再搭配上不同的新用户礼品,就能发一系列卡……蓝翼觉得这确实有点说不过去,这样结果就是权益使用门槛越来越高,不仅影响客诉率,也会导致高端客户流失—「我都是你们的白金卡了,怎么会这也抢不到那也抢不到?」ps:某家银行为大白金用户不提供优先柜面服务,也是蛮奇特的呢。

蓝翼认为,这种表象的背后,也不仅仅是银行的「懒」,深层原因是权益与需求之间,缺乏精准的匹配机制以猜测为主的模式,势必追风和同质化严重,那么直接嵌套卡组织权益也是一种必然选择,结果就是浪费和稀缺两端的摇摆。

解决之道呢,蓝翼提议银行应深耕特色,形成独特优势,避免被替代;同时,利用大数据进行权益定制和匹配,防止同质化和资源浪费。

大家对此怎么看呢?留言里聊聊?

  • 推荐阅读:
  • 上篇文章:


欢迎 关注 和 收藏 蓝翼的公众号


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