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延误险指南:2024年新趋势解读

原文标题:攻略|雷雨季,请收好这份航班延误险指南。

原文作者:蓝翼说

冷月清谈:

受到雷雨季影响的航班延误越来越多,信用卡延误险也随之成为热门话题。2024年的延误险和信用卡大趋势一样,降级为主,越来越精算。

信用卡延误险新趋势

  • 支付方式从无需购票变为本卡支付
  • 明确了不赔里程票
  • 取消部分卡种的权益

推荐的信用卡延误险

无需购票

  • 建设银行钻石/智尊/私人银行:4小时2000元,8小时4000元
  • 大山白(尊享白金卡):4小时1000元,8小时2000元
  • 广发银行:白金300元/金卡200元/普卡100元
  • 浦发银行:Safari卡祥运版:2小时最高1500元
  • 万事达消费大挑战:世界/世界之极:3/4小时最高3315元

可叠加赔付

  • 平安标准白金:首年2000元刚性年费,2小时最高赔付1000元
  • 中信银行精英级白金:首年480元刚性年费,2小时最高赔付1000元
  • 上海银行:500~3000元定额赔付,钻石/外滩钻可以用2次延误险来cover年费



怜星夜思:


1、你觉得信用卡延误险产品越来越精细化的运营趋势如何?
2、蓝翼在文中提到了里程票不赔,你怎么看这个规定?
3、蓝翼对信用卡延误险产品未来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原文内容

今年的夏天,比往年来的早了不少。华南地区的朋友,在五一前就提前体验了雷雨季带来的延误。既然如此,蓝翼就把本来要在月底发的延误险的文章提前安排吧。

信用卡延误险新趋势

蓝翼先来说说整体感觉:2024 年的延误险和信用卡的大趋势一样,降级为主,越来越精算。以往那种「飞一趟就可以收获五位数」的日子不在啦。

而下面这几家银行都对其延误险的政策和方案做出了调整:

  • 中国银行:从无需购票变为本卡支付,鸡肋

  • 浦发银行:超白和运通白取消靠谱飞延误险,只有刚性年费的 Safari 卡祥运版才有

  • 万事达世界&世界之极卡:2024.7.8 起,需本卡支付

  • 招商银行:明确规定不赔里程票,同时更换了众安为保险公司

  • 兴业银行:行标白/行悠白/兴享白/兴承世家白现在里程票不赔

可以发现,变化有三点:

  • 支付方式从无需购票改为本卡支付(中行、万事达卡从2024.7.8起)

  • 明确了不赔里程票(招行、兴业)

  • 取消部分卡种的权益(浦发超白&运通白)

那么,还有哪些银行的产品比较出色呢?我们且来看看吧:

先是无需购票的卡种

  • 建设银行:

    • 钻石/智尊/私人银行:4 小时 2000 元,8 小时 4000 元

    • 大山白(尊享白金卡):4 小时 1000 元,8 小时 2000 元

  • 广发银行:

    • 只赔对应的航司,白金 300 元/金卡 200 元/普卡 100 元,鸡肋

  • 浦发银行:

    • Safari 卡祥运版:2 小时最高 1500 元,注意这张是刚性年费的卡

  • 万事达消费大挑战:

    • 世界/世界之极:3/4 小时最高 3315 元,注意出行前 90 天要累计 100 美元以上消费,而且 2024.7.8 就要求本卡支付啦

蓝翼觉得缩水的挺明显的,唉…

那么哪些卡能和上面说过的那些「无需购票」搭配起来叠加赔付呢?蓝翼建议如下:

  • 首先,如果常常坐 2000 元上下价格机票的航班,并且公司允许自己买机票报销,那么不妨试试平安标准白金(首年 2000 元刚性年费)。

  • 其次,中信银行的精英级白金(首年 480 元刚性年费)现在看来也颇为难得,2 小时就能最高赔付 1000 元的机票,很超值。

  • 最后,上海银行的 500~3000 元定额赔付算是稀有物种了,而且钻石/外滩钻可以用 2 次延误险来 cover 年费,一个字「棒」!


其它的延误险就一般般(或者高不可攀)啦,不过蓝翼也把它们整理一下放在文中吧,聊胜于无,大家有需要可自取~

结语


总的看下来,银行对信用卡的延误险产品,也在追求精细化的运营。之前那种放水式的延误「一次收获满满,持卡等雷雨来」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而且银行对于里程票的处理也变的更加苛刻,几乎没有几家银行支持里程票的索赔。蓝翼觉得:延误险也逐渐回归其本质,不再作为羊毛党的「薅毛利器」,转而变成普通持卡人的福利。

大家怎么看呢?留言里说说?

  • 推荐阅读:
  • 上篇文章:

欢迎 关注 和 收藏 蓝翼的公众号

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起来!

我觉得浦发银行的Safari卡祥运版也不错。虽然是刚性年费,但2小时最高赔付1500元,而且不需要本卡购票。如果你经常出差,而且机票价格一般都在2000元左右,这张卡的延误险还是挺划算的。

蓝翼说的这些信用卡,哪一张的延误险最适合我?我经常出差,而且机票价格一般都在2000元左右。

不同意楼上的观点。我觉得银行这么做,就是不近人情。里程票也是钱换来的,凭什么不赔?再说了,里程票换的机票往往都是比较贵的,不赔的话损失就更大了。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觉得,蓝翼说的那些可以叠加赔付的信用卡,年费都挺贵的?感觉有点薅不回来啊哈哈哈…

我觉得银行不赔里程票,可能是因为里程票的价值不好衡量。毕竟每个人累积里程的成本不同,而且里程票的兑换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我个人觉得中信银行精英级白金也不错。首年年费480元,虽然比平安标准白金低很多,但是2小时最高赔付1000元,而且也不需要本卡购票。

我觉得信用卡延误险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银行会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推出不同的延误险产品。比如,有的延误险产品可能更适合经常出差的人,有的延误险产品可能更适合度假的人。

我觉得信用卡延误险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更加智能化。银行可能会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延误险产品推荐。比如,银行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出行习惯,为消费者推荐最合适的延误险产品。

我觉得银行应该在保障消费者权益和降低自身成本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不能一味地降低成本,而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如果延误险的产品设计得太苛刻,消费者可能就会失去购买的意愿。

蓝翼说银行对延误险产品精细化运营,是不是意味着以后薅羊毛会更难了?

我觉得平安标准白金比较适合你。虽然首年有2000元刚性年费,但是2小时最高赔付1000元,而且不需要本卡购票。如果你经常出差,这张卡的延误险还是挺划算的。

总之,对于信用卡延误险产品越来越精细化的运营趋势,我认为有利有弊,需要辩证地看待。

我觉得这个规定挺合理的。毕竟里程票不是花钱买的,而是通过累积里程换来的。如果延误险也赔里程票,那岂不是相当于变相鼓励人们薅羊毛?

银行这么做是为了降低自己的成本,不能让消费者白白占便宜。不过,对于经常出差的人来说,可能就不太方便了。以前那种无需购票的延误险,用起来很省心,现在需要本卡支付,就有点麻烦了。

不管信用卡延误险产品怎么发展,我希望能推出一些保费更便宜的产品。现在市面上的延误险产品,保费都挺贵的,很多人都买不起。

我也觉得信用卡延误险产品会越来越精细化。银行可能会推出一些针对特定航线、特定舱位或者特定人群的延误险产品。这样,消费者就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的延误险产品。

我也希望信用卡延误险产品保费能便宜一点。不过,保费的多少,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比如保险公司的风险评估、赔付率等等。所以,想要保费便宜,只能从这些因素入手。

我觉得这个趋势挺好的。以前那种放水式的延误险产品,让一些人钻了空子,薅羊毛薅得很厉害。现在银行把延误险的赔付规则弄得更细致化,可以更好地防止这些薅羊毛行为,让真正的有需要的人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