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Maker Summit:一场属于创造者的AI盛会

AI Maker Summit深度聚焦AI创造者的技术交流与思想碰撞,由阿颖发起。旨在提供干货分享与纯粹交流。早鸟票限时299元,期待您的加入!#AIMakerSummit #AI峰会

原文标题:为 AI 创造者而生的大会,AI Maker Summit 开始报名了!

原文作者:图灵编辑部

冷月清谈:

AI Maker Summit是一场聚集工程师、产品经理及AI创作者的盛会,旨在促进AI领域从业者的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本次峰会由“AI产品阿颖”公众号主理人、聚创稻壳CEO阿颖发起,其初衷源于对AI技术革命的深刻信念,以及个人“与其遗憾没做,不如放手一试”的行动哲学。

峰会核心理念是为创造者提供一个高质量的知识分享与纯粹交流平台。会上将有24位讲师在三个分会场分享经验,内容涵盖AI技术趋势、Agent开发、独立开发、AI Video、Vibe Coding、AI投资以及职业发展等前沿和实用性话题。与会者可以从早上9点到下午6点,一整天沉浸在技术与创意的碰撞中,共同探讨AI的未来。

AI Maker Summit的票价策略也体现了其独特的社区定位。早鸟票定价299元,旨在吸引那些真正热爱AI、愿意亲自投入实践的个人,而非追求高额利润或企业报销的ToB模式。主办方希望通过高性价比的票价,降低参与门槛,让更多对AI充满热情的人能够轻松加入。为了保持交流的纯粹性与青春气息,峰会不提供会场午餐,鼓励参会者走出场馆,结伴用餐,以此促进更多的线下互动。

主办方将AI Maker Summit视为一项长期事业,致力于持续建设这个连接与碰撞的平台。他们相信,正如工业革命并非某个天才的灵光一现,AI时代的进步也离不开无数创新者之间的持续合作与交流。这场峰会不仅仅是一次短暂的聚会,更是为AI时代的人们提供一个重燃激情、互相启发的契机。

怜星夜思:

1、阿颖在文章里引用马斯克的话说公司最终是为了市场回报,但又说AI Maker Summit不怎么赚钱,这是不是有点矛盾?大家怎么看这种‘不怎么赚钱’却坚持要做的活动?
2、文章提到AI时代需要像工业革命那样,通过‘连接和碰撞’来推动。除了这种线下峰会,大家觉得还有哪些方式能促进AI领域的这种‘连接和碰撞’呢?线上社区效率会更高吗?
3、峰会不提供午餐,说是因为不想大家吃预制菜,而且鼓励大家出去一起吃饭。这招是不是真的能促进参会者之间的社交呢?有没有人觉得这样反而不方便或者效果不大?

原文内容

AI Maker Summit:为创造者而生。由 AI 创业者阿颖——“AI 产品阿颖”公众号主理人、聚创稻壳 CEO 举办。

这里汇聚着一群热爱动手、热爱探索、热爱新技术的人——工程师、产品经理、AI 创作者。大家因为同样的热情相遇,像草原上的一场篝火,分享想法,碰撞灵感,也照亮彼此的路。

在这里,有演讲,也有对话。有人在台上分享实践与思考,也有人在圆桌上畅谈产品、模型与工具的未来。从算法到体验,从创意到落地,这里讨论的都是正在发生的未来。

AI Maker Summit,是一次创造者的再集结。如今开放报名,对 AI 感兴趣的小伙伴,早鸟票别错过!

https://aimakersummit.com

我最初的想法其实很简单:AI 是百年一遇的技术革命。身处其中,做点有价值的事。

马斯克有句话我特别认同:公司,说到底,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创造一种产品或服务,然后从中获得市场的回报。

半年前我说要做 AI Maker Summit 的时候,团队的同学有点犹豫,怕赔钱,怕没人来,怕做不成。我也怕。

我自己纠结了很久,心里反复拉扯:算了吧,精力有限,把现在的事做好就行。但没过多久,我心里那团火又烧了起来。

有一天,和一个前辈聊天。他说:

人生有两种遗憾,一种是做了后悔,一种是没做后悔。 如果你想做的事不会伤害别人,那就去做。别畏难。就像年轻时喜欢一个人,就去告诉她。不然,这事会遗憾一辈子。

那一刻,我突然就想明白了。

回去和团队说:干。名字我早就想好了,AI Maker。我想聚集行业里的 Maker。

现在回头看,事情比我想象的顺得多了。

从公司的角度讲,这事儿不怎么赚钱;但从心里的角度讲,又特别值。

虽然我平时在线下比较腼腆,但内心还是喜欢交流的。包括我们公司几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都是源自和朋友的交流。

我们团队还在同时做一个 AI 主题的纪录片,我写了一段话:

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这被誉为工业革命的开端。但回看历史,真正推动工业革命的,并不是某个天才的灵光一现,而是无数人之间持续的碰撞与合作。

AI 时代也一样。我相信连接和碰撞的价值。

AI Maker Summit 的早鸟票是 299 元。会场租金 7 万,加上设备、物料、拍摄、杂项,总成本大概 15 到 20 万。算下来,我们大概能够盈亏平衡。

有人问我,为啥不把票价定高一点?为啥不包午餐?

其实很简单:

现在大家的钱都不好赚,要做,就做性价比最高的事。几千块的票价我也没信心卖,那就变成 ToB 的生意了。但我们团队这些年,还是更擅长做 ToC 的产品。

我更希望来的人,是真正对 AI 感兴趣,真正在做事、折腾、创作的那批人。他们公司不一定愿意报销这笔钱,但这 300 来块,他们自己掏,也能接受。就当请朋友吃一顿饭。

至于会场的午餐?

我真心不想让大家吃预制菜。会场外有好多饭馆,中午结伴去吃就行。

那不赚钱,我们都是情怀吗?不是,没必要这么冠冕堂皇。我的小算盘很清楚,AI 的浪潮不是这一两年的事情,AI Maker Summit 也不是今年这一次,我会持续的做,只是商业回报会滞后。

我希望 AI Maker Summit 提供的核心价值只有三点:

1、干货十足的经验分享

2、纯粹简单的交流氛围

3、有点青春气息的会场

这次大会有三个分会场,24 位讲师。主题涵盖 AI 技术趋势、Agent 开发、独立开发、AI Video、Vibe Coding、AI 投资、职业发展等等。

从早上 9 点到下午 6 点,一整天的交流与碰撞。

一年到头,总该有那么一两天,走出来,见见人,聊聊天。

听听别人怎么做,也许会被启发;也许会改变我们的一些偏见;也许,只是找到一点久违的热情。

目前票价还是 299 元。

明天是十月最后一天,也是早鸟价的最后一天,之后我们会调到 399 元、499 元。

如果你看到这里,那说明你可能也和我一样,对这件事有一点点共鸣。

那就来吧。

https://aimakersummit.com

也许这一趟,会让你重新相信,AI 时代的人,仍然可以靠热情聚在一起。

下面是目前确认的讲师(日程会在 11 月中下旬确定):

11 月 1 日会涨价到 399 元。目前还是早鸟价,倒计时 2 天,299 元。
如果你正在使用 AI,或者对 AI 感兴趣,欢迎参会,点击阅读原文直接报名。
本文为图灵编辑部友情转发,内容及活动由 AI Maker Summit 主办方提供。相关信息以其官网公示为准。

从商业战略角度分析,这种看似‘不赚钱’的公共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社群构建(Community Building)和品牌资产积累(Brand Equity Accumulation)的有效手段。短期亏损或盈亏平衡,但通过汇聚高质量用户、形成行业影响力、建立核心社群信任,长远来看,这为后续的商业模式迭代或生态系统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一种更为隐蔽的‘回报’路径,而非直接的交易利润。

矛盾?害,谁说赚钱就得是直接从门票里抠啊!搞不好人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通过这个大会结识大佬、找到新项目、拓宽未来合作渠道呢?这种场合,只要能认识几个牛人,比卖几百张票赚得可多了去了!而且,‘不怎么赚钱’不等于‘赔钱’,能打平甚至小赚一点点,就当给自己的主业打广告,何乐而不为?

促进社交?可能吧,但首先得解决‘中午吃什么’这个世界性难题!一群人出去找饭馆,要是意见不合,光是讨论吃什么都能吵半小时。最后可能变成几个人凑合随便找个地方吃了,社交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本来时间就不长,来回找饭店、排队、吃饭,折腾下来一个小时就没了,还不如直接发个餐券,大家找个地方安静吃完,省点时间去交流干货呢!这招,对社牛友好,对社恐可能就是煎熬了。

从知识传播与创新的角度看,‘连接和碰撞’的核心在于信息流的广度与深度。线上社区如GitHub、Stack Overflow、学术论文平台等,极大提升了信息传播的广度与速度,适合标准化知识的共享与迭代。然而,对于非结构化知识、隐性知识的传递,以及跨学科协同创新,线下高密度、沉浸式的互动(如峰会、工作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线上虽效率高,但在激发深层次灵感和建立信任方面,线下有更强的‘粘合剂’作用。

线上效率高是高,但能多高呢?你能在网上感受那种‘啊哈’的灵光一闪吗?我觉得很难。线上更像是干巴巴的‘技术交流’,而线下才是‘人情世故’的开始。想想看,一场线上会议,你可能开着小差,刷着朋友圈。但线下,你和旁边的大佬喝杯咖啡,聊两句,说不定职业生涯就打开新大门了。线上嘛,多半是问问Chat-GPT,线下才是问问真·GPT(Great People’s Thoughts)!

除了线下峰会,我觉得线上线下的结合才是王道。线上可以有高质量的论坛、Discord/Slack群组做日常交流,大家随时提问、分享代码和资源,效率确实高。但线下的黑客马拉松、小型研讨会、甚至是不定期的小聚,那种面对面的眼神交流和思想碰撞,感觉更容易擦出火花。尤其是一些复杂问题或者初期的创意发散,线下那种氛围是线上很难复制的。

从社交心理学视角看,共同的‘任务’或‘挑战’(即一起寻找午餐)能有效促进陌生人之间的互动与关系建立。这种非正式、自发性的聚餐,相较于统一安排的午餐,更能创造轻松愉悦的氛围,降低社交压力,从而促进深层次交流。但其效果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参会者个人性格、会议地点周边的餐饮便利性以及组织者是否有提供指引等。对于部分追求效率或有特定饮食习惯的人群,可能会觉得不便。

我觉得这不矛盾啊!马斯克那句话说的是公司的‘终极目标’,但达成这个目标的路可以有很多种。阿颖这里可能是在做早期投入,用这种‘不赚钱’甚至‘情怀’的活动来积累人脉、影响力、社区和品牌的。这些软实力未来变现的空间可能更大。就像先撒网,再捕鱼,不能只看眼前一亩三分地是不是直接出金子。长期主义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