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企业增长新范式:周宏骐、吕守升共探《生意的本质》

周宏骐、吕守升共话“生意的本质”,探讨数字时代企业如何创新经营、突破增长瓶颈。

原文标题:RDV時間·北京 | 周宏骐×吕守升:“生意的本质”成为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

原文作者:认识管理

冷月清谈: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强调市场不断变化,企业需与时俱进。为探讨如何在数字时代抓住“时代的商机”,新加坡国立大学兼任教授、天使投资人周宏骐携新书《生意的本质》做客北京SKP RENDEZ-VOUS,与高潜(北京)咨询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吕守升共同分享。周宏骐教授提出“要做时代的企业”的核心理念,即企业应在每个时代都能嫁接时代的经营要素,不断动态升级自身的商业模式

文章指出,许多经营者虽能发现商机,却因缺乏系统性指导框架而难以将其转化为成熟的业务乃至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构建一套商业模式,作为整合资源的框架,并通过持续打磨使其更具吸引力。这包括需要设计合理的交易结构以吸引和留住高能力人才,激励他们协作,并在生意推进过程中不断整合更多资源,让更多利益相关者参与,从而做大生意。

活动嘉宾周宏骐教授拥有22年世界500强企业高管实践经验,专注于研究新时代企业的创新经营方式。吕守升先生曾任京东集团副总裁、金山软件高级副总裁。周宏骐教授的著作《生意的本质》旨在为职业经理人和专业技术背景的管理者提供一整套“经营底层技能”和系统化的经商常识,帮助他们设计商业模式,成为合格高效的经营者。

怜星夜思:

1、周宏骐教授提到“嫁接时代的经营要素”。具体来说,对于我们普通创业者或者中小企业,如果要“嫁接”这些要素,有哪些是现在最值得关注且相对容易入手、成本不那么高的新兴要素呢?
2、文章里说要“打磨商业模式,让它变得更性感”,还要“设计交易结构,留住这些人”。“性感”究竟性感在哪里?交易结构又该怎么设计才能既有效激励又留得住人,避免被“薅羊毛”呢?
3、《生意的本质》这本书是为职业经理人转型经营者准备的。很多职业经理人擅长执行和管理,但说到“经营思维和底层技能”,感觉确实是个门槛。我们作为职业经理人,除了读这本书,还有哪些日常可以培养和提升经营者思维的方法或建议呢?

原文内容


图片

活动嘉宾

周宏骐

新加坡国立大学兼任教授

吕守升

高潜(北京)咨询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董事长


活动日期

2025年10月18日(周六)14:30-16:30

活动地点

SKP RENDEZ-VOUS

活动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大望桥,北京SKP 4F


活动费用

免费

活动当日凭报名短信进场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太阳码

进入报名页面

座席有限,先到先得


直播平台

新浪微博

@SKPRendezvous 

无法到达现场的读者,请以直播形式观看本次活动


【活动内容】


“如果5年之内,你都在用同样的方式做生意,那你就离关门大吉不远了。”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在给周宏骐教授的新书推荐中这样写道。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市场在不断变化,企业也要与时俱进。


那么,如何抓住“时代的商机”呢?


2025年10月18日(周六)下午14:30,新加坡教授、天使投资人周宏骐,携新书《生意的本质》做客北京SKP 4F SKP RENDEZ-VOUS,分享“数字时代生意本质的‘变与不变’——技术赋能下的价值创造新范式”。此外,吕守升嘉宾也将对这一话题发表看法,共同探讨“生意的本质”。


做时代的企业

周宏骐教授在《生意的本质》中所提出:“要做时代的企业”——在每个时代,都能嫁接时代的经营要素,不断动态升级企业自身的商业模式,就是创新生意的经营方式。


许多经营者看到了商机,也就是赚钱机会放在面前,但因缺乏系统性指导框架去整合资源,所以终究抓不住,无法变为一个业务,更无法进一步企业化,变成真正的事业。


商机要能成为一门生意并落地,需要构建商业模式作为系统性框架去指导整合资源,用一套方法去抓住这个商机;而且要不断打磨商业模式,让它变得更性感,让更多牛人(携带更高级的资源与能力)进入这个局,并通过设计交易结构,留住这些人,并让他们带着激情一起协作。


生意在推进的过程,还能不断整合更多的资源,让更多利益相关者参与到生意中,把生意做大。



【活动嘉宾】

周宏骐

新加坡国立大学兼任教授,有22年在通用汽车、惠普科技等世界500强企业担任高管的实践经验,且过去十余年里专注于研究和教授“新时代企业的创新经营方式”过去10年,他每年拜访200多家企业,对大量新兴的创业者与企业内部新业务单元领导者进行观察与辅导。提炼出了能帮助经营者构建与升级复杂生意的生意头脑与生意密码。


吕守升

高潜(北京)咨询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潍柴集团、中国重汽、全聚德集团独立董事,原京东集团副总裁、金山软件高级副总裁。


【推荐阅读】


生意的本质

作者:周宏骐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大部分的职业经理人和专业技术背景出身的管理者, 在独立负责经营一个业务时, 起初都会因为难以独当一面而痛苦。这是因为他们虽然学习了各类管理知识, 但缺少经营思维与经营底层技能, 缺乏体系化的基本经商常识。而这本书就为商业精英提供了一整套“经营底层技能”,帮助他们设计出合适的商业模式,并成为一名合格且高效的经营者。




我觉得“性感”的商业模式,首先得是能解决痛点,而且解决得特别巧妙,让人觉得“怎么以前就没想到呢?”比如拼多多的玩法,看着是便宜,但把社交和购物结合得那么紧密,一下子就把市场打开了。
留住牛人,除了钱,还得有“情”。我司之前有个项目,核心骨干一开始就是高薪挖来的,但后来因为项目理念不合,还是走了。后来我们调整了策略,除了薪资,还把项目未来的发展空间、对行业的影响力这些都跟新人讲透。股权激励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觉得,跟着团队干的是一件有意义、有前途的事。交易结构上,绩效考核要透明,奖惩分明,让大家觉得付出和回报是公平的,这样才能长久。

我觉得“嫁接时代的经营要素”最实际的,就是不要害怕新技术。我有个朋友开烘焙店,以前就守着老客户。后来被我劝着开了微信小程序,搞线上预定和外卖,还时不时在店里搞个直播教大家做点心,结果生意一下就活了。她说最开始觉得麻烦,但真的尝试了才发现,原来这就是“时代”的红利。所以我觉得,哪怕是简单的线上工具,甚至是AI写文案,只要能提高效率,都是值得去尝试的“时代要素”。别被“高科技”这词吓到,其实很多都是为了让小生意更好做。

职业经理人转型经营者?这不就是从“给老板打工”变成“自己当老板”嘛!我觉得除了看书,最关键的是要培养“抠门”的思维。以前花公司的钱大手大脚,反正有预算。现在花自己的钱,那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这就是经营者的本能!还有就是,以前只盯着KPI,现在得盯着现金流。KPI好看不代表能活下去,钱袋子鼓了才是硬道理。再就是,敢于“画大饼”,但也要知道怎么“烙大饼”,忽悠投资人得有点真本事。说白了,就是心态要变,从“打工仔”变成“甩手掌柜”(开玩笑,是变成真正的掌舵者)!

针对“商业模式的性感”,其核心在于它能否清晰地展现出独特的价值主张、高效的盈利逻辑以及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一个“性感”的商业模式,往往能让资源方(包括人才、资金、渠道等)一眼看到巨大的增长潜力、清晰的变现路径,以及即便市场竞争激烈也能自洽的护城河。它不仅仅是赚钱,更是赚钱的“艺术”——如何更巧妙、更高效地创造和捕获价值。
至于“交易结构如何设计以留住人才、避免被薅羊毛”,这通常涉及股权激励、期权、绩效奖金、合伙人机制等多种组合。关键在于将人才的长期利益与公司的长期发展深度绑定。例如,设计递延兑现的股权,即工作一定年限才能完全行权,或与公司特定业绩目标挂钩;设置合理的退出机制和回购条款,以规避潜在风险,并通过对赌协议等方式,确保双方都能为目标负责。避免“薅羊毛”的核心是规则透明、权责对等,并定期评估激励效果,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阶段。

职业经理人转型经营者,核心是从“管理资源”到“创造价值”的思维转变。除了阅读《生意的本质》这类书籍,日常培养方法包括:1. 主动承担营收责任:尝试负责某个业务单元的盈亏,而非仅是成本控制或效率优化。2. 拓宽视野,关注市场:不局限于本部门工作,多关注行业动态、竞品策略、宏观经济趋势,培养“站在投资人角度看生意”的能力。3. 学习财务报表与商业法律:了解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合同法、公司法等,这是经营的底层语言。4. 建立外部链接:多与其他企业家、创业者交流,听取不同的商业洞察和实战经验。5. 培养决策的独立性和风险意识:经营者需要敢于下决定,并为决策承担后果,这需要通过实践锻炼。

我自己就是从一个技术经理慢慢开始做经营的,感同身受。我觉得最难但最有效的,就是从“做事”切换到“做人”再到“做局”。以前总觉得把事情完美执行了就行,但经营者要调动资源,协调各方,所以首先是得会“做人”,构建人脉,建立信任。然后是“做局”,就是把整个生意蓝图画出来,把各方利益协调好,让大家都愿意进来玩。
日常练习的话,我建议可以尝试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和“怎么样”。比如看新闻,不仅看事件本身,还要看背后有哪些商业逻辑在推动?如果我是这家公司的老板,我会怎么决策?再比如,多和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听听他们对生意的看法,会打开很多思路。别只看自己专业领域的东西,多跨界学习,你会发现很多经营的智慧都是相通的。

商业模式“性感”?那不就是能让人一看就觉得“哇,这生意能火!”的感觉吗?比如那种“免费模式”,前面吸引一大波用户,后面再通过增值服务收费,大家觉得像捡了便宜,这就是性感。或者那种“生态圈”模式,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互相成就,多有魅力!
至于交易结构留住牛人,我觉得就像谈恋爱一样,不能上来就把所有的身家都给出去。得有“考察期”,有“约束”,但也要有“甜头”。期权、股权激励,但要分批兑现,还得看业绩说话。不然有些人拿到好处就跑路,不就是“薅羊毛”嘛。说到底,就是画个大饼,但得是能吃到的饼,而且得让他们跟着你一起把饼做大——这样才能既有情怀又有未来,不就双赢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