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硬道理》新书发布会:共话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道

宋志平新书《硬道理》发布!10.12北京活动,与企业大咖共探经营与高质量发展之道。

原文标题:10.12北京线下活动报名 | 宋志平新书《硬道理》分享会

原文作者:认识管理

冷月清谈:

著名经营管理专家、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携新书《硬道理》将于2025年10月12日在北京举办分享活动。本次活动不仅是新书发布仪式,更是一场汇聚企业界与学界精英的深度交流会,旨在探讨做好企业的“硬道理”以及如何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宋志平先生结合其40年深耕企业、将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带入世界500强的丰富经验,以及担任上市公司协会会长期间对500多家上市公司的调研观察,将其对中国式企业经营的理解凝练成书。活动亮点包括新书揭幕、三场深度领读(姜云涛、李其峰、宋志平),以及由陈小雨主持的圆桌论坛,宋志平、姜云涛、潘党育(豪鹏科技董事长)、张宇伟(北大国发院博士项目部主任)等多位嘉宾将同台对话,分享实战经验与前瞻思考。无论您是上市公司管理者、创业者、投资人,还是对企业经营感兴趣的读者,这都是一次不容错过的学习与交流机会,探寻做正确的事并把事做正确的“中国式商道教科书”。

怜星夜思:

1、宋志平老师的新书《硬道理》是基于他几十年企业管理经验和对上百家上市公司的调研总结出来的。大家觉得在当前变化这么快的商业环境下,这种偏向实践、总结性强的“硬道理”还适用吗?会不会很快就被新的商业模式或者技术浪潮给“冲淡”了?
2、文章提到这次分享会会讨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咱们普通的企业管理者或者创业者来说,“高质量”和“可持续”这两个目标有时候感觉还挺矛盾的。大家觉得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怎么平衡短期利润和长期发展呢?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方法或者策略可以分享?
3、宋志平老师同时管理过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这两家业务差异很大的世界500强企业,这本身就很厉害。你们觉得这种跨行业的“硬道理”在不同类型企业(比如互联网公司、传统制造业、服务业)里通用性到底有多强?是不是有些原则放之四海而皆准,有些就特别依赖行业特性?

原文内容

什么是做好企业的“硬道理”?

如何在复杂市场中锚定方向、突破瓶颈?

如何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025年10月12日,做好上市公司的硬道理——暨宋志平《硬道理》新书发布仪式将在北京举行。本书作者、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将与多位企业界、学界嘉宾共话企业经营的智慧与实战。

活动信息

时间:2025年10月12日(周日)14:00–18:00

地点:总裁读书会读享空间(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1号院广园CRTV15号楼)

主办单位:总裁读书会、机械工业出版社

协办单位:北大国发院博士论坛

支持单位: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商学院、中关村产融合作与转型促进会

活动亮点

《硬道理》新书揭幕

宋志平携新书首次公开亮相,与嘉宾共同揭幕。

三场深度领读

姜云涛、李其峰、宋志平三位嘉宾分段领读,带你深入理解企业经营的“硬道理”。

圆桌论坛:共话企业高质量发展

陈小雨主持,宋志平、姜云涛、潘党育、张宇伟同台对话,分享实战经验与前瞻思考。

现场互动

与嘉宾面对面交流,提问解惑,收获启发。

出席嘉宾

宋志平

管理工程博士,著名经营管理专家,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总裁读书会全国领读者联盟创始主席。深耕企业 40 年,创造了大量鲜活的企业管理和改革经验。他曾同时担任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董事长,并把两家企业带入世界 500 强。目前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学校的商学院实践教授,著有《三精管理》《有效的经营者》等多部著作。

姜云涛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董事长。曾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党委副书记、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自2015年加入长春高新,凭借卓越的战略眼光与管理能力,推动公司聚焦子公司各业务板块的成长,紧扣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主线,在风险防控、专业化投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等领域持续发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潘党育

豪鹏科技董事长&总经理。2002年创立豪鹏科技,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曾被选举为深圳市第六届人大代表(科技组成员),荣获“第十届中国电池行业风云人物”称号,现任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

张宇伟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DPS金融管理博士项目部主任,他不仅负责DPS项目的日常运营与管理,还致力于推动该项目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社会责任感以及实践能力的高端管理人才。

李其峰

从业 20 年资深策划人,著名媒体人、广告人。现担任北京/天津瑶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瑶光予界文化博物空间主理人,中国匠人大会常务副秘书长兼运营总监,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非遗专委会会员

活动流程

14:00-14:30  签到

14:30-14:40  主持人开场(陈小雨)

14:40-14:50  出版社领导致辞  时静: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

14:50-15:00  《硬道理》新书揭幕

15:00-15:30  姜云涛领读《硬道理》

15:30-16:00  李其峰领读《硬道理》

16:00-16:30  宋志平导读《硬道理》

16:30-17:00  圆桌论坛:陈小雨(主持人)、宋志平、姜云涛、潘党育、张宇伟

17:00-17:30  现场互动

报名参与

无论你是上市公司管理者、创业者、投资人,还是对企业经营感兴趣的读者,这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与交流机会。

扫码报名

我们一起读懂企业经营的“硬道理”。

期待与您现场交流,不见不散。

关于《硬道理》

宋志平做企业40多年,在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任职期间,有18年上市公司董事长的经验,在他从上市公司“运动员”转身成为“教练员”,任职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6年多来,调研了500多家上市公司,100多家非上市公司。他把近些年对众多企业的观察、思考、与企业家的交流体会,以及自己做企业的经验融汇一炉,写就出了现在的这本新书《硬道理》。

这是一本写给所有经营者和管理者的“中国式商道教科书”。没有浮华的语言,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硬道理”,教你如何做正确的事,并把事做正确。

End-
发布人:陈薇|责任编辑:郑琳琳|部门领导:宁姗

我觉得’硬道理’就像物理定律,可能你看不到,但它就在那里发挥作用。商业模式再新,也得赚钱,也得有人管,也得活下去。所谓‘冲淡’,更像是表层现象的迭代,本质的东西没变。比如,你说现在网红经济很火,但好的产品和服务、有效的市场推广,哪怕换个平台,这些‘硬道理’还不是一样要遵循?就是换个玩法而已,根基还在那里。

这个问题就像问:一个好的厨师,他炒菜的‘硬道理’能通用到做糕点吗?可能‘火候’、‘食材搭配’这些核心原则是通的,但具体到用什么锅,放多少糖,那肯定就不一样了。我觉得宋老师厉害的地方在于,他肯定掌握了企业管理的‘烹饪哲学’,然后能找到懂‘面点’和懂‘家常菜’的团队,让他们把自己的专业发挥出来。所以,有些‘硬道理’是通用的,比如对人的管理、财务的健康,但具体的‘菜谱’还是得按行业来。不能指望一个做芯片的学了造船的经验,就能直接上手吧?

哎呀,这个问题我们公司也天天在纠结!我觉得最实际的做法就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短期要活命,该省省,该赚赚。但眼光要放长远,比如我们每年都会留一部分预算去做一些‘看不见’的投入,比如员工培训啊,研发新产品啊,哪怕短期回不了本,但只要方向对,长期肯定能带来回报。还有就是不要被短期的‘风口’冲昏头脑,有些钱赚得快,但烧得也快,不稳!

我觉得能啊!你想,不管是哪个行业,最后都是管人、管钱、管事。再高科技的公司,也需要健康的财务报表,也需要激励员工,也需要清晰的战略目标。当然,具体怎么管肯定不同。比如互联网公司可能迭代速度更快,更扁平化,制造业可能更注重流程和标准化。但是,像宋老师说的那种‘做正确的事,把事做正确’,这种思维模式和理念,我觉得是所有企业都需要的。大佬的经验,更多是提供一个看问题的框架和高度,而不是让你去复刻他的具体操作。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觉得传统企业大咖总结的经验,对于我们这些小创业公司来说,有借鉴意义,但不一定能完全照搬。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是‘先生存’的问题,而不是文中所说的‘高质量发展’。当然,向大佬们学习总没错,但我觉得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做调整,不能生搬硬套。不过,能听听宋老师这种级别的人怎么看‘硬道理’,肯定还是有启发的。

这个问题简直是‘世界难题’排行榜前三!我就记得我们老板说,‘短期要吃肉,长期要喝汤’。问题是,有时候连肉都吃不饱,哪有心思熬汤啊!不过我个人觉得,做企业就像健身,你不能光想着明天能瘦多少斤,还得想怎么健康地一直练下去。所以,短期目标还是要有的,比如这个月KPI,但不能为了完成KPI就瞎搞,把身体搞垮了。核心还是得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吧,就是说,产品服务要扎实,口碑要好,才能活得久。

要平衡短期利润与长期发展,核心在于构建一套强韧的‘战略弹性’。这意味着企业需具备双元能力:一方面,通过精细化运营和成本控制确保短期现金流及盈利;另一方面,将部分利润 reinvest 进入研发、人才培养或新兴业务探索,为未来可持续增长储备动能。例如,实施周期性战略审查,明确各阶段的优先目标,并对短期和长期指标进行权重分配。ESG理念的融入,也正是在此层面提供了一体化解决方案,将环境与社会责任纳入长期价值创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