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输家的游戏》精髓:市场波动下的长期投资策略

《赢得输家的游戏》指出:市场波动中,储蓄、理性与“投资十诫”是关键。长期持有指数基金,避免情绪化操作。

原文标题:市场波动时,更要记住“投资者十诫”

原文作者:认识管理

冷月清谈:

本文聚焦《赢得输家的游戏》一书的核心理念,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在市场波动中实现财富长期增值的实用建议。文章强调,投资始于有计划的储蓄,并应通过指数投资降低成本。作者指出,理解并克服人类的非理性情绪是投资成功的关键,例如,作为买入者,在股价下跌时应感到高兴,因为能以更低价格获得更多股权分红,这与多数投资者的直觉相反。这种反直觉的认识,有助于投资者在面对熊市时保持冷静。
文章还凝练了“投资者十诫”,为个人投资决策提供指引。诫律涵盖了从理性储蓄、限制投机性操作、避免因小失大的税务折腾、重新定位房产价值、远离商品期货,到警惕金融推销、规避新奇投资品种、理性认识债券风险,以及最重要的明确长期投资目标并白纸黑字记录和坚持,不相信感觉,推崇长期持有指数基金。最终目标是即便市场风云变幻,也能遵循成功的投资核心原则,以静制动,实现财富积累。

怜星夜思:

1、文章里提倡“保持理性”,熊市大跌对买方还是好事。但咱们普通人,股票账户真的一路缩水,心里能不慌吗?“心再动,手不动”说起来容易,有没有什么实用的招数或者心理调节小技巧,能帮我们熬过至暗时刻呢?
2、文章大力推荐指数基金,觉得这是普通人投资的“最优解”。但我想问问,指数基金真的那么完美无缺吗?它有没有什么潜在的缺点或者不适用于某些情况的地方,是我们普通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毕竟没什么东西是绝对的吧?
3、投资十诫里有一条是“不要把你的房子看作一项投资”,这在咱们中国社会是不是有点“反直觉”啊?毕竟很多人靠买房实现了财富增值。大家怎么看待这个观点,房子到底算不算一个好投资?或者说,在咱们国情下,它扮演的角色有什么特别之处?

原文内容

近期股市回调,你慌了吗?

无论上涨下跌,你想稳稳地实现财富增值吗?

对每位希望从股市长期获利的投资者而言,《赢得输家的游戏》是一部值得信赖的权威指南,被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称为迄今为止关于投资策略和投资管理的佳作。在第8版新书中,埃利斯一如既往地分享了如何以更低的成本、更小的风险、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在投资中取得长期成功,帮助读者在如今这个越来越难以预测的市场中制胜。其核心在于明确你的投资目标、制定有效的长期策略,并以耐心和决心使市场波动为你所用,长期坚持执行这些策略。

这部经典之作深入剖析了指数投资为何能持续超越主动投资,在此次全面更新的版本中,埃利斯还新增了关于债券投资、行为经济学、技术和大数据的章节。

本文节选了埃利斯给普通人的投资建议:

常识君|有话说
本文摘编自《赢得输家的游戏 第8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25年8月出版。

01

攒钱,从现在开始

投资必须从储蓄开始。没有储蓄,就没有投资。让我们来看看,明智的投资者管理是怎么管理储蓄这个投资必需的前提的:

首先,明白储蓄不容易。如果从负面的角度来看储蓄,攒钱就会变得很难成功的储蓄者是从正面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储蓄的,储蓄的过程,就是让你避免别人会犯的一个又一个错误,今天储蓄,将来受益其次,制定的储蓄目标要明确。抽象地说多储蓄,远不如设定一个精确、可信可行的具体储蓄目标十岁的小孩子想要攒钱买一辆自行车,十几岁的少年想要攒钱供自己将来上大学,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想要攒钱买房结婚……目标越具体,攒钱越积极;接下来就要做储蓄计划了无论是为了买100美元的自行车每周攒5美元,还是为了攒房子首付而每年攒10000美元,这些钱从哪儿来?怎么能够攒下来?谁来攒钱?什么时候要钱?你怎么知道你在正确道路上前进?如果你落后于原定的攒钱计划,怎么办?在成功的储蓄者持续聚售长远的目标,专注追求实现更加重要也更加值得追求的长期结果。

省钱储蓄的方法有很多,你要多寻找一些既适合你自己又能长期坚持下去的省钱储蓄方法。记住,储蓄的目的是让你的人生过得更好一些,这样你就能用更多资金去做投资了,就能积累更多的财富

当然,做投资也要多省钱,减少你支付的投资成本。有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买指数基金,所有投资都采用指数投资方式,这样能让你避开系列成本过高的基金管理费、过高的基金运作费用、过高的税金、过高的基金转换成本。上面所有这些基金投资成本单个来看非常低,但是加在一起非常高,每年占你投资收益的比例非常大。这也正是为什么先锋基金集团创始人约翰·博格喜欢说不用花出去的钱,就是你能攒下来的钱。


02

保持理性


要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终生投资者,第一大挑战,也是最主要的挑战,就是了解你自己。这样才能让自己尽量做到最大限度的理性思考,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让它压倒理智。

比如,你做做下面这个简单的测试题,注意里面暗藏着小玄机
以下两个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

选择一股票上涨,涨了很多,而且一直持续上涨好多年

选择二股票下跌,跌了很多,而且一直持续下跌好多年

你的选择是什么?如果你选择的是第一个,那么你就和90%的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选择的一样,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上涨的股票。可不应该这样想。除非你是卖出股票,才应该这样想,如果你是买入股票,选择第一项即股票持续上涨很多年,其实是违背你的个人利益的。


原因是这样的

首先,你要记住,买股票,其实真正买到手的是上市公司的股权凭证,你成了公司的股东,有权利得到公司的现金分红。如果你是一个奶牛农场的老板,愿意看到奶牛的价格持续上涨还是持续下跌?当然是愿意看到奶牛价格持续下跌,这样你就能用同样的投资金额买到更多的奶牛,以后能产出更多的牛奶。

股票就是你的现金奶牛。股票的市场价格越低,你买入的平均成本越低,每1000美元能买到的股票数量就越多,以后收到的现金分红也就越多,平均算下来,每1美元投入成本的收益率也就越高。真正符合你这个股票买方长期利益的股票行情是,股价大幅下跌,持续下跌。

所以,正确的答案是第二个选择但这个正确的长期投资选择,却违反了你的直觉。

深刻理解这一点,你的内心也会获得更大的平静——因为你这一辈子投资长达三四十年,绝对不可避免地会遇上熊市大跌而且会遇上好几次。(你甚至会逐渐明白,熊市大跌其实对你是大好事)

大多数投资者都是太顺着人的本性走了,更喜欢看到股票一路上涨,越涨越有信心股市还会继续上涨,涨得越多,买得越多。在股票价格水平已经涨得很高的时候,最有激情高位追涨大量买市场有涨必有跌,大涨必有大跌,他们未来的亏损风险就升高了。反过米,看到股票市场一路跌,大多数投资者就会非常难受,其实市场跌到最低的谷底,最接近于大幅反弹,但这就像最接近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投资者实在受不了,大量割肉卖出,这实在是大错特错。因为这正是最不应该卖出的时候,其实以这样的股价为分母来计算,未来的现金分红收益率特别高。

1927年,你投资美国股市1美元,再过72年,股价本身就能上涨到106美元。如果你红利再投资,同样是投资1美元,同样是经过72,就升值到2592美元,能多赚接近2400美元。

当然,你做几十年的长期投资,在这期间肯定免不了会有好多次短期账面浮亏,因为市场会波动,涨涨跌跌,多次循环交替,但这只是短期下跌引起的短期账面浮亏,不会真正影响你长期投资的正常收益,忍受股市高波动性是获得股市高收益率的必然代价。但是你千万不要去冒那种可能会发生巨大亏损而且不可挽回的投资风险,千万不要用借来的钱做股票投资。

如果你发现自己容易为情绪所困,股市上涨就很激动,股市下跌就很郁闷,这时就马上停下来,不要做任何交易操作!

03

给普通人的“投资十诫”


我总结出以下“投资十诫”,可以作为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指南,供你思考投资决策时使用:

第一诫:不要乱花钱,而要多省钱、多储蓄。把你储蓄积累的资本投资到合适的地方,能让你未来生活更加幸福平安能让你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能让你有更大的财务自由而享有更多的选择。

第二诫如果你炒股是为了图个乐你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你正在赌你自己能力战胜那些专业投资高手。所以,你还是现实一点儿,一定要限制你自己只能玩得很小,非常小。务必要准确记录你在股市上的战绩一笔一笔都要如实记录,这样,你不久就会说服自己还是赶紧退出股市跑路吧。

第三诫不要主要为了避税而在投资上乱折腾。这种投资操作,在避税上是好事,但通常在投资上是坏事,会让你因小失大。

第四诫不要把你的房子看作一项投资。要把你的房子看作一个贮藏价值的仓库,看作你和家人生活居住的好地方,但你也只是生前居住一段时间而已。

第五诫不要做商品期货。商品期货交易,其实只是价格投机。商品期货交易根本不是投资,因为它没有创造一点儿经济产出,也没有创造一点儿新增价值。

第六诫:不要让那些股票经纪人和推销基金的理财经理把你忽悠了。他们通常为人都挺好的,但是他们的工作不是为你赚钱,而是从你那里赚钱。交易佣金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费用支出,证券经纪人必须让客户多做交易才能拿到足够多的提成,所以根本没有时间去研究让客户买什么股票才是“对的”。

第七诫不要投资于那些新奇的或者很少见的投资种类它们往往是专门设计出来卖给投资者的,而不是适合投资者的

第八诫:不要只因听人说或自己觉得债券稳健安全,就盲目投资。债券面值固定,但市场价格会波动,甚至大幅波动,且抗通胀能力差,而通胀是长期投资主要风险。

第九诫:不要只是偶尔想想目标,要白纸黑字写下你的三大长期规划:长期投资目标、长期投资规划、遗产规划,然后遵照执行,长期坚持不动摇。我建议你每年回顾一下你的投资,是否符合长期投资目标和规划,至少每过十年重新回顾一下你的遗产规划。

第十诫:不要相信你的感觉,投资不要跟着感觉走。你觉得非常开心飘飘然的时候,小心你可能要摔个大跟头了,当你觉得非常郁闷冰冰凉的时候,记住:黎明前最黑暗,终点前最疲累,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迷茫。所以,心再动,手不动。投资最好的策略就是长期持有指数基金,一动不动。动得越少,业绩越好。

总之,上市公司在变,生生灭灭;市场在变,涨涨跌跌;经济在变,起起伏伏,有时变化还很大。但是,成功投资的核心原则从来没有变,过去从来没有变,将来也不会变。正是因为这一点,读完这本书,你就学到了投资成功的基本原则,你就知道了长期投资成功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图片

相关图书



发布人 |余伊羿  责任编辑 |郑琳琳  部门领导 |宁姗
-End-

关于“心再动,手不动”,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看,这种非理性行为通常源于“处置效应”和“损失厌恶”。要克服它,建议建立一套严格的投资纪律和预设的止损/止盈策略,并机械式执行,以减少情绪决策的空间。此外,采取预设的资产配置和定期再平衡机制,能够有效对抗短期市场波动对心理的冲击,让长期目标指引你的行动。

“房子是不是投资”?那得看你买的是哪里的“房子”了!是学区房还是鹤岗大别墅?:joy: 在中国,房子除了住,还附带了老婆、孩子、户口、教育……一大堆BUFF,简直是“人生赢家套件”的一部分!叫它投资,不如叫它“人生必需品绑定的巨额消费”,而且往往还是这辈子最大的一笔消费。不过,以前它确实是“印钞机”,现在嘛…可能更像个“存钱罐”,还不一定能跑赢通胀呢。所以我个人觉得,房子首先得满足居住需求,能住得舒服,再谈投资属性吧。别为了投资,住得不舒服,那就本末倒置了!

完美无缺?那基金经理岂不是要失业了!:joy: 指数基金就是那个“班级中等偏上”的优等生,可以让你饿不着也撑不死。但如果你想当状元,那它可能就满足不了你了。而且,它的缺点就是——太“无聊”了!没有每天追涨杀跌的刺激感,少了和朋友吹牛的资本:“看我昨天那只妖股又涨停了!”哈哈,开玩笑啦,无聊其实才是我们普通人投资的王道!

“心再动,手不动”,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假装自己失忆”啊!:joy: 把钱投进去,设个日历提醒,十年后解禁再看!中间市场的涨涨跌跌,都是浮云。实在不行,就去学冥想,或者找更刺激的事情做,比如蹦迪、露营、玩剧本杀,这样股市的波动就显得不那么刺激了!反正钱放在银行也是贬值,不如放着让它慢慢长。

指数基金确实是好东西,省心省力,对普通投资者很友好。但要说完美无缺,那肯定不是。我个人觉得,它的一个“缺点”就是你只能接受市场的平均水平,而无法通过选股或者择时来超越市场。如果你对某个行业特别看好,或者认为某个公司潜力巨大,指数基金就“照顾”不到这种个性化需求了。另外,市场大跌的时候,指数基金也照跌不误,虽然长期看会涨回来,但短期的心理压力还是不小的。

在中国,“房子是不是投资”这个问题,可以说答案非常复杂。过去几十年,确实有很多家庭靠买房实现了财富增值,甚至完成了阶层跃升。但在我看来,这更多是特定历史时期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现在,我觉得房子首先解决的是居住的“刚需”,它带给你的除了遮风避雨,还有一种“安定感”。至于投资属性,现在一线城市可能还有点保值增值能力,但很多三四线甚至更小的城市,房子可能真的就只是个住的地方,甚至会面临贬值风险。而且,房子最大的问题是流动性差,变现困难,还有各种税费和持有成本。如果杠杆太高,每个月的房贷压力会非常大,反而影响生活质量。所以,我觉得它更像是一种刚需+特定附加投资属性的“硬通货”,不能完全等同于金融投资产品那样去追求高收益。

关于“房子是不是投资”的讨论,从经典的投资理论角度来看,房产同时具备居住属性和投资属性。文章强调其非投资,更多是聚焦其居住和消费属性,并警示将其视为纯粹投资可能带来的风险,例如流动性差、收益不确定性以及过高的资产占比风险。然而,在特定发展中国家或城市化加速阶段,房产确实可能因供需失衡和政策红利带来显著的资本增值。这使得在特定国情下,将房产视为投资具有其合理性,但这种投资属性并非普遍且持续有效。

哈哈,说到不慌,我觉得第一步是你投的钱是不是“闲钱”。如果你用的是未来几个月急用的钱,那肯定会天天盯着账户,一跌就焦虑。第二,就是多学习、多看书,真正理解市场波动的本质,而不是只看K线图。我个人有时会把交易软件卸载掉,给自己强制“断网”一段时间,眼不见心不烦,反正知道是长期投资,过几年再看。分散投资也很关键,别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针对指数基金的局限性,虽然它因低成本、分散化和追踪市场平均收益而广受赞誉,但也并非无懈可击。例如,在特定市场环境中,如某些成长性行业或者出现被低估的价值股时,如果主动管理型基金能够成功捕捉,其超额收益可能超越指数基金。此外,熊市中指数基金同样会随市场整体下跌,无法提供绝对的资本保值。在极端市场恐慌或流动性危机时,某些规模较小的指数基金也可能面临交易不活跃或跟踪误差增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