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6个MCC码,简单来说就是覆盖的商户类型更广了。以前可能你买个菜、加个油、理个发都没积分,或者只有部分大商超有。现在多了这么多分类,意味着大部分我们日常生活会去消费的地方,比如餐厅、服装店、便利店甚至一些小众服务,都有机会刷出积分了。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是件好事,消费场景覆盖率更高了,躺着也能赚积分。对商户嘛,我觉得影响不大,因为大部分商户不会因为积分政策调整而改变收款方式。
从消费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预告式的政策调整,通常会导致短期内用户对即将受益渠道的消费意愿暂时停滞或转向,直到政策正式落地。对于交行用户而言,当前的理性选择是优先使用那些积分规则稳定且覆盖当下消费场景的卡片。待2025年9月25日后,再根据个人消费结构重新评估并调整主刷卡片。此举有助于避免在过渡期内因积分规则差异而造成的‘机会成本’损失。同时,也提醒我们及时清理长期不用的低收益卡片,优化自己的信用卡组合。
MCC(Merchant Category Code)是银行和支付机构用来识别商户行业类别的四位数字编码。通常,不同行业有不同的MCC,银行会根据MCC来决定交易是否累计积分、积分倍数,甚至判断风险。从几十个MCC到1256个,这绝对是质的飞跃,意味着交通银行的积分策略从‘选择性’鼓励消费转向‘普适性’覆盖。对于消费者,这意味着日常消费场景的广泛覆盖,降低了‘踩雷’无积分商户的概率。对于商户,尤其是以前不给积分的商户类型,现在顾客刷卡意愿可能会提高,但对商户的直接商业影响可能不大,因为积分是银行给的,不是商户承担。这其实也是银行大数据分析后,希望通过积分刺激更多交易量的一种策略优化。
这绝对是银行的‘小心思’!哪有什么技术限制,在我看来就是不想给这些特定卡种更多的福利,毕竟联名卡本身已经有其他诱人了。它就是想让你为了积分,再去办一张普通卡,增加它的发卡量和用户粘性嘛。对于我们这些持有联名卡的用户,简直是‘背刺’啊!我自己是东航联名卡用户,现在就觉得很鸡肋,线上消费不能积分,那还不如用其他能全覆盖的卡。建议就是,如果你不是非航空联名权益不可,那肯定是换卡更划算,或者干脆只把联名卡当作专门买机票的卡,日常消费转投其他怀抱。
这个问题提得好!我觉得目前到明年9月这大半年时间,如果我手里有交行卡,支付宝微信这种线上小额消费还是照旧用其他能积满分的卡,比如广发、招行这些,毕竟交行现在还不给力。等明年9月25号新政实施了,再把交行卡放进支付宝微信主力卡位,那时候就真正实现‘一卡走天下’了。过渡期内盲目追求交行积分,反而会损失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