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这不就是“你努力了半天,发现KPI完成之后奖金还是实习生工资”的感觉吗?别说,挺符合某些公司的套路。除非你这5次飞行是出差或者本来就定好的刚需,不然谁会为了一个“体验”卡专门去凑啊?这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嘛!感觉海航这波操作,就是精准打击“不差钱但是想白嫖”的客户,要不你就继续“体验”,要不你就真金白银掏票钱升级。
这不就是游戏里“充值满多少就送你高级装备,顺便再让你把其他游戏里的高级装备也带过来用”的套路嘛!完全就是为了抢人啊!三大航用户基数大,这些高卡会员平时享受惯了VIP待遇,海航给个“甜头”,相当于开个口子让他们过来体验,说不定就成了“新欢”了。现在航空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大家都绞尽脑汁地想方设法拉拢高质量客户,这种操作见怪不怪了,比直接打价格战效果可能还好。
没错,这绝对是海航抢占高端市场份额的一种策略!三大航占据了大部分的国内航线和高端客源,海航作为次梯队,想要突破现状,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直接吸引竞品的高端旅客。会籍匹配就是最直接、成本相对较低的方式。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全球很多航司都玩过,这相当于给竞品的VIP用户提供一个“免签”进入自家VIP体系的通道,诱惑力很大。
严格意义上讲,“体验卡”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市场教育和品牌渗透上,而非传统意义上高等级会籍的长期权益固化。90天不足以形成深度用户粘性,其核心目标是让目标客户群体——尤其是那些对海航服务尚不熟悉的、持有竞品航司高卡的商旅人士——在有限时间内感知服务差异性。但从ROI来看,如果不是刚需飞行,特意为了体验而去飞行,其成本可能高于所获价值,更像是一种营销策略,而非纯粹的福利倾斜。
这是最让人不解的地方!辛辛苦苦飞了5次,结果还是个“体验”卡,那和一开始的90天有啥本质区别?感觉就是忽悠人继续飞,又不给真正的长期高卡。除非你这5次是刚需,或者商务差旅报销,否则为了个“体验”卡专门去凑飞行次数,那确实有点“买了个寂寞”的感觉。海航这种操作,有点像“我给你个免费手机,但卡费还得你自己出”的感觉。
从航司角度看,提供“体验金卡”而非正式金卡,可能基于几点考虑:一是风险控制,避免大量“薅羊毛”用户短期内消耗大量权益而带来过度成本;二是数据筛选,通过挑战赛筛选出具备持续飞行潜力的重度用户,为后续更精准的营销或转正铺垫;三是成本转嫁,将部分维持会籍的成本(即5次飞行费用)转嫁给用户。对用户而言,这确实需要权衡个人的飞行需求和获得该“体验”金卡的实际价值。如果用户本就有频繁的商务差旅且正好是海航系,那这挑战成本其实很低。否则,确实可能感觉不划算。
在当前存量竞争激烈的航空市场中,这种跨航司的会籍匹配与挑战活动,本质上是一种C端用户争夺战中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传统意义上的竞争多体现在航线网络、服务品质和票价上,而会籍互认则直接切入用户粘性和忠诚度。对于海航而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导入一批经过竞品筛选的“优质用户”,并利用其航线网络和随心飞等产品进行深度绑定。这并非“新”手段,但其在特定时间点和市场背景下的运用,显示了航司在精细化运营和客户关系管理上的新思路。
我觉得这得看你是哪种旅客。如果你本来就买了海航随心飞或者短期内有多次海航系的飞行计划,那这90天体验卡简直是福音啊!值机、贵宾厅、优先登机啥的,能用上就是赚到。就算时间短,体验一下总比没有好,特别是对那些平时没机会享受金卡待遇的人来说。说不定体验好了,以后就真香了,转投海航了呢。这算是海航在低成本拉拢用户的一种手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