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滨三日游:美食、美景与街巷风情

大连三日游记:探索这座北方海滨城市的魅力!从实惠机票到便捷交通,从地道海鲜到历史街区,一同感受大连的自然风光与独特人文气息。

原文标题:这座北方海滨城市,美到犯规!

原文作者:爱生活的燃烧

冷月清谈:

这篇游记详细记录了作者在大连为期三天的旅行体验,从交通选择到住宿安排,再到每天的行程规划,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旅行参考。
作者以一次偶然刷到的特价机票开启了大连之行,并推荐了当地便捷又实惠的打车服务。住宿方面,曼居酒店西安路店的宽敞舒适给作者留下了好印象。
美食是本次旅行的一大亮点。文章详细介绍了大连菜量大的特点,并推荐了壮壮家常菜的锅包茄子、马栏广场农贸市场的黑胆海胆和海胆水饺,以及日月昇海鲜码头的石锅油焖子和炸软肉。此外,还特别提到了蟹将军日料店的超值体验。
在景点方面,行程涵盖了海达索道俯瞰跨海大桥的壮丽、银沙滩和付家庄的海滨风情。作者还深入东关街感受老街区与有轨电车的复古韵味,在中山广场领略百年建筑的欧式浪漫。星海广场的喂海鸥体验和东港的“海天一色”美景也让人印象深刻。
文章强调了在不同地点的独特体验,比如海上温差的魔幻,以及在农贸市场现开现吃海鲜的新鲜感。作者也提及了特种兵式行程的紧凑,同时表达了对大连的深深眷恋,期待下次探索更多未知魅力。
整体而言,大连不仅拥有令人心神荡漾的自然风光,更融合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都市风情,是一座值得深度游览的北方海滨城市。 特别是其物美价廉的美食和便捷的交通,使得这座城市成为性价比极高的旅行目的地。

怜星夜思:

1、文章里提到北方的菜量真的很大,跟南方差好多。大家觉得不同地方的菜量差异,除了分量足,还有没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呢?比如饮食习惯、生活节奏啥的。
2、作者这次大连行既有‘特种兵’赶行程,又有在船上喂海鸥那样的慢节奏体验。大家在旅行的时候,更倾向于哪种模式?或者说,怎么平衡‘打卡’和‘深度体验’的矛盾呢?
3、大连既有迷人的海滨风光,又有中山广场、东关街这样的百年历史建筑,这种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城市魅力,大家觉得对一个城市的吸引力有多大?你们去过哪些城市也有这种多重魅力呢?

原文内容

哈喽呀~这里是圆圆。前段时间请假去了趟大连看海,最近空下来,正好写篇简单游记,再分享一些旅行建议。


真的,已经对大连去魅了,都别去 … 让我去好吗!




出行交通



上班摸鱼的时候,偶然间刷到常州往返大连的机票,往返含周末含税才600多元,那还不是说走就走。


不过没有行李托运实在太难了…还好我这次满打满算只去三天。幸运的是,落地大连就看到了日落😀


这次大连之旅的交通我们全程选择了打车,因为大连打车价格真的很香,懒人出行不需要看地图 …




Day 1



飞机落地后直奔酒店,毕竟带着行李只会影响我干饭的速度。


前面两晚,我们住的是曼居酒店西安路店,行政家庭房有一张大床和一张单人床,还带个小客厅,空间很大。


卫生间也是干湿分离以及双台盆设计,三个女生不用抢镜子的快乐谁懂啊。




放完行李,直奔壮壮家常菜,这家餐厅在做攻略的时候看到的,是非常心动的一家餐厅。


在大连的第一餐,深刻体会到了北方的菜量,这一盘菜能抵得上咱南方两盘的量了吧?


锅包茄子全场最佳,茄子炸的外脆里软,调味也是刚刚好(写着写着,泪水不争气地从嘴角滑落…)




Day 2


第一站,我们打车去大连森林动物园南门,为的就是坐海达索道


当缆车穿过树丛,跨海大桥出现在眼前的一瞬间,俯瞰大桥与海面,美得像开了滤镜。



索道下来走几步就是跨海大桥了,这边出片率100%。如果你的队友拍照技术不好,也可以选择这边的收费摄影师。



摄影是赚不到我的钱了,但是大海终究有办法掏空我们的钱包——“要不要坐船?”


抱着来都来了的想法,又临时给自己加了个行程。


不过大海会告诉你,不要临时起意。上一秒还在陆地晒得冒汗,下一秒就被海风教做人,在船上抖成筛子。


这魔幻的温差,大概就是大海独有的魔力吧。不过,吹着海风,喂着海鸥,好像时间都慢了下来~



第二站,银沙滩——大连版的“小镰仓”,以银色沙滩、网红坡和礁石景观闻名,果不其然,随手一拍都是氛围感。


不过很可惜,路痴的我们没有找到网红坡,只能留着下次来打卡了。



银沙滩一直往前走就是付家庄,我们找网红坡误打误撞走到了付家庄,问了路人才知道走反了,害!

既来之则安之,付家庄的海景也很美,必须拍照留念,咱可不能白走。


逛完实在走不动了,赶紧打车去了马栏广场农贸市场,吃顿小海鲜犒劳一下自己~


都说农贸市场现开现吃的海胆最是鲜美,强烈推荐黑胆,比马粪海胆更鲜甜,这时候要是来碗米饭就更好了…


吃不惯生海胆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海胆水饺,也是我在大连体验到的美食之一。




来农贸市场,当然是买了海鲜直接去旁边加工啦~配上冰镇大窑,特别是荔枝味的,是几个口味中我认为最好喝的。






Day 3



这天的行程安排:市场—东关街—中山广场—星海广场—威尼斯水城—须来海宿。


行程超级满,我是特种兵,大家千万别跟我学。


先说东关街,这是大连市历史悠久的老街区之一,残存的旧巷和文艺小店相结合,随手一拍就是复古大片。


这里还保留了复古的有轨电车,电车“咣当咣当”驶过,仿佛穿越回百年前的大连。



等抓拍有轨电车的时候,还顺便去旁边买了个槐花饼,也是大连的一种特色小吃了,大家要是遇到也可以买了尝尝鲜。



逛完东关街,正好也到了饭点,就去打卡了滴滴司机推荐的一家日料店——蟹将军(中山广场店)。


你敢相信这是人均160元的日料?!菜多到四人桌都摆不下。这碗海胆蟹肉粥的鲜美程度谁懂啊,一整个好吃到晕!




中山广场是大连市最具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的地标之一,始建于1899年沙俄殖民时期。


广场呈圆形辐射状,周围环绕着10座百年建筑。汇聚了哥特式、巴洛克式等多种建筑风格,简直就是大型建筑博物馆。


在这里,能感受到大连的历史韵味与欧式风情,分分钟拍出假装在欧洲街头的大片。



东港的海是整个大连之行中看到最美的海!也可能是天气原因,让我亲眼目睹了“海天一色”。


星海广场是个喂海鸥的绝佳地,这的海鸥都很亲人,大家可以自备火腿肠来喂海鸥。



顺便打卡了一下游艇码头的Rich下午茶,景色美到原图直出,不说肯定以为我在哪个海岛吧~



Day 4


晨光微熹,海浪轻吟。早上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饱满的肉馅竟带着几分江南小笼的韵味。


咸鲜的汤汁与远处波光粼粼的海面交相辉映,简简单单的早餐,也因这片海而变得诗意盎然。



我们是当天下午的飞机,所以还有时间,先在老虎滩周边逛了一下,再去打卡日月昇海鲜码头

东北菜的菜量一如既往的大,什么都想尝尝的我们,终究只敢点四个菜。

这份石锅油焖子拿下了全场最佳,基本光盘,其他几道菜 … 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下次能不能出个半份…)


这次来大连,没有点锅包肉,而是尝试了一下炸软肉。

炸软肉的口感,外酥里嫩,还略带甜味,但又不同于小酥肉的酥脆,搭配上特制的蘸料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最后,总算磨磨蹭蹭登上了返程的飞机,心里却还萦绕着几分意犹未尽的眷恋。


大连,是一座被浪花温柔拥吻的城市。


这里不仅有让人心神荡漾的碧海银沙,嶙峋礁石天然勾勒出壮阔画卷,更在潮汐往复间,静静诉说着百年沧桑。


真后悔没有早点来,只盼下次重逢时,能解锁它更多不为人知的魅力。



往期推荐


2025-07-23

2025-07-23

2025-07-22

2025-07-21

2025-07-21

2025-07-20




关于北方菜量大的问题,我觉得这背后确实有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因素。从历史来看,北方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劳动强度大,需要更多热量来维持体力,所以菜量自然就大。另外,北方人待客热情好客,‘量大管饱’也是一种表达心意的方式,觉得把你喂饱了才算尽到地主之谊。而南方地区,气候相对温和,农业发达,食材种类丰富,可能更追求精细化和多样性,所以菜量会相对小一些,但菜品种类多,重在品尝不同风味。

这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确实是城市的一大卖点,能吸引不同偏好的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行体验。从城市规划和发展角度看,这也意味着城市有更强的韧性和可持续性。既能发展旅游业,也能保留自己的特色。但挑战在于,如何平衡好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避免过度商业化。有些城市虽然自然和人文资源都很好,但开发得不好,就容易失去原本的韵味。大连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

我觉得旅游就是去感受不同地方的气息和情绪。所以如果条件允许,我更喜欢慢一点的旅行,那种坐在海边喂海鸥,或者在老街区里随便逛逛,不赶时间的感觉太棒了!‘特种兵’式的旅行固然能看到更多,但往往顾不上细品,像走马观花。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转角,一个无意中遇到的当地人,都能让旅行变得更有意义,这些才是真正值得回忆的瞬间。

对一个城市来说,既有自然风光又有深厚人文历史,这种魅力简直是无敌了!大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可以上午在海边吹风,下午就在老建筑里穿梭,感受那种时空交错的美。这种多样性让旅行的体验更丰富,也更能吸引不同喜好的游客。像国内的话,青岛、厦门、上海都有类似的魅力。国外像巴塞罗那,高迪的建筑和地中海风情结合得就非常好。这样的城市,每一次去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惊喜。

这种城市简直是我的理想型啊!我就是那种既爱大海、山川,也爱逛博物馆、老街区的人。大连这样能一下子满足我两种愿望的,简直是梦想城市!国内的话,我觉得重庆也很厉害,魔幻山城,又有各种码头文化和老街区,虽然没海,但那山水和人文结合得也挺独一无二的。反正就是,能让我白天看景晚上泡吧,或者上午爬山下午看展的城市,就是好城市!

哈哈,这个问题太有共鸣了!我第一次去北方旅游就被那菜量惊到了,一盘饺子够我吃两顿。我觉得除了气候和劳动强度,可能还跟生活习惯有关吧。南方人可能更喜欢小酌慢品,吃得精致些;北方人更偏爱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图个敞亮豪迈。不过现在很多北方餐厅也开始推出小份菜了,我觉得挺人性化的,不然每次都吃不完真的浪费。

我肯定是‘特种兵’那派的!好不容易有假有钱出去玩,恨不得把所有值得去的地方都走遍。现在交通这么方便,网上攻略也多,提前规划好路线,尽量不走回头路,效率最大化!慢节奏旅行当然好,但前提是时间充裕,而且你得是真的喜欢那种放空的感觉。对我来说,打卡是为了不留遗憾,深度体验可以留到下次,或者等老了退休了,哈哈。

问:为何北方菜量如此之大?答:因为他们的碗会魔法,能无限变大!开个玩笑~ 讲真,我觉得北方菜量大就是一种基因吧,可能祖上都是豪爽耿直的汉子,吃饭也得体现这股子劲儿!南方朋友去了能体验一把被‘喂胖’的快乐,也挺好,毕竟现在谁还嫌自己胖呢?(狗头)

关于‘特种兵’和慢节奏旅行的平衡,我觉得因人而异,也因目的地而异。如果是第一次去一个城市,尤其是知名景点多、历史文化丰富的城市,我可能会选择像作者那样,特种兵式地多打卡一些地方,先有个大概的了解。但如果是重游或者单纯的度假,我更倾向于放慢脚步,找个咖啡馆发呆,或者在海边坐一下午,感受当地生活。因为旅行的本质是感受,而不是简单的拍照打卡。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发现比精心规划的景点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