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机场贵宾厅权益大洗牌:PP卡何去何从,悦途与龙腾谁将主导?

PP卡正淡出中国市场,未来高端信用卡贵宾厅权益将由悦途与龙腾主导。

原文标题:PP 卡走了,接下来是谁入局?

原文作者:蓝翼说

冷月清谈:

文章指出,PP卡服务正逐步退出国内信用卡市场,目前仅少数刚性年费高端卡保留。这一趋势的背后,是Priority Pass母公司Collinson与悦途集团成立合资企业,旨在将悦途打造为境内主要出行权益供应商。此前,光大、交行等已将PP卡权益切换至悦途或龙腾。

目前,国内高端卡贵宾休息室权益市场形成了以龙腾和悦途为主的竞争格局。龙腾拥有成熟运营体系,而悦途则背靠蚂蚁集团与Collinson,拥有强大的资本支持和支付宝的流量入口,正在快速获取用户并拓展境外服务。尽管悦途被视为PP卡的境内延伸,但目前在服务范围(如境外餐饮)上仍有不足。文章列举了当前支持悦途的银行卡和支付宝会员权益。未来,龙腾和悦途的竞争将是市场主旋律,PP卡或仅在极少数高端卡中保留。

怜星夜思:

1、文章提到了龙腾和悦途两大玩家,还说悦途在境外餐饮方面不如PP卡。你们觉得在选择贵宾厅服务时,除了看覆盖范围,还有哪些更实际的细节会被你优先考虑?比如服务质量、餐饮标准,还是说境外覆盖率才是王道?
2、PP卡在国内逐渐淡出,背后是合资公司的成立和市场格局的变化。大家觉得类似这种权益供应商的‘洗牌’,未来会不会出现在信用卡的其他高端权益上,比如高尔夫、酒店会籍之类的?银行和用户该怎么应对?
3、现在很多高端卡都把PP换成了悦途或龙腾,而且刚性年费的卡少了。如果我只是一个偶尔出差或者旅游的人,没有那种顶级年费卡,有没有什么性价比高的方式或者“曲线救国”的办法也能体验到贵宾厅服务呢?

原文内容

机场贵宾休息室算是高端信用卡的常规权益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内高铁的发展,也有不少银行把高铁贵宾休息室也纳入了进来,成为商旅出行人士选卡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不过说起来,除了广发、农行等几家银行的自营休息室网络还不错,很多银行往往都是靠第三方的供应商,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龙腾(境内)、PP(境外),还有后来者——悦途

上周,光大世界之极发布了一条公告:从 9.1 起,把 PP 卡的权益改成悦途——


此前,交行世界之极美元卡升级为人民币卡时,PP 卡的服务也换成了龙腾。由此可见,PP 卡服务似乎正在逐步退出国内的信用卡市场,目前国内银行提供 PP 卡服务的产品已经是寥寥无几,蓝翼粗略盘了下,目前大概只剩下招行百夫长白、民生百夫长白和兴业标准白金这几个硕果仅存的,而且全部都是刚性年费……

这也并不奇怪,因为悦途本身可以视为 PP 卡在境内的延伸——早在 2024 年 3 月,Priority Pass 母公司 Collinson 科领盛与悦途集团在中国成立合资企业「悦途出行 Priority Pass」。

记得当时蓝翼还畅想过,是否 PP 卡权益能够通过悦途的网络弥补在国内高铁休息室的不足?不过时至今日,PP 的官网上国内能用的高铁休息室还是寥寥可数,而且有的 PP 可以,有的不可以。看来 Collinson 并没有想把 PP 品牌延伸到境内,而是通过合资的形式,把悦途打造成为境内的出行权益供应商。 

有趣的是:悦途集团第二大股东是蚂蚁集团(支付宝),是阿里系「出行场景核心生态企业」。支付宝会员享受的高铁贵宾厅/机场快速安检/电瓶车捷运服务都是由悦途提供。这也帮助悦途在境内快速获取了稳定的用户群体。

这么看来,龙腾出行倒是有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背后有着蚂蚁集团和 Collinson 支持的悦途。而且蓝翼发现,悦途出行已经开始增加境外机场的贵宾休息室,但是对于 PP 卡的老粉来说,悦途出行比起 PP 卡而言始终是个「阉割版」,比如 PP 卡在国外很多机场是可以去餐厅吃饭,然而……

那么,目前有哪些银行支持悦途?蓝翼整理了下

  • 光大:2017 年和悦途发行了联名卡,然后切换至悦途

  • 平安:百夫长白、悠悦白等高端卡

  • 华夏:优享白和 Safari

  • 广发:VIP / 龙腾 / 悦途都可以用,不妨一试

  • 银联:钻石卡高铁 1 元单人/ 6.2 元三人服务

  • 支付宝:钻石会员 3 次/季,白金会员 1 次/季

如果有遗漏,也欢迎大家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悦途也提供餐食服务,类似于龙腾的餐饮体验厅,而且部分地区覆盖比龙腾的餐饮体验厅要好,不过似乎银联和支付宝的不能用?

结语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蓝翼猜测 PP 卡的逐渐淡出是必然的,或许在某些刚性年费的高端卡当中会有所保留。未来的出行场景的供应商市场,则是龙腾和悦途的竞争。


双方各有优势,龙腾的运营体系更加成熟,而悦途背后有资本的支持,还有支付宝这个天然的会员流量。从很多银行选择用悦途来替代 PP,可以看出大家还是默认其继承了 PP 的基因,只是目前来看 PP 海外的优势还没有给它叠 buff,略可惜——

大家觉得,这三家的使用体验如何呢?欢迎留言里分享呀。

  • 推荐阅读:
  • 上篇文章:

欢迎 关注 和 收藏 蓝翼的公众号

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起来!

洗牌这事儿,我觉得不是会不会,而是什么时候。银行可不是慈善机构,高尔夫、酒店套房这些动辄几千上万的权益,真正能用上的人凤毛麟角,但成本可不低。未来肯定是以“有效用户”为中心,权益的获取门槛会越来越高、数量会越来越有限,甚至很多都会变成积分兑换。用户能做的,就是跟着政策走,看哪个银行的羊毛还值得薅,赶紧薅了再说。毕竟好羊毛是越来越稀有了!

哈哈,要我说,最重要的就是看有没有酒水!以前用PP卡的时候,有些机场还能去指定餐厅吃个正餐,那体验感简直吊打普通休息室。现在悦途虽然方便,但总感觉差点意思。所以对我而言,餐饮标准,特别是免费提供的小食和饮料的品质,才是真的加分项。毕竟在机场随便吃一顿都贼贵,能有个地方歇脚还能省顿饭钱,那才是王道!

我觉得这种趋势是必然的。银行现在都在降本增效,如果某个高端权益的使用率不高或者成本太高,那被调整是迟早的事。高尔夫、酒店会籍、高端体检这些,肯定也会被拿出来重新评估。银行可能会把权益做得更精细化、定制化,甚至可能推出按需付费的模式。作为消费者,我们得更理性点,别再盲目追求“全套权益”,要看自己是不是真的用得上,别为了那些用不着的权益去交冤枉钱。

说到贵宾厅的选择,我首先看的是环境的私密性和安静度,以及插座数量和网络稳定性。毕竟出差的时候,能有个安静的地方处理邮件、参加线上会议比什么都重要。餐饮方面,老实说,只要干净卫生能填饱肚子就行,指望吃米其林是不可能的。至于境外覆盖率,除非你是频繁出国的商旅人士,不然对大部分国内用户来说,高铁站点的覆盖和国内机场的配套服务会更实用。

针对非高频次商旅人士,获取贵宾厅服务应侧重于“即时需求满足”与“成本效益”的最大化。策略可以包括:1. 航空联名卡:部分航空联名卡,即使是金普卡级别,也能提供少数贵宾厅权益作为权益包的一部分。2. 机场自身服务:许多机场都设有付费贵宾休息室,虽非附赠权益,但按次购买价格通常低于高端卡的年费。3. 积分消费:部分银行或航司允许使用积分兑换或折抵贵宾厅服务费用,可将日常消费积分转化为出行福利。4. 社交媒体与羊毛群:活跃于各大金融论坛和社群,常有用户分享短期内成本较低的权益获取路径或转让闲置权益的渠道,但需注意风险控制。

这种“权益洗牌”是金融服务向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必然产物。银行会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实现权益的精准投放与价值最大化。未来,类似高尔夫、酒店会籍等权益,可能会通过以下方式演变:1. 平台化整合:银行可能不再直接采购单一供应商服务,而是搭建自身权益平台,引入多家供应商以增加选择性。2. 动态定价与定制:权益不再是固定套餐,而是根据用户贡献度、消费习惯动态调整,甚至允许用户“DIY”权益包。用户应转变观念,从“银行送什么”变为“我需要什么,银行能否提供”,积极参与到银行的权益反馈机制中去,以获得更匹配需求的产品。

从用户体验经济学的角度看,核心竞争力已从单纯的“可用”转向“优越感”与“专属体验”。因此,除了基础覆盖,我们更应关注服务人员的专业度、等待时间的优化、以及增值服务如行李协助、快速安检通道的整合能力。境外覆盖率的确衡量了全球化服务能力,但若无法提供标准化且高品质的在地服务,其价值也大打折扣。未来供应商的竞争将聚焦于如何通过这些细节构建品牌壁合与用户忠诚度。

如果你只是偶尔出行,没必要专门办年费很高的卡。我来支个招:第一,可以关注一些免年费或年费可刷免的白金卡,好多这类卡片会附赠几次龙腾或悦途权益。第二,支付宝的钻石会员和白金会员本身就有悦途权益,如果你支付宝用得多,说不定就达到了。第三,一些航空公司或高铁的APP上,有时会有积分兑换或者短期优惠购贵宾厅服务的活动。平时多留意这些渠道,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

“曲线救国”这词儿用得好!我就是精打细算型。最简单粗暴的,就是找个有高端卡的朋友一起进去蹭啊!不过这得看人缘。:winking_face_with_tongue: 除了蹭,你也可以关注一些信用卡或出行平台的限时推广活动,比如某宝、某程偶尔会推出几块钱就能买到的机场贵宾室体验券,或者充值会员送权益什么的。再不然,淘宝上也有卖二手休息室券的,但这个得注意鉴别真伪和有效期,别花了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