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价格便宜,我更会考虑以下几点来确保 “物有所值”:首先是飞行时间段,最好是白天,能好好体验公务舱服务,而不是大半夜飞过去什么都感受不到。其次是机型,公务舱的座椅舒适度差异巨大,能选到有平躺座椅的宽体机当然更好,短途的话也希望是较新的机型。第三是是否能顺便去个想去的地方,与其为了飞而飞,不如借机打卡一个一直想去但没机会的城市,把机票钱当成旅行的一部分。至于 “奇葩” 挑战嘛,听过有人为了保级,专门飞那种 “伪国际航线”,比如飞到某个边境城市,然后当天就折返,只为了蹭里程和航段,成本控制到极致,但过程很枯燥。
削高补低?那不就意味着,我之前辛辛苦苦飞出来的白金卡,可能以后跟金卡没啥区别了?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啊!如果真是这样,以后我的策略就是:够用就行,不再盲目冲高。 除非有明确的,非常诱人的高阶权益(比如每年定额免费升舱之类的),否则金卡估计就是我的天花板了。航司这么干,我觉得就是降低成本,同时留住更大部分的中间层客户。毕竟白金和黑钻用户数量少,就算流失了一部分,影响也不如中端客户。把金卡的权益提上去一点,能让更多人觉得:“哎,我的金卡也挺好用!” 就不会轻易跳槽到别的航司了。就是苦了我们这些曾经的“高级玩家”啊!
从宏观商业战略角度看,航司实行“削高补低”策略,可能反映了其对客户LTV(生命周期价值)的重新评估。极高净值客户(黑钻、白金)虽然消费能力强,但其数量有限且议价能力相对较强,服务成本高昂。而金卡级别的客户群体庞大,是营收的稳定来源。将部分高级权益下沉到金卡,能有效提升金卡会员的感知价值和忠诚度,鼓励他们进行更频繁的消费,从而带来更大的整体营收贡献。对我们常旅客而言,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将更关注金卡及以下会籍的实际权益包,而非仅仅盲目追求最高等级。同时,这也可能促使我们更多地依赖联名信用卡来获取高阶权益,而不是纯粹通过飞行来累积。毕竟,通过信用卡获取金卡或银卡权益的成本,往往远低于通过飞行挑战最高等级会籍。这种趋势也可能预示着航空业在后疫情时代,更加注重成本效益管理和大众化服务升级。
如果真的是“削高补低”,那对我们常旅客的策略影响是显著的。首先,冲刺高阶会籍的吸引力会降低,因为投入产出比不再那么高。更多人可能会选择停留在金卡级别,寻求性价比最高的权益。其次,常旅客计划的竞争可能会转向中端市场,航司会更注重如何让金卡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更多的“小确幸”,比如更灵活的升舱机会、专属活动等。航司这么做,背后的商业逻辑可能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高阶会籍的维持成本(如高级休息室、专属服务团队)很高。同时,这也是平衡客户群体满意度的一种方式,将一部分优质资源向更广大的中端市场倾斜,以保持更大的客户基础和忠诚度,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在极少数“超级飞客”身上,实现用户价值的“普惠化”。
这个问题很好。选择挑战航线,除了价格和航线本身,我还会深入研究舱位代码对应的里程和定级航段累积比例。有些公务舱折扣虽然低,但累积比例也打折,可能需要更多航段才能达成。其次,我会关注航线的灵活性和可改签性,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能有几次免费改签机会会省心很多。最后,如果该航线有可观的升舱机会或机型升级,那更是锦上加花。至于“奇葩”挑战,我有个朋友为了凑某个航段,直接买了国际长途的公务舱,然后只坐了第一段,后面全程放弃。虽然成本很高,但他算下来拿到的奖励和积累的精英里程是划算的,这需要极高的精算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不推荐普通人模仿。
关于天合联盟精英会籍的体验,从常旅客的角度来看,其最大的不足确实在于休息室权益的不统一和升舱机会的相对较少。与星空联盟(如美联航、汉莎)或寰宇一家(如国泰、日航)相比,天合联盟部分成员航司在休息室政策上对精英会籍持有者限制较多,并非所有休息室都对金卡开放。优势在于,在部分亚洲区域航线上,里程累积速度和兑换门槛尚可。个人在选择常旅客计划时,除了联盟覆盖,我更看重航司自身的航线网络是否与我日常出行目的地高度匹配、里程兑换的灵活性以及会籍挑战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毕竟,一个再强大的联盟,如果我大部分时间都飞不到,那也意义不大。
哈哈,西安-固原这种小短途公务舱确实是挑战首选,因为够便宜啊!但除了价格,我其实还会瞅瞅航班时间是不是正好能接上我的周末,或者能不能在当地停留个把小时,尝尝当地特色小吃,就算是短平快也行。再就是公务舱的机上餐食,有些短途公务舱餐食敷衍了事,有些却能吃到不错的,那体验感就不一样了。至于奇葩挑战,我没试过,但听说有人为了回血积分,专门找那种有高额积分奖励或者额外福利的航线飞,或者组团刷,大家互相报销,真会玩儿!
哎呀,别提天合联盟精英了,我的血泪史啊!感觉那点权益,也就优先值机和多点行李额度吧,真要去机场休息室,可能还得看当天柜台小姐姐的心情和航司规定。我上次在某个天合联盟非主基地机场,愣是没能进休息室,尴尬得我当场想把我的金卡掰成两半!相比之下,我朋友玩星空联盟和寰宇一家的,动不动就说自己升舱了,或者在某些小机场也能蹭到高级休息室。所以说,联盟再大,最终还得看具体航司给不给力。我现在选常旅客计划,更看重自己常飞的航线有没有这家航司,其次是里程过期时间有多长,生怕好不容易攒的里程过期了!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作为资深“候机老司机”,我对天合联盟精英会的感受确实复杂。从理论上讲,三大联盟提供的精英权益大同小异,包括优先值机/登机、额外行李、以及(通常是)休息室使用权。但实际操作中,天合联盟受成员航司运营策略差异影响,休息室接入尤其参差不齐。例如,Delta(达美)对非自家精英的联盟成员限制就比较严格。而星空联盟的休息室覆盖和寰宇一家的里程互转,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往往显得更“慷慨”。对我个人而言,联盟是基础,但航司的航线安全记录和准点率、机上服务质量(特别是餐食和娱乐系统)以及其联名信用卡的福利才是决定我忠诚度的关键。毕竟,飞行体验和日常便利性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