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派THU志愿者招募:聚合英才,共建数据科学知识平台

数据派THU正招募志愿者,共同传播前沿数据科学知识。加入我们,你将获得成长机会、拓展人脉,并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用爱发电,推动数据科学更EASY!

原文标题:数据派志愿者招募 | 寻找最志同道合的你!

原文作者:数据派THU

冷月清谈:

数据派THU是一个依托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的数据科学类公众号,致力于分享前沿技术、传播数据知识,并搭建数据人才平台。过去一年,数据派THU取得了显著成果,包括累计超160万阅读量、原创文章124篇,并在清华大学认证公众号中位列前茅。他们秉持“分享与协作”的理念,希望为对数据科学感兴趣的人提供展示平台。

团队正在招募对大数据行业有浓厚兴趣、热爱分享、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志愿者,尤其是海外留学/就业人员及新闻传播专业学生。被招募的志愿者需要保证每周有三晚时间用于线上协作。

数据派THU为志愿者提供了一个接触国内外大咖、开放包容的学习平台,以及拓展人脉的契机。团队内部设有多个精细分工的小组,包括负责内容策略的宇宙中心、制作视频的视频组、翻译海外优质文章的翻译组、整理讲座干货的干货组、甄选优质文章的选文组、保障日常运营的平台运营组(内含美编、校对)、以及产出原创研究内容的研究组(下设算法模型、平台系统和调研分析)。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职责和对志愿者的提升点。

数据派THU建立了完善的志愿者管理机制,包括一个月试用期、积极参与要求。表现优秀的志愿者将享有优先参与线下活动、与大咖交流、人脉拓展等福利,工作满一年的优秀志愿者有机会获得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盖章的官方感谢信,并根据工作完成情况获得相应补助。

怜星夜思:

1、数据派THU的志愿者团队涵盖了翻译、研究、运营等多个细分领域。对于一位刚接触数据科学的爱好者来说,你认为选择哪个小组会是最好的入门途径?为什么?
2、除了文章中提到的感谢信和补助奖励,你觉得一个优秀的志愿者项目还能提供哪些‘隐形’福利,来真正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贡献者?
3、在数据科学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你认为志愿者团队如何才能更好地平衡内容速度与质量?尤其是在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的时代,如何保持其内容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原文内容

图片

When you learn, teach. When you get, give.
— Maya Angelou
 
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团队,数据派本着分享与学习的目的欢迎各位志愿者的加入。

我们是谁?

数据派作为数据科学类公众号,背靠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分享前沿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创新研究动态、持续传播数据科学知识,努力建设数据人才聚集平台、打造中国大数据最强集团军。

在过去的一年

志愿者大家庭成员使数据派THU拥有了辉煌的战绩:

160万累计阅读数
3100累计在看数
365天发布天数
1264篇发文数
124篇声明原创

其中:

选文组遴选数据科学领域优质文章每周30篇,全年累计1400+篇,选文平均阅读量4000+

翻译组共翻译优质海内外各类文章150+;

干货组整理各类讲座、论坛干货近30篇

在头条号、知乎和微博也有我们的阵地,同时数据派THU还是CSDN社区、腾讯云社区、云栖社区、搜狗号等平台的邀约作者哦!
 
我们是一匹黑马,在清华大学认证的242个公众号中闯入第7位

未来,我们希望能以更专业的知识、更前沿的视角、更高质量的原创文章持续发出清华大数据的最强音!
 
我们的目标?

通过不间断的大数据知识分享、活动组织和对内的志愿者培养和协作模式,希望为对数据科学领域抱有极大兴趣和热爱的小伙伴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我们的理念?

分享与协作,让数据科学的世界更EASY!
 
希望这样的你成为我们的队友!

1. 对大数据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热爱分享,致力于或正在从事大数据相关行业的人;
2. 数据科学相关专业在海外就业或留学人员,希望与国内行业界保持良性互动,并且希望把国外先进知识、理念传递回国;
3. 大数据相关专业学生,希望在书本之外得到来自业界的思维和学术的提升;
4. 新媒体、新闻、传播相关专业学生,相信数据驱动商业的大方向,希望在内容创业的风口把握风向;
5. 一周能保证有相对充裕的三个晚上时间用于志愿工作,熟悉线上协作的工作模式,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

“数据派”可以为你提供什么?

一个贴近国内外大咖的舞台
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平台
一个传递你理念的契机
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数据派志愿者大家庭,总有一款适合你!


好奇?一起看看数据派各小组都在搞什么事情
 图片

宇宙中心为数据派制定发展战略和进行跨部门沟通,所有的team leader、助理和重要工作人员在此讨论。





图片
视频组




火速集结,寻找下一个爆款制造小分队!我们需要你:

对数据科学有浓厚兴趣,并热衷于通过视频形式传播数据科学知识;

具备视频制作与生成、剪辑等相关技能,能够独立完成高质量视频内容;

善于捕捉数据科学领域的热点话题,并能将其转化为引人入胜视频内容。

图片
翻译组




是数据派“独家”系列文章的主要生产力量。组内成员多为数据科学/统计学/计算机专业留学生和海内外有一定经验的从业者,不仅掌握数据科学专业知识,还具备优秀的外语能力,能够将科技博客、论坛、会议中的优质文章翻译成中文。翻译组致力于帮助阅读者减少“学习时差”,增加读者对数据科学前沿的认知,使其了解国内外技术应用发展。

图片
干货组




是数据派原创文章的重要来源之一,组内成员来自各行各业,热爱数据科学且具备较强的文字整合能力和语言功底,他们第一时间接触各类论坛、讲座、课程等一手资料,并将其进行编辑整理,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把握内容的精华,优质干货通常带来大量涨粉。

图片
选文组




工作内容:从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全网渠道选取国内质量较高的数据科学类文章,同时兼顾人工智能领域,优秀选文会基于数据派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推送。


你能得到:不断了解数据科学、AI等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也会使你的每一次选文有机会推送给更多的人!在这里你会结识许多来自高校、企业的老师、同学及工作者,一同交流、进步、成长。

图片
平台运营组




为数据派日常工作之保证。365天不间断的内容传播,离不开运营组同学的热爱和坚持。旗下有负责编辑各类稿件的美编组、需要“火眼金睛”进行文章纠错的校对组、提供优质文章的“选文组”、同步跟进辅助宣传的平台运营组。当一组组漂亮的数据出现,小小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

图片
校对组




工作内容:负责公众号文章正式发布前的精读,包括原创、转载及翻译文章。需要精读全文,找出错别字、病句和过于白话表述的地方,转变为书面语。


你能得到:“强制”你每周至少精读一篇数据派独家干货,以及“抢先”取得其他大数据领域前沿文章精读的机会,数据派组织的各项活动及相关福利。

图片
研究组




为原创内容的主要生产力量,其成员多为大数据理论基础扎实的在校学生和有经验的相关从业者。研究部成员多以技术见长,附有传播情怀。希望把数据科学的知识体系和应用成果传递给读者。研究部分为算法模型、平台系统和调研分析三个组,在生产原创内容之余,辅助部分专访和活动支持。研究部的出产代表数据派的高度和定位,是数据派的“心脏”部门。


数据派是一个开放的团队,志愿者可对部门建设提出合理意见,并在通过考核的情况下调换部门,以进行更好地工作。


数据派志愿者管理机制


1.志愿者本着自愿的原则加入数据派,成为志愿者。根据个人意向及能力,安排至合适的部门;

2.志愿者加入数据派后,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内表现良好可正式加入数据派志愿者大群,用于接收组织信息和福利、行业动态等信息,成为数据派大家庭中的一员。若试用期没有及时完成工作,即无法通过考核,并自动请出相应的工作群;

3.志愿者需要在加入之后积极从事相关志愿者活动,为本部门的建设建言献策。数据派志愿者将享受到人脉拓展、大数据方面能力提升、与业界、学界大咖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免费参加高质量会议和参与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提供的项目实习等机会;

4.组长定期对本组志愿者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估。对长期表现不积极的志愿者可进行交流沟通;

5.工作时间满一年的优秀志愿者,有机会获得由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盖章的官方感谢信一份,以表彰长久以来对数据派的支持与贡献;

6.完成工作的志愿者将会得到本组相应的补助奖励。


图片  志愿者福利  图片

 优先参与数据派组织的各类线下讲座论坛、福利赠票等活动
★ 与数据科学领域的国内外大咖近距离交流的机会
 认识国内外来自各高校、名企的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拓展人脉的绝佳机会
★ 各组都有额外的小福利小惊喜等着你

You can never be great at anything unless you love it.

当你发现你所喜欢的事,你所擅长的事和你正在做的事都是一件事的时候,你会觉得“我似乎注定就是要做这件事的”。在数据派前行的道路上,感谢有你!

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志愿者报名入口



关于我们

数据派THU作为数据科学类公众号,背靠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分享前沿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创新研究动态、持续传播数据科学知识,努力建设数据人才聚集平台、打造中国大数据最强集团军。




新浪微博:@数据派THU

微信视频号:数据派THU

今日头条:数据派THU



志愿者报名入口



哈哈,我觉得最实在的“隐形福利”就是“内推”机会和“简历加分项”啊!比如,清华大数据研究中心有没有内部项目可以优先参与?或者数据派THU跟一些大厂有合作,表现优秀的志愿者是不是有机会直接获得实习或面试机会?再不济,认识几个清华的导师、师兄师姐,以后申请学校或者找工作的时候,能有个人在关键时刻帮你说句话,那可比几百块钱的补助强多了!名校背景+实际项目经验,这才是真正的利器啊!

从学术提升角度看,干货组或者校对组可能更合适。干货组需要深度理解并整理讲座、论坛内容,这能有效培养知识梳理和提炼能力,是内化知识的好方法。而校对组虽然看似“边缘”,但你会强制精读每一篇发布文章,这对于提升对数据科学概念的理解精准性和语言表达的严谨性非常有帮助,是细节控的福音。

除了物质激励和形式上的认可,一个真正优秀的志愿者项目应该提供“成长加速器”效应。比如,定期的内部小型研讨会,由资深成员或特邀专家进行技能分享;建立项目制,让志愿者有机会主导或深度参与某个具体的数据分析、模型开发或内容策划项目,最终形成可以写入简历的“作品集”。这种职业发展上的实质性帮助,对高水平贡献者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要速度?上ChatGPT啊!让AI先撸个草稿,我们人类再做深度加工和润色,效率直接拉满!哈哈,开玩笑啦。不过说真的,我觉得保持权威性,除了背靠清华这个金字招牌,最重要的是“人设”要立住。作为一个数据科学公众号,就得让大家觉得你是真的懂行、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就要求团队成员真的热爱并愿意深挖,而不是为了发文而发文。内容生产上,可以多做一些趋势分析、案例拆解或者独家访谈,这些是其他“人人都是发布者”想模仿也模仿不来的独家内容,自然就有影响力了。

平衡速度和质量确实是个挑战。我觉得可以利用自动化工具辅助提速,比如用AI进行初步的语病修正、排版优化,甚至辅助内容选题。但最终的质量把控还是得靠人,特别是校对组和研究组的专家。为了保持权威性,除了靠清华大学的背景,更重要的是坚持原创和深度。与其追逐所有热点,不如聚焦于几个核心优势领域,把内容做深做透。还可以定期邀请业界或学界大咖进行线上分享或访谈,用他们的专业度和影响力为内容背书,这比单纯靠数量输出要有效得多。

隐形福利嘛,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圈子”价值和“归属感”。想想看,能跟一群清华背景、志同道合、热爱数据科学的小伙伴一起“并肩作战”,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大家可以在群里随时交流难题、分享资源、甚至一起组队参加比赛,这种高级别、高粘度的社交网络,可不是随便哪里都能建立的。再比如,项目内部能组织一些只有核心志愿者才能参加的线下聚会或者团建,这种专属感会让大家觉得被重视,更能留住人。

我觉得选文组会是不错的起点。它的核心工作是选取高质量的数据科学文章,这意味着你会强制性地、系统性地接触到领域内的各种热门话题和前沿知识。这对于刚入门的人来说,是快速建立宏观认知和寻找兴趣点的最佳方式,还能顺便提升信息筛选和鉴别能力,一举多得!

要平衡速度与质量,可以采取分级发布策略。对于实时性强、关注度高的热点,可以先发布简短、精炼的“快讯”或“解读摘要”,快速抢占信息高地;随后,再推出深度、权威的分析报告或原创研究文章。至于保持权威性,核心在于严谨的审校流程(多级审核、专家把关)和明确的信息来源标注。同时,可以适度引入用户UGC内容,但必须经过严格筛选和编辑,形成“专业引领+社区共建”的模式,提高用户参与度,但始终以数据派THU的专业和清华背景为背书,确保主旋律的权威性。

嘿,干嘛非得往技术方向刚呢?刚入门的我觉得“平台运营组”里的“美编组”或者“校对组”也不错啊!美编嘛,能顺便学点设计,让数据知识传播得更美观;校对可以训练你的细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能提前看到最新文章!反正都是为了数据科学做贡献,从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轻量级任务入手,慢慢再往核心技术那边靠,不是更轻松愉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