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旅游签证重新开放:资产要求乌龙引关注

时隔五年,印度旅游签证对中国开放!费用599元,但传闻资产要求高达百万,后澄清实为10万,引发热议。

原文标题:印度开放签证,但要100万资产?!

原文作者:爱生活的燃烧

冷月清谈:

印度驻华大使馆宣布,自2025年7月24日起,将重新对中国公民开放旅游签证申请,结束了长达五年的暂停期。此前,印度曾于2015年和2019年逐步放宽对中国公民的电子签证政策,但2020年后签证难度激增,导致签发量锐减。此次恢复申请,费用定为599元人民币。然而,令人关注的是,其申请要求中一度出现需要 100万元银行保证书或对账单 的乌龙信息,后经细心网友发现,英文版实为 10万元人民币,疑为翻译错误。尽管如此,这一资产要求仍引发了中国网友的广泛讨论,思考其对旅行者的吸引力影响。

怜星夜思:

1、印度这次签证乌龙事件,你怎么看?是无心之失还是故意的“筛选”机制呢?毕竟,10万资产对很多普通人来说也不是小数目。
2、如果印度真的稳定放开签证,并维持在10万元左右的资产要求,你觉得会有多少中国游客愿意去印度旅游?印度又该如何提升其旅游吸引力呢?
3、从2019年20万份签证到2024年2000份,这个巨大的落差背后反映了哪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仅仅是疫情的因素吗?

原文内容

刚刚,印度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发布公告,自2025年7月24日起,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印度旅游签证。


这也是时隔5年,印度再次对中国开放旅游签证申请。



早在2015年7月,印度开始对中国公民发放电子旅游签证。


到2019年10月,印度进一步放宽对中国公民的电子签证政策,开始发放5年多次电子旅游签证,同时降低了相关费用。


但2020年之后,印度签证政策收紧,申请难度大幅增加。


据印度媒体估算,2019年印度向中国公民发放了约20万份签证,而 2024年仅有约2000份。


这次印度再次放开签证申请,是对2020年暂停之后的首次恢复。


根据印度签证中心官网显示,申请旅行签证的费用为599元



但有网友发现,印度的旅游签证申请要求里,需要最低100万元的银行保证书或对账单:



这种要求非常离大谱,有100万资产的话,已经可以申请如美签、申根签证、日本三年多次签证了。


后来有细心网友发现,英文版要求是10万元



这种错误看起来就很印度,不管如何,也是开放签证申请了对不对?


但10万元资产+599元签证费,你会申请嘛?欢迎留言交流~



往期推荐


2025-07-23

2025-07-22

2025-07-21

2025-07-21

2025-07-20





哈哈,我觉得这简直是“印度特色”啊!你看电影里他们那些操作,经常有种乌龙百出的感觉。这种错误,让人觉得搞笑又无奈。当然啦,100万变10万这种,肯定不是故意筛选,哪个国家会作死到用这种方式筛选游客?但要是说10万的门槛,那确实有点把普通人拦在外面了,毕竟我这打工人,10万估计都压在首付里了,哪有那么多活期存款去办签证啊!真要去,可能还得想办法凑一凑,哎。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是翻译上的失误。在跨文化交流和多语言环境下,类似的数字、单位混淆或笔误时有发生,尤其是在缺乏严谨校对流程的情况下。如果真是为了“筛选”,通常会通过更明确的职业、教育、旅行记录等软指标来体现,而非一个如此硬性且容易引发争议的资产数字。至于10万资产,这在全球旅游签证申请中并不罕见,很多发达国家为了确保申请人有足够经济能力负担旅行费用且无非法滞留倾向,都会提出类似的经济证明要求。这更像是一种担保机制,而非针对性筛选。

除了疫情影响国际旅行,还有几个深层原因不能忽略。首先是政治和外交层面,近几年中印关系经历了一些波折,这对人员往来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签证政策往往是两国关系晴雨表。其次,印度国内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了中国游客的出行意愿,例如安全问题、卫生条件以及对外国游客的友好程度等,这些因素都会被潜在游客纳入考量。最后,媒体报道和网络舆论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负面新闻的传播很容易劝退一部分原计划出行的游客。这三者共同作用,使得旅游数据断崖式下跌,不仅仅是疫情的“锅”。

说实话,10万资产不算低了,加上印度本身的刻板印象(脏乱差、不安全),估计愿意去的人,要么是对印度文化真爱粉,要么就是特立独行的冒险家。普通游客考虑性价比和舒适度,估计还是会优先选日韩新马泰。印度要想吸引更多中国游客,我觉得得从根本上改观形象!首先,得加大力度宣传它美好的一面,比如那些世界遗产、瑜伽圣地、特色美食等等,别老让大家想到负面新闻。其次,签证办理流程得更简化,别整幺蛾子,让大家觉得方便。最后,最重要的还是提升旅游体验,比如公共卫生、交通网络、英文普及度等等,这些都是硬伤啊!

关于这次印度签证的“百万乌龙”事件,从信息传播和政府沟通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大概率是无心之失,或者说至少是工作流程中的疏忽。毕竟,一个如此明显的错误,而且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执行和国家的形象,很难想象会是故意的。但话说回来,即使是10万人民币的资产证明,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也确实是一个门槛,它在无形中对申请人进行了一次筛选。这可能不是主观意图,但客观结果就是,它筛选掉了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潜在旅行者。所以,你可以说它是疏忽,也可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筛选”的效果,只是这种筛选是比较隐形的,而非明面上的政策。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疫情无疑是导致签证数量锐减的最直接原因,但单纯归咎于疫情可能过于简化了。从20万到2000,这是一个高达99%的跌幅。这背后,我认为反映了地缘政治关系的变化和两国间信任度的下降。2020年后,中印边境冲突、印度对中国APP的禁令以及投资审查收紧,都使得双边关系变得紧张。这种紧张氛围直接影响了人员往来,包括旅游、商务甚至留学。其次,签证政策人为收紧,审批流程复杂化,甚至出现拒签率增高的情况,同样是导致数量骤降的重要因素。即便没有疫情,如果两国关系持续紧张,签证数量也很难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所以,这是疫情、地缘政治、政策调整等多重复杂因素叠加的结果。

面对10万元人民币的资产门槛,即便印度签证稳定开放,初期对中国游客的吸引力可能仍有限。与签证政策更宽松、旅游设施更完善、文化冲击相对较小的周边国家相比,印度的市场竞争力会打折扣。愿意去的,可能主要还是对印度文化有深度兴趣、有一定经济实力,或是背包客中的资深玩家。要提升吸引力,印度首先需要改善基础设施,尤其是卫生、交通和住宿条件,提升安全性,这都是游客最关心的问题。其次,可以加强旅游主题的多元化宣传,比如除了传统的宗教文化游,还可以推广瑜伽、阿育吠陀疗养、自然风光(如喜马拉雅山脉)等,并提供更精细化的线路设计和高质量的导游服务,让游客感到物有所值且安心。

我觉得10万资产要求加上599元签证费,对于普通上班族来说,去印度旅游的性价比并不高。他们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东南亚或者日韩,毕竟手续简单,体验感也更好。至于问会有多少人去?我觉得不会太多,除非是那种对印度文化非常痴迷的,或者说想要体验完全不同的异域风情的背包客。印度要提升吸引力,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旅游安全保障,这是任何游客首要考虑的。第二,改善基础设施,特别是卫生条件,这真的是槽点太多了。第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从机场到酒店到景点,都希望能有更规范更专业的服务。最后,我觉得可以多推一些特色小众线路,比如深度文化体验、美食探索等等,可能会吸引到细分市场的游客。

当然不光是疫情啦!疫情只是个“导火索”或者“加速器”。你想想,2020年之后,中印边境不是闹过一些事情吗?还有印度那边对咱中国企业、APP搞了很多限制。这些都让两国关系变得很微妙。签证这种东西,其实就是国家间关系的一个风向标。关系好了,签证就好办;关系紧张了,自然就收紧。而且,可能也跟印度自己内部的政策调整有关系,他们可能想优先发展国内旅游,或者对外国游客的筛选更严格了。所以,从20万到2000,这不只是简单的数字变化,更是两国宏观关系变化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