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可能的自己》揭示“自我之轮”五大齿轮,助你实现持久自我改变。
原文标题:改变很难?不是你的问题!让这本书重启你的自我之轮??
原文作者:认识管理
冷月清谈:
作者指出,真正的改变需要“自我之轮”的五个关键齿轮协同运转:动机(驱动成长的愿望)、行为(避免单纯依靠意志力)、情绪(培养复原力而非压抑)、大脑(审视固有构念)和身体(处理未释放的压力印痕)。此外,书中颠覆了一些传统认知,例如:“性格定型论”已过时,神经科学证明大脑具有可塑性;意志力并非无限,过度依赖会耗竭;以及情绪是帮助我们趋利避害的“信号灯”,而非总需压制。
这本书特别适合那些厌倦空泛励志、反复在同一点跌倒,或不愿被现状束缚,渴望在人生任何阶段探索自身潜能的人群。通过理解并调校“自我之轮”,改变可以像自然进程一样发生。
怜星夜思:
2、“自我之轮”的五个齿轮——动机、行为、情绪、大脑、身体,看起来都很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当改变遇到阻力时,我们应该如何判断是哪个或哪几个齿轮卡住了,又该如何优先去“润滑”它们呢?
3、文章认为情绪是理性的,是帮助我们趋利避害的“信号灯”。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依然会觉得负面情绪(比如焦虑、愤怒、悲伤)特别困扰,甚至阻碍我们的行动。如何更好地“倾听”并理解这些负面情绪的“信号”,而不是被它们控制呢?
原文内容
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人类终其一生都在成长。也许我们会发现,这股本应推动潜能的力量可能会停滞。我们会用各种方法来改变阻滞前行的那部分自我,但少有人取得持久的成功。大部分人认为自己应该放弃,接受自我局限,并认为那就是所谓的 “本性”了。
而这本《成为可能的自己》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呼吁自我改变
多伦大心理学教授马娅·吉基奇为我们解惑:
❇️自我是什么?
❇️自我成长是如何进行的?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哪些因素加速或减缓了自我成长?
❇️为什么很多人在自我成长上屡遭失败?
🚦 你的「自我之轮」卡在哪?
作者提出,真正的改变需要5个齿轮协同转动:
1️⃣ 动机:愿望是我们成长的源泉;
2️⃣ 行为:靠意志力死撑,最终一定会崩盘;
3️⃣ 情绪:比起长期压抑,培养复原力才是正确解法;
4️⃣ 大脑:当构念出现,我们是否应该相信自己;
5️⃣ 身体:慢性疲劳、肠胃敏感…可能是未被处理的压力印痕。
💡 颠覆性认知炸弹
❗"性格定型论"已过时:神经科学证明,大脑具有可塑性。我们不要把性格特征视为成长的终点,而是可以把它们视为早期的内在技能。
❗意志力骗局:为什么节食/早起总是失败?因为意志力就像杯子里的水,只进不出,总有一天会干涸。
❗情绪是理性的:情绪帮助我们趋利避害,抵抗危机,是我们自带的信号灯。
🎯谁需要这本书?
✓ 厌倦鸡汤式励志的清醒者
✓ 反复在相同地方跌倒的求变者
✓ 每一个不愿被现状困住的你
在人生任何一个时期,我们的自我都有许多独特的、正在发展的潜能,包括身体、人际关系、智力、家庭、情感、创造力等方面的潜能,每种潜能都有自己的发展“车轮”,以自己的速度前进。
💡现在,是时候检查你的"自我之轮"了!
让改变像春天解冻的溪流一样自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