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主角模式》核心:乐观、谦虚、公正,成就卓越领导力!
原文标题:你凭什么值得别人追随?樊登新书《主角模式》拆解领导者的最高价值。
原文作者:认识管理
冷月清谈:
怜星夜思:
2、樊登老师说到“权力会腐蚀大脑”,也会抑制创造力。那作为领导者,咱们怎么才能在获得权力的同时,还能保持谦虚、避免“权力脑”?又如何在“低压环境”和“高绩效”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让团队有创造力,又不至于“躺平”呢?
3、文章提到“公正是认知问题而非简单的道德问题”,我们的“认知滤镜”和“确认偏误”确实会影响判断。那在做团队管理或决策时,除了文章里说的“公开透明”,我们还能用什么具体的工具或流程来尽量减少这些认知偏误,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呢?
原文内容
领导力是什么?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很深奥的问题。
今年是樊登深耕讲书领域的第十年,陪伴着7500万书友的他能够真切感受到这个时代正经历着的飞速变化以及人们所遭遇着的困境。
他逐渐意识到,领导力的核心在于成长——不仅是自己的成长,更是帮助他人成长。
在这本书中,让我们先抛开方法论和技巧,回归本质:领导力是一门让自己和他人成长的学问。
以下,enjoy:
常识君|有话说
真正的领导力,不在于职位赋予的权威,而源于领导者内在品质散发的感召力。乐观、谦虚与公正,构成了领导力的三大支柱,共同塑造着领导者引领他人成长的能力边界。领导者最大的价值,不在于自己多强大,而在于能让多少人因你而强大。
01
乐观
乐观是科学精神的底层密码:乐观并非盲目自信,而是基于理性认知的积极信念。科学史上的重大突破(如人类飞行、费马大定理的证明)往往始于看似荒谬的猜想,依靠的是相信“理论上可能的事情,实际上必定能够实现”的“非理性”坚持。
构建“非对称交易结构”: 乐观是现代商业高效运转的基础。有限责任公司制度就是典型代表——创业者承担有限风险,却可能获得无限收益。这种结构释放了创新活力。企业管理中,也需要在鼓励创新方面给予更多空间,在风险控制方面保持必要约束,形成适度不对称。
皮格马利翁效应:领导者的期望会深刻影响员工表现。当领导者真心相信员工能够胜任挑战,并通过各种细微信号(关注、反馈、赋予挑战)传递这种信念时,往往能激发出超乎预期的表现。反之,消极预期也会成为自证预言。
好脾气是领导者的灯塔: 员工会本能地、密切地关注领导者释放的信号(包括情绪)。脾气暴躁易造成信息失真(员工不敢报忧),抑制内在动机(员工精力转向规避风险而非创造价值),破坏组织心理安全。情绪稳定的领导者,是团队在不确定性中的安全感和方向感来源。
02
谦虚
区分表面态度与认知谦逊:真正的领导力需要的是认知谦逊——对自身认知局限的清醒认识,对他人观点的开放态度。这不同于表面的礼貌谦让。
破除“我执”,回归本真: 过度执着于“自我”概念(如维护形象、害怕批评)是领导力的枷锁。佛学“无我”智慧与量子物理揭示的物质“空性”都指向:执着于固定不变的“自我”是一种认知错觉。放下“我执”,能量才能流向真正有价值的创造。
谦虚保护大脑健康,激发创造力:
-
权力会腐蚀大脑: 长期浸淫权力,习惯以级别看人,可能导致脑白质病变,削弱同理心,陷入“权力脑”陷阱(看级别、问地位)。
-
前额叶皮质是创新的生理基础:人类独有的高级认知功能(语言、想象力、创造力、自控力)依赖发达的前额叶皮质,而它只在低压力环境下才能充分发育和激活。高压管理(吼叫、严苛KPI)会迫使大脑退入“战斗或逃跑”的原始模式,抑制创造力。
-
神经递质的平衡:多巴胺(学习/成就感)、内啡肽(沉浸感)是积极工作的内在奖励。领导者若破坏员工的自主感、成就感,压制积极神经递质分泌,会导致组织效能下降。
唤醒内在驱动力:外在控制(奖金、考核)会摧毁内在动机。人活着是为了意义。谦虚的领导者不过度强调个人权威,而是帮助员工连接工作与深层意义(解决社会问题、服务他人、自我成长),从而激活其内在驱动力。
尊重元认知差异:每个人理解世界的“操作系统”(元认知)都不同。真正的领导力不在于“我说得多么正确”,而在于“我如何帮助对方理解”。谦虚地承认认知差异的存在,是整合多元视角、激发创新的前提。
03
公正
公正很难,但值得:公正是建立尊敬和信任的基石,直接影响组织文化和效率。不公正会导致“逆淘汰”(人才流失)、内耗加剧(官僚主义、地盘政治)。公正难在它是认知问题而非简单的道德问题——我们自带认知滤镜和偏见。
公正的两大认知障碍:
-
推理:基于零碎信息匆忙下结论,过度解读行为(如“他没接电话=不尊重我”)。这让我们误以为掌握了全部事实,跳过求证直接判断,极易造成不公。
-
确认偏误:只寻找和采信支持自己已有结论的证据,忽略或曲解相反证据(如认定某员工不行,其优点也视为侥幸)。这形成封闭思维循环,扭曲评判标准。
不公正引发组织内耗:费斯汀格法则揭示:90%的麻烦来自对最初10%问题的过度反应。领导者的不公正会引发过度防御,导致官僚主义(制定无效新规)、地盘政治(划分势力范围)、劣币驱逐良币(人才流失),将组织拖入内耗泥潭。
打造一致性,以公开透明成就公正:
-
公正体现在过程(决策、互动)中,核心是一致性(标准连贯、经得起公开检验)。
-
公开透明是关键:避免“善意谎言”和暗箱操作。处理敏感事项(如辞退)应公开决策依据和行为标准(“因违反XX条例被解除合同”),正向激励也应公开说明原因。这能树立边界、避免谣言、强化价值观。
-
公开性为公平提供可验证维度:如同体育比赛,规则公开、过程透明,即使结果不如意也更容易被接受。
-
打造一致性需要机制:信息共享、参与规则制定、反馈、纠错机制。领导者需以身作则(如公开自身考核结果),容得下质疑和解释,并警惕“伪透明”。

相关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