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id IDE 发布测试版:开源、注重隐私的 AI 代码编辑器新选择

Void IDE 发布测试版,作为 Cursor 等闭源 AI 编辑器的开源替代品,注重隐私和本地模型托管,解决数据控制和成本问题。

原文标题:Void IDE,Cursor 的开源替代品,发布测试版

原文作者:AI前线

冷月清谈:

Void IDE 是一款新的开源 AI 驱动的代码编辑器,定位为 Cursor 等闭源 AI 编辑器的替代品,由 Y Combinator 支持,是 Visual Studio Code 的一个分支。Void IDE 旨在解决专有 AI 编码工具的隐私和成本问题,允许开发者控制数据,支持与 Claude、GPT 和 Gemini 等服务的直接集成,以及通过 Ollama 进行本地模型托管。它提供内联代码编辑、上下文 AI 聊天和代码生成等功能,并允许用户迁移 VS Code 的主题、键绑定和设置。开发者对 Void IDE 的开源性质和隐私立场表示了兴趣,但也对其作为 VS Code 分支的必要性存在疑问。该项目正在积极开发中,鼓励社区贡献。

怜星夜思:

1、Void IDE 选择 VS Code 作为分支,而非开发全新的编辑器,你认为这种选择的优缺点是什么?
2、文章提到 Void IDE 支持本地模型托管,这对于注重数据隐私的开发者来说有什么吸引力?你认为未来本地 AI 模型在开发领域的应用前景如何?
3、除了隐私和成本,你认为 Void IDE 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创新,才能真正与 Cursor、GitHub Copilot 等商业 AI 编码工具竞争?

原文内容

作者 | Bruno Couriol
译者 | 刘雅梦
策划 | 丁晓昀

最近,一款新的开源 AI 驱动的代码编辑器 Void IDE发布了测试版,它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注重隐私且免费的替代品,与流行的闭源 AI 编辑器如 Cursor 和 GitHub Copilot 竞争。Void IDE 得到了 Y Combinator 的支持,是 Visual Studio Code 的一个分支。尽管微软最近宣布可能在几个月内开源其 GitHub Copilot Chat Extension,但 Void IDE 测试版现在已经可供社区使用。

Void IDE 背后的主要动机是解决与专有 AI 编码工具相关的隐私和成本问题。闭源编辑器可能需要通过它们的后端发送私有代码数据,这会引发隐私问题并导致持续的订阅成本。虽然 后端通常只保留从代码计算出的嵌入,但原始代码有时可能是可恢复的。正如论文 《从嵌入反转中减轻 LLM 嵌入的隐私风险》 一文的作者所解释的那样:

LLM 中嵌入向量数据库的热潮伴随着对隐私泄露的重大担忧。嵌入向量数据库特别容易受到嵌入反转攻击,其中攻击者可以利用嵌入来逆向工程并从原始文本数据中提取敏感信息。

Void IDE 旨在提供选项,让开发人员能够控制他们的数据。Void IDE 可以利用各种大语言模型(LLMs),支持与 Claude、GPT 和 Gemini 等服务的直接集成,以及 通过 Ollama 进行本地模型托管。这确保了 AI 处理可以本地进行或通过直接 API 调用,从而避免了第三方中间人。

Void IDE 提供了一系列以 AI 为中心的功能,这些功能对于使用 Cursor 等工具的用户来说很熟悉。这些包括内联代码编辑、上下文 AI 聊天和代码生成。编辑器还具有高级功能,如文件系统感知以获得代码库范围的上下文,以及查看 / 编辑发送给 AI 的底层提示的能力。

作为 VS Code 的一个分支,Void IDE允许其用户迁移他们的主题、键绑定和设置。

Hacker News 和 Reddit 上的开发人员对它表示了兴趣,特别是关于其开源性质和隐私立场。讨论内容包括与其他 AI 编码工具和编辑器的比较。一些 开发人员对 VS Code 分支 的扩散 表示怀疑,其他人则询问为什么不使用扩展。该项目正在积极开发中,团队鼓励来自社区的贡献以塑造其未来的路线图。

原文链接:

https://www.infoq.com/news/2025/06/void-ide-beta-release/

声明:本文由 InfoQ 翻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访问 InfoQ 官网,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会议推荐

首届 AICon 全球人工智能开发与应用大会(深圳站)将于 8 月 22-23 日正式举行!本次大会以 “探索 AI 应用边界” 为主题,聚焦 Agent、多模态、AI 产品设计等热门方向,围绕企业如何通过大模型降低成本、提升经营效率的实际应用案例,邀请来自头部企业、大厂以及明星创业公司的专家,带来一线的大模型实践经验和前沿洞察。一起探索 AI 应用的更多可能,发掘 AI 驱动业务增长的新路径!


今日荐文

图片

你也「在看」吗?👇

我认为 Void IDE 应该更加注重社区建设。开源的优势在于可以集思广益,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参与进来。通过社区的力量,可以快速发现和修复 bug,并不断拓展新的功能。一个活跃的社区是 Void IDE 长期发展的基石。

我觉得,Void IDE 应该注重多语言支持,现在的AI编程工具,对一些小众语言的支持都不是很好,如果Void IDE 能在这一块发力,支持更多的编程语言,我相信会吸引到一部分用户的。

选择 VS Code 作为分支,优点是可以快速利用 VS Code 庞大的生态和用户基础,降低开发成本和用户迁移门槛。缺点也很明显,可能会受到 VS Code 本身的限制,难以实现更彻底的创新。说白了,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可能也摆脱不了巨人的影子。

站在开发者的角度,我认为这是个务实的选择。从零开始构建一个编辑器太耗时耗力了,而且用户也不一定愿意放弃他们熟悉的 VS Code。基于 VS Code,Void IDE 可以把精力集中在 AI 功能的创新和隐私保护上,更容易做出差异化。

本地模型托管?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应用可能面临挑战。首先,本地运行AI模型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不是所有开发者的电脑都能满足要求。其次,模型的更新和维护也是个问题,需要开发者自己折腾。除非 Void IDE 能够提供足够友好的工具和文档,否则很难吸引普通开发者。

除了隐私和成本,Void IDE 还需要在 AI 算法的准确性和效率上下功夫。如果 AI 生成的代码质量不高,或者运行速度很慢,那用户肯定不会买账。需要持续优化模型,并提供个性化的定制选项,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我个人认为,这个选择很鸡贼。既能蹭 VS Code 的热度,又能省下一大笔开发费用。但长期来看,如果 Void IDE 无法在核心功能上超越 VS Code,最终可能会被用户抛弃。毕竟,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我觉得可以考虑加入一些好玩的功能,比如AI Code Review,让AI来帮你审查代码,找出潜在的问题。或者AI Debugging,让AI来帮你定位bug,提高调试效率。甚至可以加入一些游戏化的元素,让编程更有趣!

本地 AI 模型的前景一片光明!现在很多公司都在研究边缘计算,将 AI 推向设备端。以后可能每个开发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运行强大的 AI 模型,进行代码生成、测试、优化等等。这不仅保护了隐私,还可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对网络连接的依赖。

我是阴谋论者,我总觉得所谓的“本地模型托管”也未必完全安全。谁能保证 Void IDE 的代码里没有后门?谁能保证本地模型不会偷偷上传数据?在隐私问题上,永远要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