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与科技巨头AI战略差异:近期AI Leaders「暴论」大盘点

OpenAI等AI巨头近期观点大盘点:AI伴侣、AGI悲观论、AI工厂、蒸馏工厂,AI的未来究竟如何?

原文标题:硅谷 AI Leaders 近期「暴论」大盘点!

原文作者:机器之心

冷月清谈:

本文盘点了OpenAI CEO Sam Altman以及谷歌、微软、Meta等头部AI机构高层近期对AI的观点。 Altman 认为 AI 的终极价值在于加速科学发现,并描绘了整合用户数字足迹、提供主动服务的“AI 伴侣”概念,甚至畅想订阅 ChatGPT 送人形机器人的未来。他还提到AI驱动的科学发现将形成“复利循环”。谷歌CEO Sundar Pichai 则对AGI的实现可能性表示悲观。文章还讨论了AI在企业中的应用策略,如用AI替代程序员、构建“AI 工厂”等。此外,文章还提到了行业大模型和通用大模型的争论,以及社交媒体对科研的影响,和Meta、微软在“蒸馏工厂”上的布局。

怜星夜思:

1、Sam Altman 畅想的“订阅 ChatGPT 送人形机器人”的未来,你觉得多久能实现?如果真的实现了,你觉得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2、Pichai 对 AGI 的悲观论调,是否意味着谷歌在 AI 发展方向上与 OpenAI 存在根本分歧?你更认同哪一方的观点?
3、文章中提到的“蒸馏工厂”是什么?它在 AI 模型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 Meta 和微软要大力布局“蒸馏工厂”?

原文内容

本文来自PRO会员通讯内容,文末关注「机器之心PRO会员」,查看更多专题解读。

OpenAI CEO Sam Altman 近期参与了多场访谈,在对 AI 的能力、极限和未来等话题中「暴论」频出。与此同时,谷歌、微软、Meta 等头部 AI 机构的 AI 高层在近期在访谈中同样对 AI 的现状和未来给出了带有鲜明立场的观点。出于公司业务、职能、立场等方面的差异,这些 AI Leaders 的「暴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团队在目标和理念上的差异。


目录

01. OpenAI 想做的「终极产品」是什么?
Sam Altam 所的订阅ChatGPT就送人形机器人是怎么回事?就算理想中的 AI 实现了,社会可能也不会发生预期中的巨大变化?...
02. AI 存在什么「能力断层」?
AGI 可能永远无法实现? Pichai为何如此悲观?...
03. 为什么比起招程序员,用 AI 永远是明智的选择?
招工程师有风险,招 AI 永远不亏? 模型的成本要怎么算?...
04. 行业大模型没必要,单一 LLM 才是未来?
Douglas 否定行业大模型的原因是什么?大小模型之间的区别将会消失?..
05. 10 年内,全球将涌现万千兆瓦 AI 工厂?
黄仁勋说的「AI工厂」和 Altman 说的是一回事吗?...
06. 社交媒体正裹挟科研发展
 为什么做好研究不如写好推文?OpenAI 内部都怎么跟进技术进展?...
07. 「蒸馏工厂」是开源最大的魅力之一
Meta 和微软从何时开始布局蒸馏工厂?构建蒸馏工厂需要哪些基础设施?...

01  OpenAI 想做的「终极产品」是什么?

1、Sam Altman 近期频繁出镜,除了在社交平台撰写博客,其先后分别参与了旧金山 AI Startup School 炉边谈话,还有分别与 Jack Altman、Andrew Mayne 的两场访谈,通过不同表述介绍了他对 AI 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终极」定义,并透露 OpenAI 在相关纲领的指导下的发展计划。

2、基于 Altman 对 AI 在未来发展的描述下,就业内长期存在的 AI 取代人类的忧虑,他表示,即便 AI 在今后真的实现能力的质变,「社会可能也不会发生预期中的巨大变化」。

① 在 AI 发展的时间线下,Altman 指出 2020 年人们或许会认为 ChatGPT 的出现会让世界变得完全不一样,但 2025 年看起来与之前没有什么差别,即使未来会出现高智商超级智能,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与现在也不会有太大改变。

3、就模型的能力和应用将如何发展的话题,Altman 指出 AI 驱动的科学发现将形成「复利循环」,而 AI 能力的极限和终极价值在于自主进行科学研究,加速科学发现,助力人类科学进步。

4、对于 OpenAI 希望构建的「终极产品」,Altman 描绘了一项「AI 伴侣」的概念,它存在于虚拟空间,将整合用户所有数字足迹,了解人类所有信息,提供主动式服务,深度融入人类生活。

① Altman 提到的「AI 伴侣」不是某个具体的设备,而是能够无缝集成到用户的各种设备中,并文字、语音、手势等多种交互方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场景以及媒介选择最合适的交互方式。

5、对于如何实现,Altman 强调了全产业链垂直整合的重要性。如果能够实现,能源、芯片、数据中心到模型本身视将可以视为一个整体的「AI 工厂」。

6、此外,Sam Altman 在被问及关于人形机器人的未来时,他表达了对机器人时代的期待。他提到,OpenAI 的策略是先完善 AI 的「大脑」,即视觉、语音和推理能力,然后再将其与机器人身体连接起来。他进一步畅想了一个未来场景:「当你注册像 ChatGPT 最高级的订阅服务时,我们会免费赠送你一个人形机器人。」


02  AI 存在什么「能力断层」?

Pichai 在访谈中被问及了关于 AGI 的未来,以及谷歌在 AI 领域的战略和进展。他在讨论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谷歌在这一领域的投入时,提出了对 AGI 实现可能性的看法,并对主持人「通用人工智能(AGI)是否可能永远无法实现?」的问题给出了「完全有可能」的回答...


 关注👇🏻「机器之心PRO会员」,前往「收件箱」查看完整解读 

更多往期专题解读内容,关注「机器之心PRO会员」服务号,点击菜单栏「收件箱」查看。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觉得这不仅仅是谷歌和 OpenAI 的分歧,更是两种不同的AI发展思路的体现。OpenAI 偏向于激进探索,追求通用人工智能的突破;而谷歌可能更注重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生产力。我个人认为两种思路都很重要,不能偏废。AGI 固然令人向往,但脚踏实地解决问题同样重要。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个人觉得,人形机器人短期内很难普及,至少10年内吧。人形机器人的成本、技术成熟度还有伦理问题都还需要时间来解决。但如果真的实现了,我觉得最直接的改变就是家务活全包了,解放双手!再往远了说,也许会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甚至人际关系。

“蒸馏工厂”这个概念有点意思!我的理解是,它指的是一种将大型、复杂的 AI 模型“压缩”成小型、高效的模型的过程。就像酿酒一样,提取精华,去除杂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降低模型的计算成本和部署难度,让 AI 模型更好地应用于各种设备和场景。Meta 和微软布局这个,应该是为了在移动端和边缘计算领域占据优势。

从学术角度来说,“蒸馏”是一种模型压缩技术,通过将大型模型的知识迁移到小型模型,来实现性能和效率的平衡。Meta 和微软这种大公司,拥有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构建“蒸馏工厂”可以更快地迭代和优化模型,从而在 AI 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这其实是一种技术壁垒,小公司很难与之竞争。

与其说分歧,不如说是侧重点不同。OpenAI 更像是早期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敢于冒险,追求颠覆式创新。谷歌则更像是成熟的科技巨头,需要考虑商业模式、市场份额和监管风险。就像当年谷歌和百度的区别一样,一个追求技术极致,一个追求商业变现。最终谁能胜出,还很难说。

简单来说,就是“以大带小”。大模型虽然厉害,但太耗资源了,没法普及。蒸馏就是把大模型的经验传授给小模型,让小模型也能在特定领域表现出色,而且成本更低。Meta 和微软估计是想用这种方式,把 AI 技术渗透到各个角落,建立自己的 AI 生态系统。

我倒觉得 Pichai 的悲观不一定是真的悲观,也可能是一种防御性策略。毕竟 AGI 的风险确实很大,如果真的实现了,很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谷歌作为一家大型科技公司,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所以采取相对保守的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OpenAI 的探索精神也值得敬佩。

作为一名科幻爱好者,我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虽然技术发展很快,但我觉得 Altman 的预测可能过于乐观。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感知能力和智能水平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更重要的是,社会伦理方面也需要深入探讨。如果真的实现了,我认为最大的潜在风险是失业,以及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楼上说得对,伦理问题确实是关键。我倒是觉得,即使技术上实现了,成本也会是一个很大的门槛。想想看,一个功能完善的人形机器人得多少钱?普通人真的能负担得起吗?与其畅想未来,不如关注一下现在AI在特定领域的应用,比如医疗、教育等等,这些才是更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