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知识社会:如何在变革时代找到你的独特价值

知识社会来临,知识成为核心生产力。拥抱终身学习,深耕属人性能力,每个人都能在AI时代找到自己的价值。

原文标题:陈春花:如何在知识社会,找到我们自己的可能性?

原文作者:认识管理

冷月清谈:

陈春花教授在《共生理念》新书发布演讲中指出,知识已成为核心生产力,重塑着个体、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知识社会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设施,教育、科研和创新成为战略重心,知识工作者成为主导力量。商品价值与认知溢价深度绑定,时间消费转向知识创造。人类特有的语言、创造与共情能力成为对抗AI替代的核心壁垒。面对知识社会的新挑战,个体应终身学习、深耕“属人性能力”,将知识视为实现组织运营目的的手段,抓住更多创业机会。拥抱知识,每个人都能在变革时代找到自己的可能性。

怜星夜思:

1、文章中提到“知识消费得越多越体面”,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在知识付费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理性消费知识,避免盲目追求“体面”?
2、文章强调了“属人性能力”的重要性,你认为在AI时代,除了语言、创造、共情能力外,还有哪些“属人性能力”是更重要的?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这些能力?
3、文章提到“知识人”的概念,认为人人皆可成为“知识人”。你认为成为“知识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普通人如何才能更好地向“知识人”转型?

原文内容




知识已跃升为核心生产力,重塑着个体、企业与国家的竞争力逻辑。在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设施的知识社会,教育、科研和创新成为战略重心,知识工作者成为主导力量。商品价值与认知溢价深度绑定,时间消费正转向知识创造。人类特有的语言、创造与共情能力,成为对抗AI替代的核心壁垒。面对知识社会的新挑战,个体无需焦虑,关键在于终身学习和深耕“属人性能力”。本文节选自《共生理念》新书发布演讲报告的第三部分。
春暖花开



正文字数 2993 字 阅读 10 分钟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


近十几年来,我把数字技术作为一个研究线路,来回答组织的进化或者说管理本身的重构,其实就是源于我们个人也好,组织也好,几乎我们所有人都活在了一个社会当中,它被称之为“知识社会”


这个社会很大的特点就是,知识成为我们生活方式当中一个最重要的要素无论是从商品也好,还是从价值也好,它实际上开始占据主要的支配地位。


可能很多人会从很多角度,来描述到底什么叫做知识社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知识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知识生产作为最主要的一个形态,然后它产生的价值以及它传播的价值,所做的一切作为创新基础的这样一种整体社会形态,我们就称为知识社会了。



知识社会有几个很有意思的特征,实际上是需要我们去理解的。


特征1:知识本身成为核心的能力

我们以前可能会有很多的能力,比如资本的能力、土地的能力、劳动力的能力、技术的能力等等,但是在知识社会当中,知识会成为核心的能力。


特征2:数字和信息技术成为基础设施

知识社会以数字、信息、通信技术作为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这个是它的条件。我们知道,在工业社会,比如石油、高速公路、电力和铁路,这些是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


特征3:教育、科研和创新成为社会重心

在知识社会,你会看到,无论产业结构还是经济结构,它最重要的战略重心会移到教育、科研或者研发上,还有创新上。所以,今天大家常常说的“要关注硬科技”,其实就是朝这个方向去了。


特征4:知识型的劳动者成为主导人群

工业革命之后,实际上是产业工人拥有主导权。进入知识社会,实际上是知识型的劳动者成为主导人群,比如研发人员、软件人员、工程师、医生等。


我们原有的很多认知很多准备,可能是在工业社会里,因为我们是从那里成长过来的。但在知识社会,很多东西确实是变了,包括我们讲经济的结构,也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政治经济。


今天还有一个朋友说,好像现在读本科也不行了,得把硕士也读完。你会发现那个起点其实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在知识社会,我们可能就要终身学习,不断积累知识。然后我们还确实得了解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因为它已经是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此外,我们可能还必须得知道,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得创新导向,因为凭经验已经不够了。


整个知识社会,如果用一句话简单描述,就是原来我们可能依赖于自然资源,现在我们可能要依赖于认知的资源。



今天,我们比以往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就是源于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那么,我们到底怎么去理解知识价值的效用?


  • 知识价值成为商品价值的一般形态
我们今天会看到,很多商品是从提供情绪价值、让你感受愉悦的角度去做,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知识价值转化为商品价值的一种形态转换。因为愉悦本身就是你自己的一个认知和感受,是以你为尺度的评价。

商品价值不再局限于实体功能,与用户达成精神共识的"认知溢价"成为新增长点。就像情绪价值产品,本质是知识价值的具象表达。


  • 追求对时间与智慧的价值的消费

今天我们很多的消费,其实是来源于对时间、对意义、对智慧的理解和消费。

 

我有时候会跟年轻人讲,可以减少随意刷屏的时间,转变为主动刷屏。如果说毫无目的地刷屏,其实你已经把你的时间某种程度上就也消费了,但是也浪费了,因为它没有让你智慧或者知识的累积增加。如果你能主导刷屏的时间,你的时间的价值和智慧的价值其实就被累积出来。

  • 知识消费得越多越体面

我们实际上是会看到,如果你的认知拓展得特别多,对很多新技术、新知识能够更充分地了解,你就可以更好地去消费它。这就是我们讲的知识消费得越多越体面。

 

前一阵我去做调研,有一个企业就给我很多的启发。他说,老师,之前的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是通过连接来转的,但是今天人工智能下的数字化转型,就不再是一个连接的概念了,而是信息、技术或者价值的概念,这就等于说我们又往前推了一步。

  • 从事“知识价值”生产的人与产业也将增多
未来会或者现在就已经开始是这样:从事“知识价值”生产的人和产业也会增多。

  • 组织依赖于属人性能力和性质
属人性的能力或者性质,从一个维度上来说,就是人类所特有的语言能力、创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以前,组织可能依赖的是资本或者产品,或者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现在,组织核心竞争力就要依赖于人类特有的语言能力、创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属人性能力的另外一个维度,就是同理心、合作能力和建立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未来我们看到的组织,它就是要有很强的同理心,能够广泛合作,而且可以去建立非常复杂的人际关系。


当一个组织拥有了这样的能力和性质,它就会有很强的与知识社会去做共生和创造的关系。



在写《激活个体》的时候,我认为数字技术实际上是会给我们每个人一个非常大的帮助,就是让个体运用数字技术之后,可以成为一个强个体,我称之为“个体价值崛起”。你会发现今天的的确确是这样,比如说新生代的价值观会不同,以个体作为载体的各种商业模式创新也非常普遍。

当人工智能来了之后,我们会觉得个体又变得更强了,所以蛮多人会用“超级个体”这个概念,但是我还是想平和一些,也希望我们更多人能够很坦然地去接受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所以我就反而认为德鲁克用的“知识人”这个概念蛮好的,就是说人人成为“知识人”

“知识人”很大的特点是,以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工具,通过脑力的创造来创造价值。也就是说,在“知识人”的概念中,人的价值是由认知来创造,不再是由你体力多厉害或者拥有的财富多少,而是你如何运用知识转化出结果来决定的。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我认为当数字技术作为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知识人”这个说法其实是更平民化。只要你愿意拓展认知,用知识来发挥你的创造能力,你就是一个“知识人”。在今天,“知识人”实际上成为一个最主要的群体。

“知识人”既要能运用自己的技术,也就是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要能将知识视为实现组织运营目的的一种手段。

所以我反而跟很多人讲,今天可能是创业的机会更多,不是更少。因为“知识人”本身的特点,以及当今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的特点,把这两个组合在一起,整个价值的创造可能会更容易。

在《共生理念》书中,我就引用了德鲁克的一段话:

“未来社会最大的改变一定会发生在知识领域——知识的形式与内容、知识的意义、知识的责任以及‘知识人’的含义等。”  ——德鲁克


从中我们看到就会有这么多跟“知识”相关的变化发生,这些都会产生非常多的可能,这些可能就会让我们找到每个人的可能性。如果能够这样去理解,我们相对来说就会乐观一点,不那么焦虑。

那么,我们要做的可能就是,建立终身学习系统,保持认知持续迭代;深耕属人性能力,在AI时代守住人类独特的优势。

在知识价值主导的社会,每个人都是知识的探索者,准备好用知识重构你的竞争力了吗?(本文完)

—— 重 磅 活 动 ——

共生:AI时代组织变革的底层逻辑

陈春花老师《共生理念》新书发布会


活动亮点:

· 对话历史、哲学等跨界学者

探讨从竞争到共生时代的新世界观

· 对话李宁、蜜雪冰城、新奥能源、新东方等企业

探讨数智时代组织新范式


欢迎大家扫码报名,现场限200人席位


发布人 |赵天晓  责任编辑 |郑琳琳  部门领导 |宁姗

我认为“知识消费得越多越体面”可能是一种社会现象的描述,更多的是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但是,如果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内化和应用。知识付费本身无可厚非,但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表面的“体面”而盲目购买。理性消费知识的关键在于结合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高质量、有深度的知识产品,并且注重实践和应用,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别买了就当自己会了!

我认为,成为“知识人”需要具备几个关键要素:一是持续学习的意愿和能力;二是将知识转化为价值的实践能力;三是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对于普通人而言,转型为“知识人”并非遥不可及。首先,要打破舒适区,拥抱新知识和新技能,可以通过阅读、在线课程、参与社群等方式拓展知识面。其次,要注重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记住,别只做知识的搬运工,要做价值的创造者。

“知识人”?听起来好高大上!我觉得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一颗好奇心,对什么都感兴趣。然后就是要能坚持学习,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会用,别学了一堆知识,结果啥也不会。普通人想变成“知识人”,可以先从自己的兴趣入手,找相关的书籍、课程或者社群,慢慢积累知识。没事多看看知乎、B站,也能学到不少东西。总之,就是保持好奇心,坚持学习,然后不断实践就对了!

文章中提到的“属人性能力”非常关键。我觉得在AI时代,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适应能力也更加重要。AI擅长执行和优化,但人类拥有质疑、判断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快速适应变化的环境,不断学习新技能,也是在AI时代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培养这些能力,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进行训练,挑战自己的舒适区,多参与实践项目,并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我认为,在AI时代,除了语言、创造、共情这些“硬核”属人性能力外,协作能力和领导力也变得尤为重要。AI可以作为我们的助手,但在复杂的团队协作中,人类的沟通、协调和决策能力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我们需要学会与他人有效地合作,共同完成目标,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领导力,能够激发团队的潜力,带领大家一起前进。培养这些能力,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团队项目,学习沟通技巧,提升领导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

成为“知识人”,我认为最核心的条件是对知识的渴望和终身学习的态度。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知识应用能力也很重要。普通人向“知识人”转型,可以从培养学习习惯开始,比如每天阅读、参加线上课程、积极参与讨论等。同时,要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提升。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拥抱新事物,不断挑战自己。

除了文章说的那些,我觉得“躺平”能力也挺重要的(手动狗头)。开玩笑啦!其实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AI发展太快了,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所以,我们要学会接受不确定性,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培养这种能力,可以尝试做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或者挑战一些有风险的项目,在失败中学习和成长。

“知识消费得越多越体面”?这说法有点绝对了吧!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有效”的知识消费。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知识付费产品鱼龙混杂,如果不加筛选,花了钱可能也只是买了堆电子垃圾。所以啊,我觉得要理性消费知识,首先得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找靠谱的平台和课程,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不然再多的知识也只是过眼云烟。说白了,就是别只顾着囤课,得真学进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