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U博士论文:基于学习的多智能体主动搜索,应对实际挑战

CMU博士论文研究多智能体主动搜索(MAAS),解决搜索与救援等实际挑战,重点关注不确定性建模、前瞻性决策和去噪扩散采样。

原文标题:【CMU博士论文】基于学习的方法应对多智能体主动搜索中的实际挑战

原文作者:数据派THU

冷月清谈:

本文总结了一篇CMU博士论文,该论文研究了多智能体自适应决策问题,并以多智能体主动搜索(MAAS)为基础,重点关注多机器人团队在搜索与救援等场景中的实践问题。论文形式化建模了MAAS,考虑了感知、噪声和通信约束等现实因素。研究了Thompson采样和蒙特卡洛树搜索在非短视前瞻性决策中的优势,引入了面向成本的多目标帕累托优化框架。同时,论文还提出了基于贝叶斯滤波的算法,以应对观测噪声和目标动态性带来的挑战,并探讨了在存在观测噪声的前瞻性MAAS中采用去噪扩散采样方法。最后,论文探讨了上述方法在机器人多智能体决策以及其他具有类似现实约束的应用中的可行性与局限性。

怜星夜思:

1、论文中提到的多智能体主动搜索(MAAS)在实际应用中,除了搜索与救援,还能应用在哪些领域?这些领域又有哪些独特的挑战?
2、论文中提到“观测噪声和目标动态性”是MAAS面临的挑战,除了使用贝叶斯滤波,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应对这些问题?它们的优缺点是什么?
3、论文提到了去噪扩散采样在MAAS中的应用,这种方法相比传统的强化学习方法有什么优势?在什么情况下更适合使用去噪扩散采样?

原文内容

来源:专知
本文约1000字,建议阅读5分钟
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多智能体自适应决策问题。


在自主智能体(无论是软件形式还是具身实体)应用中,交互式决策制定对于其有效运作至关重要。通常,智能体在一个多智能体环境中进行交互,其目标是实现各自或共享的目标。

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多智能体自适应决策问题,并以**多智能体主动搜索(Multi-Agent Active Search, MAAS)**框架为基础,重点聚焦于多机器人团队在搜索与救援、野生动物巡逻或环境监测等应用场景中的实践问题。

MAAS涉及一个机器人团队(智能体)在其过去观测的基础上,决定何时、在哪里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以估计不同目标物体(OOIs,感兴趣物体)的存在与位置。智能体之间通过异步通信进行协作,无需依赖中心控制器协调其互动。在实际环境中,智能体间通信可能并不可靠,而且野外环境中的机器人还需应对观测噪声和随机动态的环境因素。我们在第一章中对MAAS进行了形式化建模,引入了针对空地机器人在感知、噪声和通信约束方面的现实模型。

本论文第一部分研究了在MAAS中使用Thompson采样和蒙特卡洛树搜索(Monte Carlo Tree Search)进行非短视(non-myopic)前瞻性决策的优势。同时,我们还引入了面向成本的多目标帕累托优化(Pareto optimization)框架,用于主动搜索问题,并指出该问题在部分可观测、去中心化的多智能体决策及其组合状态-动作空间的计算复杂性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第二部分聚焦于观测噪声和目标动态性所带来的实际挑战,并提出了基于**贝叶斯滤波(Bayesian filtering)**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不确定性建模对于推理和决策过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第三部分则转向用于决策制定的生成模型,特别是**在存在观测噪声的前瞻性MAAS中采用去噪扩散采样(denoising diffusion sampling)**方法。最后,我们探讨了上述方法在机器人多智能体决策以及其他具有类似现实约束的应用中的可行性与局限性。



关于我们

数据派THU作为数据科学类公众号,背靠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分享前沿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创新研究动态、持续传播数据科学知识,努力建设数据人才聚集平台、打造中国大数据最强集团军。




新浪微博:@数据派THU

微信视频号:数据派THU

今日头条:数据派THU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鲁棒控制理论。鲁棒控制的目标是设计控制器,使其在系统参数不确定或存在外部干扰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可以将鲁棒控制的思想应用到MAAS中,设计对噪声和动态性具有鲁棒性的决策算法。比较考验数学功底,但我认为方向是对的。

MAAS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除了救援,在农业上可以用于精准灌溉和病虫害监测,根据环境数据主动调整策略;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可以用于交通流量优化,根据实时路况调整信号灯;工业上则能用于自动化巡检,预防设备故障。这些领域面临的挑战也各不相同,比如农业可能需要考虑天气变化的影响,智慧城市需要处理海量数据,工业则对算法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

我比较关注军事领域的应用。MAAS在战场侦察、敌情监控方面潜力巨大。想象一下,一群无人机协同行动,自主搜索敌方目标并进行识别,这能大大降低人员伤亡。当然,这也带来了伦理方面的考量:如何确保AI决策的公平性和透明度?这方面的挑战可能比技术本身更复杂。

我个人觉得,对抗观测噪声最好的方法还是从硬件层面入手。提高传感器的精度,或者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噪声的影响。当然,这会增加成本,需要权衡。

我觉得DDPMs更像是一种“曲线救国”的策略。直接学习最优策略可能很难,但先模拟环境,再在模拟环境中学习策略,就简单多了。当然,关键在于模拟的环境要足够真实,否则学到的策略可能无法应用于现实世界。

从理论上讲,强化学习更擅长解决reward明确、state observation 比较完整的任务。MAAS 的state estimation 不准确,reward也常常是延迟的,用DDPMs可以从历史数据入手, 避开和真实环境的交互,退而求其次在仿真的scene 中做决策。

从学术角度看,MAAS的核心在于如何在复杂、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最优决策。因此,任何需要分布式协作、信息收集和动态决策的场景都可以应用MAAS。例如,在金融领域,可以用于量化交易,多个智能体分析市场信息并进行交易决策。难点在于如何设计高效的算法,以应对高频交易带来的计算压力。

去噪扩散采样(Denoising Diffusion Probabilistic Models, DDPMs)在生成模型方面表现出色,它能学习到更丰富、更真实的分布。相比于传统强化学习需要大量与环境交互来学习策略,DDPMs可以先离线学习一个环境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进行规划,这样可以减少在线探索的成本。当环境交互代价高昂或者难以模拟时,去噪扩散采样可能更合适。

除了贝叶斯滤波,卡尔曼滤波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贝叶斯滤波侧重于概率分布的完整描述,能处理非线性、非高斯噪声,但计算量大。卡尔曼滤波则基于高斯假设,计算效率高,适用于线性系统,但对非线性问题的处理能力有限。另外,还可以考虑使用深度学习方法,通过大量数据训练模型来预测目标状态,但需要大量标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