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关村学院亮相 ICLR 2025:学术交流、人才招聘与精美周边等你来

北京中关村学院亮相 ICLR 2025,提供学术交流、人才招聘和精美周边。聚焦AI前沿,打造产学研创投一体化平台。

原文标题:北京中关村学院将亮相ICLR 2025!学术面基+求职直通+周边拿到手软

原文作者:机器之心

冷月清谈:

北京中关村学院和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将亮相 ICLR 2025 展位 G06,旨在与各位老师、同学和产业伙伴进行深入交流。展会期间将举办多场主题 meet up,涵盖 AI 基础研究、大模型与算法、具身智能、AI4S 以及 AI 在产业和行业应用等方向,提供与战略科学家、青年学者一对一交流的机会,共同探讨合作课题与项目落地。同时,学院将在展台进行招聘宣讲,招募教授、研究员、博士后和研究工程师等多元岗位。参与现场互动或提交简历,更有机会获得学院定制的 T 恤等精美纪念品。北京中关村学院专注于人工智能与交叉学科领域的教育教学与科研创新,与 31 所一流高校共建,致力于培养人工智能领军人才。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则聚焦人工智能前沿领域,致力于开展面向未来的颠覆性技术研发与成果产业化落地,构建“产学研创投”一体化创新体系。

怜星夜思:

1、中关村学院这种“打破边界”的育人模式,你觉得在人工智能领域会带来哪些新的可能性?
2、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提出的“极基础 - 极应用”导向,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什么挑战?如何平衡理论研究和产业应用?
3、除了技术交流和人才招聘,你认为中关村学院在 ICLR 2025 上还可以展示哪些亮点,以吸引更多关注?

原文内容


诚邀各位老师、同学和产业伙伴莅临展位 G06 交流。


到访展台,您将收获:


  • 技术交流 & 合作对接:我们每日设立不同主题的 meet up(AI 基础研究、大模型与算法、具身智能、AI4S、AI for 产业及行业应用等),邀请您与战略科学家、青年学者一对一深入交流,共探合作课题与项目落地。相关信息发布在 ZGCA-ICLR 交流群中,请在官方活动应用程序 Whova 上搜索 “Zhonguancun Academy Friends @ ICLR 2025” 加入。

  • 人才机遇:4 月 24-28 日展会期间每天中午 12:30-13:00 在展台进行招聘宣讲。招募教授 / 研究员 / 博士后 / 研究工程师等多元岗位、充分资源、开放科研生态,期待您的加入!请扫码下方二维码预约活动席位。

  • 精美周边:参与现场互动或提交简历,即可领取北京中关村学院与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定制的 T 恤等精美纪念品!


扫描预约活动席位



关于我们


北京中关村学院


全新的高等教育科研机构,专注于人工智能与交叉学科领域的教育教学与科研创新。学院与 31 所一流高校共建,汇聚了以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杰出青年学者为核心的顶级师资团队,构建 “超常规” 的项目制育人模式,通过打破学校边界、学科边界、导学边界、产教边界、阶段边界,培养人工智能领军人才。


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


新型研发机构,聚焦人工智能前沿领域,致力于开展面向未来的颠覆性技术研发与成果产业化落地。研究院汇聚了融合科学探索力、产业洞察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科研人才团队,致力于构建 "产学研创投" 一体化创新体系,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化的新型范式。


两院以 “极基础 - 极应用” 为共同导向,并肩构建从理论创新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平台。我们期待在 ICLR 2025 与全球人工智能学者面对面交流!


感觉这种模式能让学生更早接触到实际问题,避免象牙塔里的空想。人工智能发展太快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跟不上,需要这种更灵活的方式。

“极基础-极应用”听起来很理想,但最大的问题是二者之间的gap往往很大。很多理论研究成果离实际应用还差很远,需要大量的工程化工作。如何激励科研人员做这种“苦力活”,是个难题。

整点不一样的,比如发布一份关于人工智能领域未来发展趋势的报告,或者举办一个关于伦理道德的讨论会。 既能体现学院的学术高度,又能引发更广泛的思考和讨论。不过,这种活动需要提前精心策划,内容要足够有深度。

别忘了还有个时间差的问题。 基础研究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果,而产业应用则追求短期效益。如何让投资人有耐心等待?这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比如提供长期稳定的科研经费、税收优惠等。

我反而觉得这种模式有点“大跃进”的味道,一口吃个胖子。人工智能领域需要的是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践能力,过分强调“打破边界”会不会导致学生基础不牢?而且,这种模式很容易变成“噱头”,实际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打破边界”确实是亮点,但执行起来可能面临挑战。不同高校的资源、教学理念都有差异,如何有效整合?这需要强大的协调能力和明确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