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积分贬值潮来袭:四大行带头不讲规矩?

工农中三大行积分贬值,四大行也开始不讲规矩了?锦江荟境外酒店积分兑换抓紧上车!

原文标题:但凡讲一点规矩,也不至于一点规矩也不讲

原文作者:爱生活的燃烧

冷月清谈:

近期,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相继对信用卡积分规则进行调整,普遍呈现贬值趋势。工行将“积分”更名为“i豆”,实际价值降低;农行降低了钻石/皇冠会员里程兑换比例;中行则上调了积分兑换商品所需积分,并大幅降低了里程兑换比例。作为信用卡市场的标杆,三大行的举动可能引发用户信仰危机。作者指出,银行在积分调整上未按规定提前公告,且采取“钝刀割肉”式贬值,损害了用户权益。文章还提到了锦江荟境外积分5折兑换活动,但提醒用户注意锦江可能提前结束活动或下架热门酒店。

怜星夜思:

1、银行积分贬值已成常态,除了尽快用掉,还有什么更好的应对策略吗?
2、文章提到锦江荟境外酒店积分兑换活动可能随时结束,大家觉得这种“限时优惠”套路,商家和消费者谁更占便宜?
3、四大行作为信用卡市场的标杆,这次集体“不讲规矩”,会对整个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原文内容

今天工作上的事情比较多,晚上洗澡才想起来写点东西,还是讲讲这几天发生的事吧。

工行积分改名叫i豆,虽然公告改名,但没公告说要贬值()。

最后还是小道消息说的准,真的就是积分价值从10000积分≈14元,贬值到10000积分≈10元。

农行最近修改了钻石/皇冠会员每月的专属奖励里程兑换,从12.5:1贬值到20:1()。

以前可以12500积分换1000里程,现在只能10000积分换500里程。

中行上周日晚上调整信用卡积分和尊享积分兑换比例,我也是听了小道消息,赶紧发文提醒。

果然小道消息又成真,兑换商品所需积分上涨5-10%()。

当然最惨的还是中行积分兑换里程,又贬值了:

航司
2023年10月
2025年4月
国航
40.8:1
46.8:1
东航
43.8:1
46.8:1
南航
47.8:1
57.4:1
海航
37:1
39.4:1
厦航
43.8:1
46.8:1

中行这垃圾比例,都赶上平安万里通积分了,甚至还不如平安,至少平安它每月都有加赠。

比如这个月,平安兑换东航加赠40%、南航加赠70%()、海航加赠50%()。

我想再聊聊工行、农行、中行的主要原因,是它们都是四大行之一。

四大行是不少人心中的信用卡标杆,言必四大行,其他都是野鸡。

现在三大行同时贬值,可能导致信仰崩塌。

按规定,信用卡产品变更需要提前45天公告。

但这三大行基本没有正经公告过,以后可能会有其他商业银行效仿。

最关键的,三大行全是钝刀割肉式的贬值,每次只贬一点点,让你无可奈何。

它们但凡讲一点规矩,也不至于一点规矩也不讲。





就银行不讲规矩?呵呵呵不讲规矩多的去了,比如周末我写的锦江荟()。

锦江荟前几天出了境外积分5折兑换,通过淘宝购买平安万里通积分,再兑换锦江积分,成本为260元/万积分。

而用积分兑换境外酒店,能用出800元/万积分的价值,相当于33折现金价预订境外酒店。

这个活动是近几年来,无论是成本还是覆盖方面,都是入住境外酒店最省钱的玩法,没有之一。

不过当时我文末提醒过,锦江有两年换三次会员计划的前科,要尽早决定。

好家伙,周一上班,就有同学发现,有不少丽笙旗下酒店的积分房已经不能换了,尤其是东南亚。

拿我上一篇文章举例的巴厘岛乌鲁瓦图丽笙酒店来说,当时五一还有积分房。

我刚刚去搜了十几个平时日期,都没有积分房了,明显就是酒店或集团方面主动下架了。


后面锦江的做法,很有可能要么提前结束活动,要么悄咪咪下架各种热门酒店。

还在犹豫要不要上车的同学,务必先去锦江荟APP查询目的地城市的酒店,还有没有积分房可换。

查到了就马上搞积分兑换,别磨蹭。别攒了一堆锦江积分在手里,白白浪费。


往期推荐




这问题有点哲学啊!我觉得短期来看,商家肯定是赢家。通过限时优惠,能快速吸引用户,增加销量,还能制造一种“不买就亏”的紧迫感。但长期来看,如果总是玩这种套路,可能会失去用户的信任。毕竟,谁也不喜欢被当猴耍。

谢邀,人在银行,刚下飞机。。。(手动狗头)。。玩笑归玩笑,但银行积分体系确实越来越复杂。除了上面说的,我觉得大家可以关注一下银行的增值服务。有些银行的高端卡,积分可能贬值,但提供的其他服务,比如机场贵宾厅、健康体检等等,价值可能更高。这样综合考虑,也许能找到更划算的玩法。

我倒是觉得,这也是一个倒逼银行创新的机会。与其在积分上玩套路,不如把心思放在提升服务质量、创新产品上。比如,可以推出更多个性化的信用卡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或者,可以加强与商家的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多优惠和便利。

我觉得消费者也不一定吃亏。这种限时优惠,其实也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只要我们保持理性,不要盲目跟风,还是能找到对自己有利的deal。比如,提前做好功课,了解清楚活动的规则和限制,再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是否参与。

从监管的角度来说,这次事件也给监管部门提了个醒。银行在调整积分规则时,应该更加透明、规范。否则,可能会引发用户投诉,甚至影响金融稳定。希望监管部门能加强对银行的监管,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这问题问得好!除了尽快用掉,我觉得还可以考虑转换思路。与其盯着贬值的积分,不如把目光放在能稳定获取高价值积分的渠道上。比如,研究一下各家银行的消费返积分活动,或者选择一些联名卡,看看哪个的积分累计规则对自己最有利。此外,关注一些第三方平台的积分合作,有时候也能找到一些意外的惊喜!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价格歧视策略。商家通过设置不同的价格,来吸引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能及时抓住机会,确实能薅到羊毛。但如果犹豫太久,可能就错过了。所以,关键在于信息获取和决策速度。

楼上说的有道理!我还想到一点,可以考虑把积分换成航空里程或者酒店积分。虽然兑换比例可能不高,但如果能配合一些航空公司的促销活动,或者在特定的酒店使用,也能把价值最大化。不过,这需要提前规划好行程,适合有旅行计划的朋友。

这事儿的影响可大可小。如果其他银行也跟着效仿,那整个信用卡市场的积分体系可能会崩塌。用户对银行的信任度也会大大降低。但如果其他银行能坚持规范操作,反而能吸引更多用户,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所以,关键看其他银行怎么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