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朗智能发布人形机器人XMAN-R1:为服务场景而生的“天选打工人”?

擎朗智能发布人形机器人XMAN-R1,主打服务场景应用,可与现有机器人协同工作,目标直指千亿美元具身服务机器人市场。

原文标题:又一个“天选打工人”来了!擎朗智能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 XMAN-R1:基于真实数据打造,为服务而生

原文作者:AI前线

冷月清谈:

擎朗智能发布首款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R1,旨在满足服务行业更复杂的需求。该机器人基于擎朗智能多年来在餐饮、酒店、医疗康养等多场景积累的海量真实数据打造,沿袭了擎朗智能务实基因,以“岗位化、亲和力、安全性”为设计理念,能够完成服务场景内的“点单 - 配餐 - 送餐 - 收餐”等长任务闭环。XMAN-R1通过学习服务人员动作逻辑与姿态,融入场景需求,与擎朗其他机器人分工协作;通过配备大语言模型、表情反馈等拟人交互功能,提升服务亲和力。同时,XMAN-R1搭载11项多模态传感器和自研三维重建技术,确保人机协作的安全性。擎朗智能计划将XMAN系列与现有专用型服务机器人实现数据共享与任务协同,构建多形态具身服务机器人协作生态,并根据不同商业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怜星夜思:

1、擎朗智能选择从餐饮场景切入服务机器人市场,并逐步扩展到酒店、医疗等领域,你认为这种策略的优势和局限性是什么?未来在其他领域,例如养老服务方面,人形机器人会遇到哪些新的挑战?
2、XMAN-R1强调“岗位化”,针对不同服务场景进行定制。你觉得这种定制化策略,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通用型人形机器人和定制型人形机器人,哪个会是未来的主流?
3、文章提到XMAN-R1 搭载11项多模态传感器,结合自研三维重建技术,实现 360 度高精度感知。你认为在服务机器人领域,除了这些传感器技术,还有哪些技术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技术的进步,会对服务行业的就业带来哪些影响?

原文内容

作者 | 冬梅

3 月 31 日,为了满足服务行业的更多复杂需求,全球知名的具身服务机器人头部企业—— 擎朗智能基于海量真实场景数据积淀,正式发布“为服务而生的”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 XMAN-R1,打造多形态具身服务机器人协作生态。

擎朗智能成立于 2010 年,总部位于上海,创始团队怀揣对机器人技术的热爱,选择从复杂度极高的餐饮场景切入,并于 2014 年推出全球首款轨道餐厅服务机器人“小朗”,开创餐饮服务机器人品类。2016 年,第一台无人配送机器人 T1 正式亮相并实现量产,这标志着全球首条服务机器人量产线的诞生。T1 最终大批应用于海底捞北京中骏世界大厦首家智慧餐厅。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 T1 机器人现已全部升级为擎朗旗舰款机器人 T10,进一步提升餐厅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效率。

一路走来,擎朗智能通过持续深耕多个复杂场景,目前已拥有人形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引导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等品类,业务覆盖餐饮、酒店、医疗康养、工厂、商超、机场等场景。如今,擎朗智能旗下机器人产品不仅频频斩获德国红点奖、德国 IF 设计奖等世界级顶尖奖项,公司更是连续四年荣登胡润全球独角兽榜。

XMAN-R1 的诞生并非偶然。早在 2024 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擎朗就针对海外服务场景中的梯控难题,创新性推出了全球首个双臂具身服务机器人,即擎朗 XMAN 系列的首款产品——XMAN-W3。这是行业内首个在商用服务机器人上实现了具身大脑和具身小脑的落地应用。XMAN-W3 利用云端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大脑”实现了长程任务规划和复杂场景理解,并通过在原有酒店机器人 W3 双侧增加机械臂,结合完成轨迹规划、安全交互等任务的“小脑”,可适用于按电梯、取放物,这能适应更多服务复杂场景需求,推动擎朗具身服务机器人的全球化应用。

此次发布的 XMAN-R1 机器人沿袭了擎朗智能的务实基因,以“岗位化、亲和力、安全性”为设计理念,适配擎朗智能所深耕的服务行业场景。目前,XMAN-R1 已可完成服务场景内”点单 - 配餐 - 送餐 - 收餐”等长任务闭环,未来将去向更多场景探索。

在岗位化维度,XMAN-R1 学习服务人员动作逻辑与姿态,从双手递物到移动控制,融入场景需求,贴合岗位特征,与擎朗配送、清洁机器人分工协作;为更好的融入服务场景,XMAN-R1 参考人体比例,打破机械感,融入科技与稳定设计。配备大语言模型、表情反馈等拟人交互功能,提升服务亲和力;

安全性方面,XMAN-R1 搭载 11 项多模态传感器,结合自研三维重建技术,实现 360 度高精度感知。凭借智能避障能力,保障人机协作及人群安全 ,延续擎朗服务机器人安全基因,适配餐厅、酒店、医院等高频人群密集场景。

据 IDC 预测,具身服务机器人自 2025 年开始逐步落地,到 2030 年全球具身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近 939 亿美元,将实现 86.2% 的高速复合增长,从餐饮、酒店、商超、文娱到医疗、金融、康养等场景,各细分领域都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面对如此大的是市场机遇,擎朗智能早已有所准备。擎朗智能深耕服务场景 15 年,累计部署超 10 万台配送、清洁等专用型机器人,覆盖全球 60 多个国家、超 600 个城市及地区。这些机器人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数据入口——日均产生数亿条环境数据、数千万次人机交互记录,构建起全球海量服务机器人场景数据源。

擎朗 XMAN 系列将与擎朗现有专用型具身服务机器人实现数据共享与任务协同,无缝融入擎朗商业生态,完成服务场景的更多闭环任务。在餐厅中,XMAN-R1 可以独立完成取酒、倒酒、放置托盘等配餐动作,并通过机器间任务调度,将餐品交接给配送机器人 T10 按最优路径送餐,并在最后完成桌面清理任务。在酒店内,XMAN 系列未来将与大载重配送机器人 S100、清洁机器人 C30 等协作完成迎宾、行李配送、商业清洁服务等。

随着擎朗 XMAN 系列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以及清洁机器人家族新品、配送机器人新品的矩阵化推出,擎朗的多形态具身服务机器人矩阵得到进一步完善,未来擎朗能够根据不同商业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多形态具身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以岗位化分配任务环节,以应对服务场景内的更多需求。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访问 InfoQ 官网,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活动推荐
AICon 2025 强势来袭,5 月上海站、6 月北京站,双城联动,全览 AI 技术前沿和行业落地。大会聚焦技术与应用深度融合,汇聚 AI Agent、多模态、场景应用、大模型架构创新、智能数据基建、AI 产品设计和出海策略等话题。即刻扫码购票,一同探索 AI 应用边界!

今日荐文

图片
你也「在看」吗?👇

餐饮业起家确实是很聪明的选择,相当于一个大型的“压力测试”场。高强度、高频次的使用能快速暴露问题。但餐饮业的经验很难直接套用到养老等需要更强人际互动的领域。养老机器人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信任”,老人愿不愿意接受一个冷冰冰的机器人的照顾和陪伴,这需要情感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技术突破。法律法规也需要跟上,避免出现机器人侵犯老人隐私的情况。

餐饮业入局,胜在成本可控,市场需求大,容易铺开。往养老方向发展,我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伦理问题。涉及生命健康的领域,容错率太低了,一个bug可能就是一条人命。而且,老年人的接受程度也是个问题,可能更喜欢真人服务吧。

我觉得“岗位化”定制是现阶段比较务实的选择,毕竟人形机器人技术还在发展初期,通用性很难做到完美。针对特定场景优化,可以更快地落地应用,积累经验。但长远来看,通用型机器人才是终极目标,就像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样,一个设备可以满足多种需求。

除了传感器和三维重建,我觉得大语言模型(LLM)也很重要,它可以让机器人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指令和意图,实现更自然的交互。另外,运动控制和路径规划也是关键,要保证机器人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任务。服务行业的就业肯定会受到影响,一些重复性的、简单的工作可能会被机器人取代,但同时也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比如机器人维护、编程、数据分析等等。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特别是人形机器人,一个不小心伤到人就麻烦了。所以除了感知技术,还要有可靠的 safety mechanism,比如碰撞检测、紧急停止等等。就业方面,我觉得短期内影响不会太大,因为机器人的 deployment 和维护也需要大量人力。但长期来看,肯定会改变就业结构,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高精度地图也很重要啊!服务机器人要在复杂的环境中移动,没有好的地图导航,寸步难行。至于就业,我觉得服务员这种职业以后可能真的要消失了。等着吧,以后餐厅里都是机器人给你点餐上菜。

我站定制化!想想你让一个扫地机器人去端盘子,它能端稳吗?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机器人做。通用是不可能通用的,这辈子都不可能通用,还是定制化靠谱。

这个问题问得好!餐饮场景确实是服务机器人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需求明确,数据丰富,能快速验证技术。优势在于可以快速迭代产品,积累经验。但局限性也很明显,餐饮场景相对单一,难以直接复用到其他领域。养老服务方面,人形机器人要面临的挑战就更多了,安全性、情感陪伴、个性化服务等等,都需要更深层次的技术突破。

定制化肯定更贴合实际需求,能解决特定痛点。但成本也更高,而且 scalability 是个问题。理想的情况是,有一个通用平台,然后可以根据不同场景快速定制功能模块。至于哪个是未来主流,我觉得得看技术发展速度,如果技术能快速突破,通用型机器人肯定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