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z 报告解读:2025 年消费级 AI 应用趋势与盈利模式分析

a16z 最新报告显示,AI 视频生成和代码工具类应用正在崛起,垂直领域 AI 应用更易盈利,通用 AI Agent 值得关注。

原文标题:2025 年,消费级 AI 应用再次洗牌?

原文作者:机器之心

冷月清谈:

Andreessen Horowitz (a16z) 发布了 2025 年全球生成式 AI 应用 Top 100 排行榜,揭示了当前消费级 AI 应用的新趋势。报告特别关注 AI 视频生成/编辑类应用和代码工具类应用的崛起。其中,DeepSeek 在网页端榜单中表现出色,用户粘性紧追 ChatGPT。AI 视频生成应用如海螺、Kling 和 Sora 在质量和可控性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开始探索商业化模式。此外,报告还指出,专注于特定目标或技能的 AI 应用,如音视频编辑工具 Splice、Captions 和 Videoleap,更容易吸引付费用户。最后,Manus、Operator 等通用 AI Agent 产品的出现,预示着消费级 AI 应用市场可能迎来新的变革。

怜星夜思:

1、AI 视频生成应用中,Sora、海螺和 Kling 各有侧重,你认为哪种差异化策略更有利于未来发展?为什么?
2、报告提到服务于特定目标或技能的 AI 应用更容易盈利,你认为哪些垂直领域的 AI 应用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Manus、Operator 等消费级通用 Agent 的出现,会对现有的 AI 应用生态产生什么影响?是颠覆还是补充?

原文内容

本文来自PRO会员通讯内容,文末关注「机器之心PRO会员」,查看更多专题解读。

近日,Andreessen Horowitz(简称 a16z)发布了 2025 年全球生成式 AI 应用前 100 排行榜(第四期),榜单分为网页端(TOP 50 AI Web 应用)和移动端(TOP 50 AI 移动应用)两大类别。
a16z 重点提到了两大类表现亮眼的应用。一类是 AI 视频生成/编辑类应用,另一类是代码工具类应用,包括针对于开发者的 Agentic IDE 应用和文本到网络应用平台。

目录

01. 2025 年消费级 AI 应用再次洗牌?AI 视频生成到了检验盈利能力的关键时刻?
近半年来,AI 应用趋势有哪些变化?有哪些应用冒出来了?
02. 流量之下,哪类 AI 应用更能赚钱?
为什么说 AI 视频生成应用已经到了技术成熟和商业化落地的关键时刻?AI 工具类应用在过去的六个月中呈爆炸式增长说明什么?哪类 AI 应用实际上更能赚钱?
03. Manus、Operator 引发消费级通用 Agent 热潮,消费级 AI 应用市场将有何变数?
Manus、Operator 等引发消费级通用 Agent 热潮,对市场有何影响
01  2025 年消费级 AI 应用再次洗牌?AI 视频生成到了检验盈利能力的关键时刻?
1、近日,Andreessen Horowitz(简称 a16z)发布了 2025 年全球生成式 AI 应用前 100 排行榜(第四期),榜单分为网页端(TOP 50 AI Web 应用)和移动端(TOP 50 AI 移动应用)两大类别。
2、在网页端榜单中,DeepSeek 跃居第二,仅次于 ChatGPT。DeepSeek 在短时间内,突破了 1000 万用户。同时,DeepSeek 用户在移动设备上的参与度略高于 Perplexity 和 Claude 用户,但落后于 ChatGPT。
3、a16z 重点提到了两个大类应用表现亮眼。一类是 AI 视频生成/编辑类应用,另一类是代码工具类应用,包括针对于开发者的 Agentic IDE 应用和文本到网络应用平台。
4、此外,a16z 发现,最受欢迎的应用并不一定能带来最多的收入,服务于特定的目标或技能的应用,虽然通用性较差,但更有可能吸引愿意为其专业价值付费的用户。比如图片/视频编辑、视觉美化工具、类 ChatGPT 山寨产品、图像/视频生成工具等应用的收入更高。


02  流量之下,哪类 AI 应用更能赚钱?[2-1] 
1、在 a16z 最新一期的 Top100 AI 应用榜单中,重点提到了两个大类应用。一类是 AI 视频生成/编辑类应用,另一类是代码工具类应用,包括针对于开发者的 Agentic IDE 应用和文本到网络应用平台。
2、针对 AI 视频生成/编辑类应用,a16z 在文章中提到,AI 视频一直处于真正可用(即具有可靠的输出)的边缘,并在过去的六个月时间里在质量和可控性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3、其中,海螺、Kling 和 Sora 三款 AI 视频生成应用首次进入了网页端榜单,且海螺和 Kling 的用户访问量均超过了 Sora(截止至 2025 年 1 月数据)。同时,不同的 AI 视频生成应用在输出风格和用户界面上也有所分化,Sora 侧重于多功能、全方位的视频生成、海螺在强提示遵从性方面表现出色、Kling 则是提供了相机运动控制和唇形同步等额外功能。(这三款应用相关信息可参见 2024 Week47 会员通讯的解读内容)
4、此外,AI 视频编辑类应用也在榜单中占据重要地位,这类应用通过简化智能剪辑、字幕添加等任务,为使用者提供「一键式」解决方案。在移动端榜单中,有 Veed 和 Clipchamp 两款应用上榜。
① Veed 是一款基于 AI 技术的在线视频编辑工具,旨在帮助用户快速创建高质量的视频内容,主要适用于社交媒体内容创作、教育培训视频制作以及企业宣传片等场景,核心功能包括自动生成字幕、文本到视频生成、背景移除、静音检测、滤镜添加等编辑功能。
② Clipchamp 是微软旗下的一款视频编辑工具,适用于个人创作、教育培训视频以及企业宣传片等场景,核心功能包括 AI 生成字幕、生成时间戳、音乐/文字/图片等元素分组管理、支持音频、视频和文本的多轨道编辑等。
5、除了流量外,a16z 提到视频编辑类应用在 MAU 和收入榜单中同样也都有较高的占比。Splice、Captions 和 Videoleap 是三款是营收方面表现优异的 AI 音视频类应用。三款应用均是通过音乐、字幕、特效等垂直领域专业化功能吸引高付费意愿用户,依赖 ......

03  Manus、Operator 引发消费级通用 Agent 热潮,消费级 AI 应用市场将有何变数?
1、近期,应用「Manus」在 AI 圈内引发了极多的关注,包括此前 OpenAI 推出的 Operator 等通用 AI Agent 产品引发了一场对于消费级通用 Agent 的热潮 ......

 关注👇🏻「机器之心PRO会员」,前往「收件箱」查看完整解读 


更多往期专题解读内容,关注「机器之心PRO会员」服务号,点击菜单栏「收件箱」查看。

我觉得是双向影响。一方面,通用 Agent 可能会蚕食一些简单 AI 应用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它也可能会激发更多创新,促使专业 AI 应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终,受益的还是用户。

有没有人考虑过农业? 通过 AI 来做病虫害识别,辅助育种,感觉也是刚需啊。另外,如果能把传统行业 +AI 结合起来,感觉也能有不少机会。

这玩意儿有点像当年的微信小程序,短期内看起来很美好,长期下来估计会有一批精品涌现,但大部分还是炮灰。能不能成,关键看谁能把体验做好,让用户真正感受到便利。

我觉得教育领域很有潜力,比如 AI 辅助教学、个性化学习方案定制等等。医疗领域也一样,AI 诊断、病理分析、药物研发都有很大的空间。这些领域专业性强,用户付费意愿也高。

我觉得海螺那种强提示遵从性可能更适合特定行业,比如广告营销,他们需要精准控制视频内容。Sora 的多功能性更适合普通用户,满足他们各种脑洞。Kling 加的相机运动控制和唇形同步功能,对于提升视频的专业度很有帮助,适合专业视频制作者。长期来看,满足特定需求的差异化策略可能更稳定,毕竟通用型产品容易被大厂替代。

从技术角度看,Sora 这种全能型选手肯定更有潜力,它代表了 AI 视频生成的未来方向。海螺和 Kling 相对来说更垂直,容易遇到天花板。当然,在技术成熟之前,垂直领域的应用更容易找到市场,快速盈利。

我觉得这三种策略都挺好的,各有各的市场。Sora 就像是视频领域的 Android,啥都能干,但啥都不精。海螺和 Kling 就像是 iOS,专注某一方面,体验更好。关键看谁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通用 Agent 就像是 AI 界的瑞士军刀,啥都能做一点,但啥都不精。我觉得它更多的是对现有应用的补充,而不是颠覆。用户还是会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更专业的 AI 应用。不过,通用 Agent 可能会加速 AI 的普及,降低使用门槛。

个人觉得法律领域可以关注一下,AI 律师助手、智能合同审查之类的,需求应该挺旺盛的。还有建筑设计领域,AI 可以辅助设计师快速生成方案,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