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必选联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天工行者”:全尺寸科研人形机器人定价29.9万元,重塑科研教育生态

优必选携手创新中心发布“天工行者”,全尺寸科研人形机器人定价29.9万,突破价格壁垒,加速具身智能科研与应用。

原文标题:“天工行者”定价29.9万元,优必选携国家队刷新全尺寸科研人形机器人底价

原文作者:机器之心

冷月清谈:

优必选科技联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定价29.9万元,远低于市场同类产品价格。旨在降低科研领域应用门槛,共同培育具身智能原创技术。“天工行者”具有高仿生、高强度、高性能、高稳定、高拓展、高开放等特点,身高170cm,全身20个自由度,能以10km/h速度奔跑,适应多种复杂地形。采用钛合金材质和轻量化设计,保证结构强度和抗冲击性。搭载创新中心“慧思开物”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提供完整的人形机器人研究解决方案。优必选还设立千万元“人形机器人科研共研共创基金”,加速科研创新与场景创新。同时,优必选开放300多项专利,助力创新中心快速研发通用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并在具身感知、交互、行为等方面实现突破。各方将共同推进产学研协同技术攻关、行业标准体系制定和人才储备建设,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怜星夜思:

1、“天工行者”的定价策略会对国内人形机器人科研教育市场产生哪些影响?除了价格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科研机构对人形机器人的选择?
2、文章提到“天工行者”开放了底层电机接口、传感器接口及运动控制接口,这对科研人员进行二次开发意味着什么?在人形机器人科研领域,开源开放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优必选设立“人形机器人科研共研共创基金”,这种模式对于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除了资金支持,科研机构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才能更好地进行人形机器人研究?

原文内容

机器之心发布
机器之心编辑部

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为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技术的最佳载体,人形机器人正在为科学研究、高校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3 月 12 日,优必选科技联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 “创新中心”)发布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不仅性能强悍,售价仅需 29.9 万元,在市场上同类型产品(全尺寸科研人形机器人)售价普遍在 50 万元以上的情况下,以高性价比重塑人形机器人科研教育生态。目前天工行者已开放预订,并将于二季度开始交付。


业内首款 30 万元以下的全尺寸科研级人形机器人,突破性能与成本双重限制

集成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运动控制和神经网络等众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人形机器人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科研和教育领域的价值被业界广泛认同,应用也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优必选科技和创新中心对全国上千所院校、科研机构及应用场景开发机构进行了调研,发现全尺寸(1.6 米以上)的人形机器人更贴近科研需求,可以进行更广阔的研究课题。而目前市场上提供的大多是中尺寸(1.1 米 - 1.3 米)的人形机器人,可开发性较少。科研教育应用全尺寸的人形机器人存在高价格、低开源开放、少场景数据等拦路虎。而且科研级人形机器人要求机器人本体在实验精准度、效率和稳定性方面有出色的表现,对产品性能和参数有比较高的要求。



为降低人形机器人在科研领域的应用门槛,共同培育具身智能领域的原创技术,优必选科技和创新中心联合推出了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平台 —— 天工行者,定价 29.9 万起,是业内首款 30 万元以内的科研级人形机器人,将全尺寸科研级人形机器人的入门价格进一步降低。


天工行者具备高仿生、高强度、高性能、高稳定、高拓展、高开放的 6 高特性。其拥有 170cm 仿人身高,拥有高度仿生的躯干构型和拟人化的运动控制能力,全身多达 20 个自由度,能以 10km/h 的速度稳定奔跑,具备在山坡、台阶、沙地、雪地等复杂泛化地形平稳移动、抗冲击干扰等运动功能。同时,它还搭载了创新中心 "慧思开物" 通用具身智能平台,能为高校及科研机构提供完整的人形机器人研究解决方案。

在关键部位,天工行者采用钛合金材质,充分降低整机重量,配合大扭矩密度关节模组,保证结构强度同时,抗摔耐冲击,超大扭矩密度设计配合航空铝材及钛合金关键部件,轻量化设计的同时保证机器人拥有高硬度、高性能、高稳定的属性指标,非常适合科研场景下的设备反复调试。

天工行者还采用了轻量化、高性能的关节模组,最高可拓展至 550TOPS 超大算力,同时全身风道散热设计保证了主控板、算力板及关节模组等关键零部件,长时间高性能运行不过热,充分释放硬件性能。其产品关键零部件出厂均经过严苛测试,能在常规科研环境下长时间稳定运行。

考虑到科研教育领域广阔课题研究的需求,天工行者的机器主体可自由拓展,可装配深度相机、激光雷达、NVIDIA Orin 算力板、六维力传感器、七自由度协作双臂、五指灵巧手等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同时,开工行者完整开放了底层电机接口、传感器接口及运动控制接口,配套成熟的开发指南与示例代码,能够充分满足具身智能本体控制、高精度运动控制等领域科研用户的二次开发需求。

人形机器人进入实际应用场景,对企业的硬件打磨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等诸多环节提出了全新要求,单纯的技能 demo 展示已不足以赢得市场。成立 13 年的优必选,在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供应链、生产制造和销售方面积累了先发优势,这也为他们推出成熟的、可落地应用的人形机器人产品打下了重要基础。


千万基金助力人形机器人共研共创

2023 年,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于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优必选作为发起单位和总经理单位,在 2023 年底与京城机电、小米机器人、亦庄机器人等 10 家行业领军企事业单位共同出资联合组建了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优必选 CTO、执行董事熊友军担任创新中心的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2024 年 10 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式升级为 “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

此次,除了与创新中心共同推出全尺寸科研级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优必选科技还设立了 "人形机器人科研共研共创基金",基金首期为 1000 万人民币,以加速科研创新与场景创新为目标,面向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国家及行业级标准、课题、赛事等专项实施。


优必选一直积极贡献自身在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落地领域的优势资源,与合作伙伴一起推动创新中心的各项工作取得更大进展。在创新中心成立之初,优必选不仅调派了研发人员协助启动多个项目,还向创新中心开放了 300 多项专利,助力快速研发通用机器人母平台 “天工”,实现了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最高速度超过 12km/h,全身协同控制泛化移动能力全球领先,可在斜坡、楼梯、草地、碎石、沙地等多种复杂泛化地形中实现平稳移动。目前,天工完成了两次迭代,在具身感知、具身交互、具身行为等能力上实现突破,具备了流畅的手眼协调、手眼交互等功能。


作为引领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的关键平台,创新中心以开源开放的方式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联合全球高校、科研院所、集成商等具备具身智能机器人二次开发能力的机构,共同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开源社区。此次,创新中心推出了通用具身智能平台 —— 慧思开物,围绕 “天工 + 开物” 持续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在科研、工业、商用服务、特种作业等领域落地,产生数据集,并推出具身智能数据全链路解决方案。

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的科研创新,需要学术界、产业界、政府、开源社区等多方力量对科研生态的持续构建。未来,优必选科技将联合创新中心及国内知名高校,共同推进产学研协同技术攻关、行业标准体系制定、人才储备建设,并为相关领域的人才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最强助力。

© THE END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
投稿或寻求报道:[email protected]

作为一名嵌入式软件工程师,我来讲两句。开放底层接口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控制机器人的硬件,实现更精细化的运动控制和感知。例如,我们可以编写自己的电机控制算法,或者接入自定义的传感器数据。开源开放的重要性在于,它促进了技术的标准化和模块化,方便我们集成和复用各种软件和硬件资源。想想ROS社区的强大,就知道了。

这绝对是良心之举!开放接口意味着科研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机器人进行深度定制和改造,比如接入自己的算法、添加新的传感器等。这极大地拓展了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也加速了科研成果的产出。在人形机器人科研领域,开源开放至关重要,它能促进知识共享、降低研发成本、加速技术创新。说白了,就是大家一起“添砖加瓦”,共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这绝对是双赢!企业提供资金,科研机构提供技术,双方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这种模式能够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也能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但光有钱还不够,科研机构还需要数据、算力、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数据和算力,再好的算法也跑不起来。另外,稳定的科研环境和宽松的学术氛围也很重要,这才能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

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天工行者”这一定价,绝对是给市场扔了个重磅炸弹。原来五六十万的东西,现在直接砍到三十万,肯定会加速人形机器人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普及,让更多实验室都能用得起。但光便宜还不够,还得看性能、稳定性和可拓展性。毕竟,搞科研的,谁也不想买个“花架子”回来,关键时刻掉链子。说白了,性价比才是王道!

作为一名在创业公司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认为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建立信任和沟通。企业需要充分尊重科研机构的独立性和学术自由,科研机构也需要理解企业的商业目标和市场压力。除了资金,科研机构还需要企业提供工程化的支持,例如,帮助他们将算法移植到嵌入式平台上,或者提供硬件设计方面的咨询。另外,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双方能够及时了解彼此的需求和进展。

个人认为,天工行者的低价策略短期内肯定会刺激市场需求,但长期来看,影响可能比较复杂。一方面,降低了准入门槛,让更多预算有限的科研机构能够参与进来;另一方面,也可能引发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空间压缩,影响企业后续的研发投入。此外,科研机构在选择人形机器人时,除了价格,还会考虑机器人的性能指标(如关节力矩、运动精度)、开放程度(是否方便进行二次开发)、以及厂商的技术支持能力等。毕竟,科研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省钱。

谢邀,利益相关,高校机器人实验室PhD在读。天工行者的出现,确实降低了我们这种预算不多的实验室的压力。但是,我们更看重的是ROS等常用软件的兼容性、二次开发是否方便、以及是否有足够的技术支持。毕竟,买回来之后还要花大量时间去适配和调试,如果这方面做得不好,再便宜也没用。另外,对于高校而言,是否有足够多的案例和教程也很重要,方便学生快速上手。

开放接口是科研的基础。没有这个,相当于把科研人员的手脚都捆住了。开源开放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形成一个社区,大家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解决技术难题。这样可以避免重复造轮子,提高研发效率。更重要的是,开源开放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个领域中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共研共创的模式,可以有效解决科研和产业脱节的问题。科研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企业也可以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到产品中。除了资金,科研机构还需要企业提供应用场景、测试平台等支持。毕竟,机器人最终是要服务于现实世界的,没有实际的应用场景,科研成果就难以落地。另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益分配机制也很重要,这才能激励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