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新质生产力机遇,布局未来产业!数字技术、大健康、新能源等领域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新引擎。
原文标题:两会聚焦新质生产力,这些产业赛道最值得关注!
原文作者:认识管理
冷月清谈:
怜星夜思:
2、文章中提到的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什么区别?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对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文章强调了“智改数转”,你认为在实际操作中会面临哪些挑战?
原文内容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产业创新,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面对这一战略机遇期,企业如何把握时代脉搏、重构增长逻辑?《新质生产力:领航算力时代新产业新赛道》一书描绘的未来产业图谱,为管理者提供穿越周期的增长方法论:
本文摘编自《新质生产力:领航算力时代新产业新赛道》,刘志彪 ,凌永辉,孙瑞东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01
新质生产力,“新”在哪里?
从技术革命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将生产力的发展简单地概括为“五力”:“人力→马力→电力→网力→算力”的演化过程,每一次技术的重大变革,都对应着不同形态的生产力,带来新的产业,创造新的价值,形成新领域、新优势、新赛道和新动能:
在“马力”时代,纺织工业等传统 制造业是主导产业;在“电力”,电力工业、石化工业、
钢铁产业、机械工业等产业是主导产业;在“网力”时代,电 子信息、网络通信等产业是主导产业。在“算力”时代,产业体系和结构将很可能转换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主导的产业轨道上来,主要面向通用人工智能、脑机接口、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催生的未来产业,以及用这些技术改造和升级的现有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
生产力内涵和形式的每一次重大变革,产业体系的演化都会呈现出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不断密集化的特点,或者说都体现为产业结构不断“软化”的趋势。因此在未来,我们的产业发展会呈现出三种与以往不同的新特征:
1.知识性:数字技术成为继蒸汽机、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之后的新一代通用技术,这种包含新知识的新通用技术集群式的链式演化,将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引领性的影响。
2.虚拟性:虚拟连接 方式的兴起大大压缩了时间和空间,企业之间在地理空间上的邻近性、关联性对企业成长演化的重要性将大大降低,溢出效应会以新的技术连接方式体现出来。
3.集聚性:产业布局将从以往的地理空间集聚模式,变成以数据和信息实时交互为核心的网络虚拟集聚模式。
02
未来增长的行业
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重点改造现有传统产业涉及对产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即进行“智改”“数转”和“网联”。企业需要特别关注新科技驱动下产业发展的方向,从而找准未来增长的新航向。
在实践中,新科技驱动下的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基本方向:
1. 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未来产业是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后形成的、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经济社会具有支撑带动和引领作用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具体而言,在信息领域主要有量子计算、量子通信、智能计算、通用AI、6G技术、VR/AR、数字孪生等;在人类健康领域主要有脑机接口、类脑智能等;在材料领域主要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在能量领域主要有可控核聚变、新型储能等。
对基础研究的超前布局和巨大投入,是未来产业成长为主导产业的关键。但社会经济体系若缺乏长期支持,易忽视基础研究。科技创新的长周期和高风险要求资源向长远、重要领域倾斜。
只有树立长期主义理念,建立配套的资本保障和体制机制,激励长期投入,才能突破制约中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核心障碍。
2.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与未来产业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它在现实中已经具备初步完整体系和规模。
我国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以及相关服务业等。这些领域大多是第四次技术革命产业化的实际成果,有些则需要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嵌入。
从产业分析来看,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学含义等同于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涉及主导产业选择、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产业链再造等问题。实践表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需要运用新型举国体制,在市场竞争基础上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功能。
3. 重点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当前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1/3的份额,规模为全球第一但是其中传统产业的份额却很高。新质生产力下的技术突破并不会使传统产业被替代,而是其进行大规模的智能化、数字化的改造和升级。例如,传统的纺织行业在印染环节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当前的技术革命,已经使纺织行业开始运用走向近乎无水媒的数码喷印技术。未来很多纤维之中,都可以带有芯片和传感器,一件衣服就可以具备通信、测量血压、充电等诸多功能。
又如,被电动汽车产业的燃油汽车产业。换言之,先进制造其实与产业属性并没有多大关系。先进制造是一种新型工业化思维,而不是产业标签。
对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现金牛”的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不仅可以迅速提升国民经济系统效率和稳定性,还可以增加对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内生性市场需求,为未来产业提供巨大的资源支持。
总而言之,要从改造升级现有的传统产业做起,用长期主义价值观和发展理念战略性超前部署未来产业。
03
未来,谁将引领新赛道?
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我们梳理出以下“十五五”时期具备潜在发展优势的未来新支柱产业的新赛道。
1. 数字技术相关产业赛道
数字技术的标志性产业应当包括数字生成、数字传输、数字储存、数字模型、数字孪生、数字计算、人工智能和芯片、计算机产业等多个细分行业。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速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壮大发展新兴数字产业以及前瞻部署数字技术相关未来产业。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人民币(约合7.5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17.2万亿美元)。
在“十五五”期间,在数字技术相关产业的赛道中,各企业需要高度关注的细分领域是人工智能领域和算力产业。
2. 大健康及生命科学领域相关赛道
大健康产业赛道涵盖多个细分行业领域,如医疗器械及耗材制造、医药制造等健康制造业以及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养老产业等健康服务业。
在需求端,随着人口老龄化、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医疗服务、身体与心理健康管理等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对治未病手段,尤其是对中医药的消费将大幅增加。
在供给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助力健康产业创新,细胞与基因治疗(CGT)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成为发达国家竞相布局的“新赛道”。
“十五五”期间值得深度关注的领域为银发经济,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技术共同推动下的生物制造产业也值得关注。
3. 新材料、新能源等基础支撑性产业赛道
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的产业,也直是高新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势在必行:一方面,受到生存环境的压力,能源结构必须向绿色化转型;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现有能源恐难以支撑成倍增长的算力需求。
从技术成熟度与产业化来看,“十五五”期间值得关注的新能源赛道中的细分领域为氢能产业。
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赛道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制造业的高端领域,主要为航空、航天、船舶、轨道、汽车、电力等重要生产领域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将是“十五五”期间推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
“十五五”期间值得关注的细分领域为智能制造产业。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5.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赛道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产业结构、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服务于实体部门的金融、物流、技术服务等专业化、高端化的生产性服务业,是重要的支撑性产业。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较低,2023年约为32%,低于美国的55%,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作为实体经济重要基础的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十五五”期间,我们应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新支柱产业,应该争取让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达到38% 左右,并进一步推进其向高端化、专业化、智能化发展。低空经济(依托于低空空域,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是“十五五”期间最值得关注的细分领域。
表1 我国“十五五”期间及未来构筑具备产业新优势的产业新赛道
总而言之,企业管理者应该从长远布局,从未来新支柱产业中的新赛道中,发掘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寻找企业增长的下一片蓝海。

相关书籍
责任编辑 | 郑琳琳
部门领导 | 宁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