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酒店权益缩水:浦发、建行领衔,还能薅哪些羊毛?

信用卡酒店权益缩水,浦发、建行等银行纷纷调整,预订难度加大,免费权益减少。

原文标题:浦发、建行纷纷缩水,信用卡酒店权益还有哪些?

原文作者:蓝翼说

冷月清谈:

随着人们对信用卡酒店权益的关注,银行在这方面的策略却越发谨慎。浦发银行合作酒店数量大幅减少,北京、杭州地区选择有限,长沙甚至无酒店可选。建行大山白、平安Safari卡等也面临类似情况。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疫情对旅游业带来的冲击。疫情期间的预售房券模式、旅游景点网红化趋势,导致酒店价格体系波动,银行维持权益成本上升。招行通过灵活的价格策略和免费取消政策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然而,更多银行选择缩减权益。浦发泛海钓鱼台酒店被下架后又出现在高端酒店兑换列表中,且取消了早餐。建行大山白也下架了高价值酒店,并采用“抢酒店”的方式,损害了用户体验。平安Safari卡取消了免费接送机服务,改为收费66元每次。

目前,交行、兴业和浦发的酒店权益仍为免费入住,但浦发预订体验不佳。招行预订体验最佳,部分酒店支持当天预订和灵活取消。中信银行支持提前72小时取消,兴业运通行悠和交行的世界之极和钻石卡也有较为合理的取消政策。

怜星夜思:

1、除了文章提到的这些银行,其他银行的信用卡酒店权益有啥变化?大家最近用过哪些还不错的?
2、酒店价格波动这么大,银行维持信用卡酒店权益的成本肯定很高,未来这些权益会不会进一步缩水甚至取消?
3、现在很多酒店都开始注重会员体系,信用卡酒店权益和酒店自身的会员权益冲突怎么解决?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兼顾两者?

原文内容

春天来了,又到了出门踏青的季节,这几天各大 OTA 平台在推酒店套餐优惠,后台也有不少读者问,信用卡的酒店权益是否有更新。看来虽然银行纷纷在酒店权益上动刀,但持卡人还是比较青睐这种比较「硬通货」的权益啊。

距蓝翼上次整理信用卡的酒店权益又过了挺长时间,今天就再来聊聊这个话题吧。应该说这段时间里,银行对酒店权益越来越谨慎的态度没变。以浦发银行为例,其合作酒店数量大幅缩减,北京和杭州两地的可兑换酒店已所剩无几,长沙地区甚至出现了无酒店可选的状况。

不止浦发,建行大山白以及平安 Safari 卡等多家银行的信用卡产品也都面临相似的情况。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年来信用卡酒店权益的全面收紧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吧。

发生了什么


众所周知,银行通常并不会会直接与酒店合作,而是通过代理商进行对接,例如臻客、真闲和龙腾等。其中,臻客因浦发超白金卡和运通白金卡而备受关注。随后,其他代理商看到商机也纷纷加入竞争行列。

然而疫情前后旅游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求的急剧压缩和快速释放,让酒店原本相对稳定的价格体系开始被打破,一方面疫情期间开启的预售房券模式,让酒店尝到甜头的同时,也被卷入了电商平台的价格中,不得不跟随平台的促销节奏来调整价格;另一方面,旅旅游景点的网红化趋势,让酒店客流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旺季的网红酒店一房难求,跟随市场调整的酒店的价格也往往更难预测。

这些变化对于一般按照年度来采购酒店权益的银行来说可不是好消息。为了维持之前的服务,银行不得不付出更高的成本预算。当然也有更好的办法,那就是跟着市场改变,比如招行凭借早期的布局,以灵活的价格策略应对市场变化,部分酒店还支持免费取消,值得点赞。

但更多的银行,在没有办法短期内改变供应链结构的时候,只能从成本考量来实施「温暖」啦,比如大家怨声载道的浦发——

浦发的酒店权益不断缩水,以杭州为例,普通级别的泛海钓鱼台酒店一直是个标杆,但浦发却悄悄将其下架,随后在高端酒店中又见到了它的身影(不过高端酒店需要用 2 个房晚来兑换)。此外,尽管高端酒店在 2016 年推出时说明包括早餐,但到了新规则中,却变成了不包早餐,真让人失望。


此外,建行大山白也进行了调整,低调地将高价值酒店的选项下架了。更令人吐槽的是,还引入了「抢酒店」这种方式。蓝翼认为,凡是需要「抢」的权益都算不上好的权益,尤其对于高端卡来说,银行在引入「抢」的机制时更要慎重。因为「抢」的形式本身意味着可能有外挂干预,普通消费者很难通过正常渠道获取。另外大山白的酒店从 200 元 变成 398 元,而且还不是每家酒店都能预订到,只能认为吃相略难看咯。


最后要说的是平安的 Safari —— 虽然这几年酒店的数量有所调整,但这两年已趋于稳定。然而,平安的免费接送机服务被取消,改为每次收费 66 元……叹气。另外有读者反馈说平安大白金的 4 次 399 元酒店有些坑,大家有用过的体验如何,欢迎留言里说说?


结语


照例蓝翼更新了今年的信用卡-酒店表格,工行君子卡超纲了——要私人银行达标——因此没放进去。新增了平安的大白金(需要选择酒店权益),另外兴业的运通行悠也略微上涨了消费额,对于酒店目录也有调整。



总的来看,浦发、兴业和交行都是免费入住,权益本身价值感比较强,但浦发的 bug 前文也说了,不再吐槽……预定便利性上,招行的体验仍然是最好的,尤其是部分酒店可以当天预定,很加分。最后是取消规则,最好的还是招行,部分酒店可以提前 1 天或者三天取消,其次是中信银行的提前 72 小时,然后是兴业运通行悠和交行的世界之级和钻石,其它的取消规则略差。


大家在使用信用卡的酒店权益时,还遇到过哪些问题呢?欢迎留言分享。


  • 推荐阅读:
  • 上篇文章:

欢迎 关注 和 收藏 蓝翼的公众号

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起来!


“酒店价格波动这么大,未来权益会不会取消?”这个问题,我觉得要看银行的策略,如果他们觉得维持权益的成本太高,可能会取消或者缩水,但如果他们觉得权益可以吸引客户,也可能会保留。

我最近用了广发银行的,感觉还不错,可以兑换一些高端酒店的住宿,就是积分门槛有点高。

招行的感觉仍然是不错的选择,积分兑换也比较方便,关键是预订和取消都比较灵活,适合我这种行程不太确定的人。

我比较关注一些小众银行的信用卡,比如一些城商行或者农商行,他们的信用卡酒店权益有时候会有惊喜,可以关注一下。

我觉得也不一定,毕竟酒店权益也是吸引高端客户的一个重要手段,银行可能也会通过其他方式来平衡成本,比如提高年费或者限制兑换次数。

未来可能会有更精细化的运营吧,比如和一些特定的酒店集团合作,推出联名卡之类的,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也能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其他银行信用卡酒店权益有啥变化?”这个问题嘛,我觉得可以关注一些信用卡论坛或者公众号,他们会定期发布一些信用卡权益的更新信息,可以参考一下。

关于“信用卡酒店权益和酒店会员权益冲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建议可以先比较一下两者的权益,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或者可以尝试联系酒店客服,看看能不能叠加使用。

我觉得很有可能,现在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都不太好做,成本压力这么大,估计会把一些不赚钱的权益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