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训练视频重打光技术Light-A-Video:渐进式光照融合,一键提升视频质量

Light-A-Video技术实现免训练视频重打光,渐进式融合光照,提升视频质量和时间连贯性。

原文标题:视频版IC-Light来了!Light-A-Video提出渐进式光照融合,免训练一键视频重打光

原文作者:机器之心

冷月清谈:

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开发的Light-A-Video技术,是一种无需训练的视频重打光方法。它利用预训练的图像重打光模型和视频扩散模型,通过Consistent Light Attention(CLA)模块和Progressive Light Fusion(PLF)策略,实现了对视频序列的零样本光照控制。

Light-A-Video的核心优势在于无需训练即可高效实现视频重打光,避免了传统方法高昂的训练成本和数据稀缺问题。其创新的端到端流程,通过CLA模块增强跨帧交互,稳定背景光源,减少闪烁;PLF策略则通过渐进式光照融合,确保生成视频外观的时间连贯性。此外,Light-A-Video具备广泛的适用性,兼容多种视频生成框架,并支持前景序列重打光和基于文字描述的背景生成。

实验结果表明,Light-A-Video在多个评估指标上均优于现有方法,尤其在动作保留方面表现出色。未来,该技术将进一步探索动态光照处理,拓展其应用领域。

怜星夜思:

1、Light-A-Video无需训练即可实现视频重打光,这与传统的视频处理方法相比有哪些优势?除了降低训练成本外,还有什么潜在的应用场景?
2、CLA模块和PLF策略是如何协同工作,以确保视频重打光后的时间一致性和稳定性的?
3、文章提到Light-A-Video未来将致力于处理动态光照条件,你认为这将面临哪些技术挑战?对于视频内容创作而言,动态光照控制又将带来哪些新的可能性?

原文内容

图片
AIxiv专栏是机器之心发布学术、技术内容的栏目。过去数年,机器之心AIxiv专栏接收报道了2000多篇内容,覆盖全球各大高校与企业的顶级实验室,有效促进了学术交流与传播。如果您有优秀的工作想要分享,欢迎投稿或者联系报道。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本文作者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其中第一作者周彧杰为上海交通大学二年级博士生,师从牛力副教授。


图片

数字化时代,视频内容的创作与编辑需求日益增长。从电影制作到社交媒体,高质量的视频编辑技术成为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然而,视频重打光(video relighting)—— 即对视频中的光照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一直是这一领域的技术瓶颈。传统的视频重打光方法面临着高昂的训练成本和数据稀缺的双重挑战,导致其难以广泛应用。

如今,这一难题终于迎来了突破 —— 由上海交通大学以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研发的 Light-A-Video 技术,为视频重打光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502.08590

  • 项目主页:https://bujiazi.github.io/light-a-video.github.io/

  • 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bcmi/Light-A-Video


无需训练,零样本实现视频重打光

Light-A-Video 是一种无需训练的视频重打光方法,能够在没有任何训练或优化的情况下,生成高质量、时序一致的重打光视频。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充分利用预训练的图像重打光模型(如 IC-Light)和视频扩散模型(如 AnimateDiff 和 CogVideoX),通过创新的 Consistent Light Attention(CLA)模块和 Progressive Light Fusion(PLF)策略,针对视频内容的光照变化进行了一致性的优化,实现了对视频序列的零样本(zero-shot)光照控制。

其优势在于:

1. 无需训练,高效实现视频重打光:Light-A-Video 是首个无需训练的视频重打光模型,能够直接利用预训练的图像重打光模型(如 IC-Light)的能力,生成高质量且时间连贯的重打光视频。这种方法避免了传统视频重打光方法中高昂的训练成本和数据稀缺的问题,显著提高了视频重打光的效率和扩展性。

2. 创新的端到端流程,确保光照稳定性与时序一致性:CLA 模块通过增强跨帧交互,稳定背景光源的生成,减少因光照不一致导致的闪烁问题。PLF 通过渐进式光照融合策略,逐步注入光照信息,确保生成视频外观的时间连贯性。

3. 广泛的适用性与灵活性:Light-A-Video 不仅支持对完整输入视频的重打光,还可以对输入的前景序列进行重打光,并生成与文字描述相符的背景。而且不依赖于特定的视频扩散模型,因此与多种流行的视频生成框架(如 AnimateDiff、CogVideoX 和 LTX-Video)具有高度的兼容性。

CLA + PLF
确保光照一致性与稳定性

Light-A-Video 核心技术包括两个关键模块:Consistent Light Attention 和 Progressive Light Fusion。CLA 模块通过增强自注意力层中的跨帧交互,稳定背景光照源的生成。它引入了一种双重注意力融合策略,一方面保留原始帧的高频细节,另一方面通过时间维度的平均处理,减少光照源的高频抖动,从而实现稳定的光照效果。实验表明,CLA 模块显著提高了视频重打光的稳定性,减少了因光照不一致导致的闪烁问题。


PLF 策略则进一步提升了视频外观的稳定性。它基于光传输理论的光照线性融合特性,通过逐步混合的方式,将重打光外观与原始视频外观进行融合。在视频扩散模型的去噪过程中,PLF 策略逐步引导视频向目标光照方向过渡,确保了时间连贯性。这种渐进式的光照融合方法不仅保留了原始视频的细节,还实现了平滑的光照过渡。


Light-A-Video 整体架构设计


1. 利用视频扩散模型的时序先验,将原始视频加噪到对应的步数后进行去噪。在每一步的去噪过程中,提取其预测的原始去噪目标图片并添加上对应的视频细节补偿项作为当前步的一致性目标 图片

2. 将 图片 输入图片重打光模型(IC-Light),并利用 CLA 的双流注意力模块进行逐帧重打光,实现稳定的背景光源生成,作为当前步的重打光的目标图片

3. 在预测下一步的图片时,先利用 VAE 编解码器将图片图片从潜层编码空间解码到视频像素层面。然后通过引入一个渐进式随时间步下降的参数图片将两个目标进行线性外观混合后,重新编码到潜层编码空间获取混合目标图片。即 PLF 策略利用混合目标图片引导生成单步的重打光结果图片

当视频完全去噪后,Light-A-Video 能够获得时序稳定且光照一致的重打光视频。

高质量、时间连贯的重光照效果


为了验证 Light-A-Video 的有效性,研究团队基于 DAVIS 和 Pixabay 公开数据集上构建了其测试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Light-A-Video 在多个评估指标上均优于现有的基准方法,尤其在动作保留方面,该方法在保证原视频外观内容的基础上实现了高质量的重打光效果。


另外,Light-A-Video 能够在仅提供前景序列的情况下,实现背景生成和重打光的并行处理。

未来展望:动态光照与更广泛应用


之后,Light-A-Video 将致力于有效地处理动态光照条件,进一步提升视频重打光的灵活性与适应性。这一创新技术的出现,已然为视频编辑领域注入了全新思路。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与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Light-A-Video 必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大放异彩,为视频内容创作开辟更多可能性。


© THE END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
投稿或寻求报道:[email protected]

从学术角度来看,Light-A-Video的免训练特性使其更具普适性,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视频,而无需针对每个场景进行专门的训练。这对于处理一些缺乏训练数据的特殊场景,比如一些罕见的自然现象或者历史影像资料的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于快速原型设计和概念验证,加快新算法的开发速度。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为CLA模块负责“定方向”,PLF策略负责“稳步走”。CLA模块通过分析前后帧的关系,确定光照变化的趋势,避免出现忽明忽暗的情况。PLF策略则像一个精细的调光器,逐步调整光照强度,确保过渡自然流畅,不会出现突兀的变化。

用个不太严谨的比喻,CLA 模块像是视频的“防抖”功能,它可以消除背景光源的抖动,让画面更稳定。PLF 策略则像是“慢动作”功能,它将光照变化的过程放慢,让过渡更平滑,更自然。这两个功能结合起来,就能得到一个既稳定又流畅的重打光视频。

说到优势,首先当然是省钱省时间啦!传统的视频重打光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和计算资源,成本高不说,效果还不一定好。Light-A-Video这种零样本学习的方法,直接跳过了训练步骤,大大降低了门槛,对于个人用户和小团队来说简直是福音。至于应用场景,我觉得可以拓展到直播领域,实时调整光照效果,提升直播质量。

我认为最大的挑战在于计算效率。动态光照意味着每一帧的光照条件都可能不同,这需要模型进行大量的计算。如何在保证效果的同时提高计算速度,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此外,如何处理光照变化带来的阴影和反射等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难点。如果动态光照控制能够实现,那么对于电影制作、游戏开发等领域来说,将会带来巨大的变革。我们可以更加精细地控制场景的氛围和情绪,创造出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

动态光照控制的难点在于如何准确地捕捉和理解视频中光照的变化规律。现实世界中的光照变化非常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光源的类型、位置、强度,以及物体的材质、形状等等。如何将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并建立一个有效的模型,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这个问题能够解决,那么未来我们就可以在视频中随意地控制光照,创造出各种神奇的视觉效果,比如模拟日出日落,或者让人物瞬间从黑暗中走到光明中,想想就觉得很酷!

我觉得除了技术上的挑战,还需要考虑艺术上的表达。动态光照控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艺术问题。如何利用光照的变化来更好地表达故事、塑造人物,需要创作者的巧思和创意。如果只是简单地改变光照强度,可能会适得其反。动态光照控制为视频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也需要创作者更加谨慎地使用,避免滥用而导致画面失真或失去艺术性。

我觉得Light-A-Video这种“拿来主义”的思路很妙,它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预训练模型,避免重复造轮子。除了降低成本,还可以促进不同模型之间的互操作性和知识迁移。想象一下,未来也许可以将各种预训练模型像积木一样组合起来,构建更复杂的视频处理流程,想想就有点小激动呢!

CLA 模块的作用在于稳定背景光照,它通过跨帧注意力机制,可以有效地减少背景光源的抖动和闪烁,相当于给背景光照加了一个“稳定器”。而 PLF 策略则负责将重打光后的图像与原始图像进行融合,它采用渐进式的方式,逐步调整光照强度,避免光照变化过于剧烈,从而保证了时间一致性。这两个模块协同工作,共同确保了重打光视频的稳定性和流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