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ilot能否摆脱Cortana的命运?微软与OpenAI的合作出现裂痕,Copilot未来发展引人担忧。
原文标题:消失的 Cortana,桀骜不驯的 OpenAI?
原文作者:机器之心
冷月清谈:
怜星夜思:
2、除了技术方面的原因,Cortana的失败还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教训?Copilot应该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3、大家觉得除了OpenAI之外,还有哪些公司或机构的AI技术可以与Copilot整合?
原文内容
本文来自PRO会员通讯内容,文末关注「机器之心PRO会员」,查看更多专题解读。
目录
01. Cortana 落幕 2 年,Copilot 为何未能掀起波澜?
为什么微软放弃了 Cortana?取代 Cortana 的 Copilot只是雷声大雨点小?Copilot 的基本盘稳住了吗?...
1、2023 年 6 月,微软宣布将在年底停止支持 Windows 10/Windows 11 上的语音数字助理 Cortana,并开始大力推广 Windows Copilot。彼时,曾被微软寄予厚望的生产力助手在近十年历程中「黯然退场」,引起诸多唏嘘。
① Cortana 最初正式发布于 2014 年 4 月,微软将其定位为「跨平台智能个人助理」,旨在通过语音交互、日程管理和文件操作等功能重塑用户与设备的交互方式。
② Cortana 最初搭载于 Windows Phone 上发布,旨在与苹果的 iPhone 和虚拟助手 Siri 竞争,大约一年后,微软逐渐将虚拟助手推广到 Windows 10、移动设备,甚至 Xbox One,与微软生态深度捆绑。
③ 2015-2017 年间,因 Windows Phone 市场份额过低(2015 年仅 1.7%),移动端用户数据不足,导致其功能迭代停滞,语音识别准确率(约 85%)落后于竞品(Alexa/Alexa 达 95%),Cortana 智能音箱也因定价过高在 2017 年销量惨淡,进一步暴露移动端战略的失败。
④ 2018 年后,Cortana 更新频率锐减,新增功能仅限于 Office 套件集成(如语音生成 PPT 大纲)。微软内部对 Cortana 定位摇摆不定:早期强调「全场景覆盖」,后期被迫收缩至 Microsoft 365 生产力场景,娱乐功能(如音乐控制)被剥离。
⑤ 2020 年,微软宣布 Cortana 退出智能家居市场,并将其定位为「Microsoft 365 中的辅助工具」。2023 年,生成式 AI 技术(如 Copilot)的崛起,加速了微软淘汰 Cortana 的节奏:6 月宣布在 Windows 11 中移除独立应用,8 月彻底终止支持;Windows 10 用户也于 2025 年 10 月前失去该功能。
⑥ Cortana 的失败被归结为三点:技术路径依赖开源模型(Llama 3 性能落后自研 Phi 系列)、组织架构割裂(Azure/AI 部门协作低效)、以及未能适应「自然语言交互」趋势。
2、接入了 OpenAI 模型能力的 Copilot 作为 Cortana 的升级替代,其在发布之初就被微软寄予厚望,其产品矩阵在 2023 年爆发式扩张,2024 年后与微软生态深度整合。
① 2023 年 3 月,微软在 Build 开发者大会上宣布 Windows Copilot 集成于 Windows 11,提供系统级 AI 支持(如网页总结、设置调整),并首次提出「Copilot 无处不在」的战略愿景。
② 微软陆续推出了 Dynamics 365 Copilot、Microsoft 365 Copilot 和 Copilot for Power Platform、Copilot + PC 产品等产品。
3、微软试图用 Copilot 讲述的 AI 故事虽声势浩大,但市场表现却不如预期。2024 年度,除了 Copilot 收到大量用户差评,微软的股价也被英伟达反超。
① 许多客户抱怨 Copilot 的功能效率未能达到预期,认为 Copilot 的功能并不完善,甚至有客户表示其很多功能只是「华而不实的噱头」,实际应用场景有限,甚至最近一次消费者版 Copilot 的更新被内部员工批评「变笨」。
② 相比微软股价在 2024 年度年的变化「不温不火」(13.6%涨幅),英伟达的股价全年涨幅接近 2 倍,市值也超过了微软。
4、微软在决定用 Copilot 取代 Cortana 的战略很大程度上依赖对 OpenAI 模型能力的整合。然而,微软与 OpenAI 的合作关系也在逐渐发生微妙变化。两者的合作与竞争背后的原因与导火索吸引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表:Cortana 更新动作及微软与 OpenAI 合作关系变更节点不完全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