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Lab 因AI宣传和提价遭集体诉讼

GitLab因夸大AI功能及涨价策略 facing 多起集体诉讼,被指误导投资者。

原文标题:GitLab 及其高管屡遭起诉,原因是“误导性”人工智能炒作和价格上涨

原文作者:AI前线

冷月清谈:

代码托管平台 GitLab 及其高管在五个月内第三次面临诉讼,原因是涉嫌在AI功能和需求方面误导投资者。

最初的联邦证券投资者诉讼于2024年9月提起,指控GitLab高管夸大了AI采用率,并在客户需求方面误导投资者,尤其是在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GitLab 推出了AI功能套件“Duo”。

诉讼称,GitLab 高管向投资者保证客户会接受新的定价模式(高级产品价格上涨53%)和AI集成,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客户对AI功能的安全性、数据隐私和实际能力表示担忧,导致需求远低于预期。此外,价格上涨也导致客户流失,尤其是对价格敏感的中小型企业。

GitLab 在2024年7月推出的价格更低的“中小企业高级版”似乎也印证了此前提价策略的不合理性。

GitLab 自己的《全球 DevSecOps 报告》也显示客户对AI的采用持犹豫态度,但这并未传达给投资者。

怜星夜思:

1、GitLab 的AI功能 Duo 真的像诉讼中说的那么不堪吗?有没有实际用过的朋友分享一下体验?
2、GitLab 提价53%的底气是什么?真的是因为AI功能吗?
3、这次事件对DevOps领域的其他公司有什么影响?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的监管审查?

原文内容

   整理 | 华卫

五个月来,GitLab 或其高管第三次因涉嫌在 AI 功能和需求方面误导投资者而被起诉。

最初的投诉是一项联邦证券投资者诉讼,于 2024 年 9 月 9 日提交,随后于 2025 年 2 月 5 日进行了更详细的修订。不久之后,提起了两起衍生诉讼:一起于 2025 年 2 月 14 日提起 ,另一起于 2025 年 2 月 19 日提起。在衍生诉讼中,股东代表公司本身起诉高管或董事会成员,通常是因涉嫌管理不善或违反信托义务。

与旨在补偿投资者的证券诉讼不同,衍生诉讼寻求的是公司向个别高管支付救济金,同时进行管理改革。修订后的起诉书中的指控涵盖了从 2023 年 6 月 5 日到 2024 年 6 月 3 日这段时间,当时 GitLab 开始推出 Duo,这家代码托管公司将其描述为 “GitLab DevSecOps 平台中一套强大的人工智能功能”,用于 “建议代码、解释漏洞、预测价值流等”。据了解,GitLab Duo Chat 于 2024 年 4 月正式发布,Duo Enterprise 于 2024 年 8 月达到了这一里程碑。

但这三起诉讼均指控, GitLab 高管夸大了 AI 采用率,并在客户需求方面误导投资者:“在整个集体诉讼期间,GitLab 及其管理者,尤其是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Sytse Sijbrandij 和首席财务官 Brian Robins,大肆宣扬公司的人工智能功能推动了市场需求,通过其付费插件 GitLab Duo 提供了更多的盈利机会,并支持其最常用的付费产品(即高级产品)价格上涨 53%。”

GitLab 当时提供免费、高级和终极级订阅服务。2023 年 3 月 2 日,该公司宣布将从 2023 年 4 月 3 日起将其高级产品的价格从每个用户每月 19 美元提高到 29 美元,涨幅达 53%。根据修改后的诉状,当时 GitLab 大约 60% 的收入来自高级订阅。据称,管理层向投资者保证,客户会接受新的定价模式,并欢迎人工智能集成,但最终情况并非如此。

修订后的投诉称,“被告向投资者保证,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客户都会接受其新的定价模式和人工智能集成,并提供积极的客户评价,宣传公司的续约率和客户流失率,但事实上,市场对 GitLab 人工智能产品的需求与所宣传的大相径庭,部分原因如下:潜在客户对安全和数据隐私的严重担忧;GitLab 的人工智能功能并不具备所表达的能力;部署被推迟;当 GitLab 的人工智能功能提供给客户时,反馈大多是负面的。"

“因此,GitLab 在向客户群销售其新的人工智能功能方面举步维艰,并且由于价格敏感性,特别是中小型市场客户(约占其收入的 30%)的价格敏感性,GitLab 的净营业额出现下滑。”

同时,修改后的投诉指出,2024 年 7 月 1 日 GitLab 推出的所谓 “中小企业高级版”(SMB Premium Tier)每用户每月 19 美元的价格表明,将高级版的价格提高到 29 美元是不明智的。

2024 年 6 月,GitLab 发布了其第 8 次年度《全球 DevSecOps 报告》,该报告强调“围绕安全、开发人员生产力以及人工智能作为催化剂和潜在风险的作用的情绪不一”。

诉讼当事人观察到,GitLab 的调查显示,“客户不愿意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所有领域采用人工智能功能”,这与通过采访前员工获得的佐证一致。但据称,这种对人工智能的犹豫并没有传达给投资者。

参考链接:

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5/02/20/gitlab_thrice_sued/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访问 InfoQ 官网,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会议推荐

在 AI 大模型技术如汹涌浪潮席卷软件开发领域的当下,变革与机遇交织,挑战与突破共生。2025 年 4 月 10 - 12 日,QCon 全球软件开发大会将在北京召开,以 “智能融合,引领未来” 为年度主题,汇聚各领域的技术先行者以及创新实践者,为行业发展拨云见日。现在报名可以享受 8 折优惠,单张门票立省 1360 元,详情可联系票务经理 18514549229 咨询。


今日荐文




图片
你也「在看」吗?👇

之前用免费版的时候体验还不错,升到高级版之后能用Duo了,一些小功能还是挺方便的,省了一些时间,没觉得像诉讼里说的那么差。也可能我的使用场景比较简单,没遇到什么问题,不好评价太复杂的功能。

其他公司可能也会受到波及,但应该不至于引发大规模的监管审查。毕竟GitLab这次的事件比较特殊,跟其他的炒作AI概念的公司还是不太一样的。

其实GitLab的功能一直都在完善,除了AI功能,还有很多其他的改进和优化,只是大家关注点都在AI上。我觉得提价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我感觉这事情的影响挺大的,其他的DevOps公司应该会更加注重产品的实际价值,而不是一味的炒作概念。监管介入的可能性也很大,毕竟现在AI领域有点野蛮生长,需要规范一下。

我觉得GitLab Duo还行吧,可能诉讼有点夸大了,至少代码建议的功能对我来说还是挺有用的,尤其是在写一些重复性代码的时候。不过其他功能确实还有待改进,比如漏洞解释和价值流预测,感觉不太实用。

我觉得这次事件肯定会给其他DevOps公司敲响警钟,AI的宣传和推广,后面都会更谨慎。说不定其他公司也在观望,万一监管跟上了,那就得赶紧调整策略了。

个人感觉GitLab提价有点激进,AI功能的吸引力应该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涨幅。估计还是想趁着AI的热度捞一笔?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AI功能的研发成本比较高,所以GitLab才选择提价来覆盖成本。但提价幅度确实有些大,有点把用户当韭菜割的意思。

关于这个问题,我用过一段时间Duo,感觉功能是有一些,但跟宣传的差距不小。就代码补全来说,效果不如GitHub Copilot,安全扫描功能感觉也比较鸡肋,没发现什么实际问题,和静态代码分析工具差不多。建议想用AI辅助编程的还是等等看其他产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