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区政府访问清华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商智能制造发展

曹妃甸区政府访问清华大学,探讨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合作,共促区域产业升级。

原文标题:曹妃甸区政府一行来访,共谋智能制造布局新篇章

原文作者:数据派THU

冷月清谈:

2月27日,唐山市曹妃甸区政府一行访问了清华大学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双方就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清华方面介绍了研究中心、软件学院及大数据软件团队的整体情况,包括发展历程、研究方向、“清华数为”大数据系统软件栈,并详细介绍了工业物联网时序数据库管理系统IoTDB。

曹妃甸区政府表示,正在积极打造以低空经济、AI智能制造、数据算力等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希望引进先进技术和创新资源,并介绍了曹妃甸区的经济发展、招商引资规模以及“4+2+3”的现代产业体系。

双方就曹妃甸区数字经济发展、垂直领域大模型、工业企业具体场景解决方案、气象大模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企业代表分享了各自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实践经验和需求。

此次访问促进了双方相互了解和信任,为未来合作奠定了基础。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曹妃甸区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发展。

怜星夜思:

1、除了文中提到的低空经济、AI智能制造和数据算力,曹妃甸区还可以发展哪些新兴产业?
2、文章提到了工业物联网时序数据库管理系统IoTDB,这个系统在智能制造中具体有哪些应用场景?
3、如何进一步加强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曹妃甸区智能制造的发展?

原文内容


2月27日上午,唐山市曹妃甸区政府一行访问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本次会议由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软件学院副研究员刘英博主持,曹妃甸区科工局党组成员、大数据中心主任常秀岳,曹妃甸区科工局高新技术与合作股负责人左月,曹妃甸新城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樊立军曹妃甸招商集团、安道智工(唐山)科技有限公司、唐山曹妃甸区灿城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位企业代表,研究中心存储组负责人、软件学院副研究员黄向东,研究中心教育与技术交流中心主任何海洋等一同参会


首先,刘英博对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软件学院、清华大数据软件团队的整体情况进行了介绍,主要围绕发展历程、研究方向、“清华数为”大数据系统软件栈等几个方面展开。黄向东对工业物联网时序数据库管理系统IoTDB的定位、系统架构、行业应用案例 以及能力和性能优势进行了详细介绍。

随后,常秀岳表示,当前曹妃甸区正积极谋划打造一批以低空经济、AI智能制造、数据算力等为重点的产业集群,急需引进先进技术成果和创新资源,并对曹妃甸区的经济发展,招商引资规模以及“4+2+3”的现代产业体系等情况进行了介绍。


交流现场


交流研讨环节,双方就如何推动曹妃甸区数字经济发展、垂直领域大模型、工业企业具体场景解决方案、气象大模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企业代表们积极发言,分享了各自企业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实践经验和需求。

合影留念

此次参访活动不仅加深了曹妃甸区政府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之间的了解与信任,更为双方未来的合作指明了方向。双方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曹妃甸区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布局的蓬勃发展。


供稿:刘   纯
编辑:于腾凯
审核:金   涛


关于我们

数据派THU作为数据科学类公众号,背靠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分享前沿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创新研究动态、持续传播数据科学知识,努力建设数据人才聚集平台、打造中国大数据最强集团军。




新浪微博:@数据派THU

微信视频号:数据派THU

今日头条:数据派THU


楼上说的新能源确实不错,还可以考虑氢能产业,现在氢能很火,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我觉得可以考虑发展一下智慧农业。曹妃甸区本身就有农业基础,结合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打造智慧农场、智慧农业园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更符合现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

IoTDB可以用来实时监测和分析生产设备的数据,比如温度、压力、转速等等,帮助企业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提高生产效率。

供应链管理也可以用IoTDB,通过实时跟踪物料的运输和库存情况,优化供应链,降低库存成本。

还可以用在能源管理方面,通过监测能源消耗数据,优化能源使用方案,降低企业能源成本。

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也很重要,方便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共享信息和资源,提高合作效率。

我感觉新能源产业也挺适合的。现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曹妃甸可以利用地理优势,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

搞旅游也不错啊,曹妃甸有海嘛,可以发展滨海旅游,现在大家都喜欢去海边玩。结合VR/AR技术,打造一些沉浸式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

我觉得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扶持政策,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我觉得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交流活动,促进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

高校可以建立一些产学研合作基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企业也可以积极参与高校的科研项目,提供实际应用场景和数据,促进科研成果的落地。

我觉得还可以用于产品质量控制,通过收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分析产品质量的波动情况,及时调整生产参数,保证产品质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