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项目计划书撰写指南:从活动堆砌到成果导向,用5个问题构建框架,SMART原则锁定目标,3大工具验证成效。
原文标题:如何编制合格的公益项目计划书?社会工作者的必修课
原文作者:认识管理
冷月清谈:
书中提出了五个核心问题来重构计划书的底层逻辑:解决什么社会问题?服务对象是谁?满足何种需求?目标如何设定?实施路径如何规划?并以“外来媳妇就业技能培训”案例为例,展示了如何运用这五个问题进行项目设计。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投入-活动-产出-成果”四维模型进行目标管理,强调真正的成果是服务对象的变化,并提出了三个判定标准:主体特定性、效果可见性、价值持续性。并建议使用SMART原则制定目标:具体、可测、可达、相关、时限。
书中也提供了评估指标的三大科学工具:结果认定法、知晓度调查法、前后对比法,并结合案例进行了详细说明。
最后,书中提出了实施计划设计的三个铁律:目标锚定原则、颗粒度管理、实施可行性,并强调了项目计划书是成效承诺书,而非写作比赛。
怜星夜思:
2、如何说服那些“活动导向”的公益组织或个人,转向“成果导向”?
3、除了书中提到的评估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公益项目的成果?
原文内容
本文摘编自《打造品牌公益项目一本通》,作者:徐本亮,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
精心设计的项目方案为何频频被资助方退回?
-
服务对象参与度始终难以提升?
-
项目结项时总被质疑"只见活动不见成效"?
五个问题重构计划书底层逻辑
-
社会问题诊断:上海12万外来媳妇因技能缺失导致的就业困境
-
服务对象画像:精准界定为"有就业意愿、配偶户籍在沪的贫困女性"
-
需求价值分析:技能培训需求与就业市场缺口匹配度
-
目标体系构建:100%技能证书获取率+50%就业率的双目标
-
实施路径设计:整合12家培训机构资源,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成果导向的目标管理法则
-
投入:培训师资、教材开发、场地租赁
-
活动:组织100场计算机培训
-
产出:5000人次参与、3000份结业证书
-
成果:60%学员实现网络求职就业
-
主体特定性:自闭症儿童生活能力提升而非家长知识增长
-
效果可见性:通过"掌握4项自理技能"等指标量化呈现
-
价值持续性:就业率提升带来家庭经济状况改善
-
具体(Specific):"提高阅读兴趣"改为"80%儿童每月读1本书"
-
可测(Measurable):采用前后测对比法量化改变程度
-
可达(Achievable):结合机构能力制定50%-70%就业率
-
相关(Relevant):目标需直接回应服务对象核心需求
-
时限(Time-bound):明确在项目周期内达成节点
评估指标的三大科学工具
实施计划设计的三个铁律
A版本:"每月举办2次亲子活动"
B版本:"每周六上午9点,在社区活动室开展绘本阅读(20组家庭)+亲子游戏(30分钟)"
显然B版本通过细化时间、地点、内容、容量等要素,更易获得资助方认可。
-
要提前确认合作方书面承诺,不要"先拿钱再找伙伴"
-
要核算人力成本,不要忽略志愿者培训投入
-
要规划风险预案,不要回避执行难点
-
要安排实施团队参与设计,不要领导包办代替
为帮助大家正确撰写项目计划书,文末提供一份规范的项目计划书模板,指导大家如何正确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