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世界:我们更幸福了吗?

经济发展与幸福感并非简单的正比关系,人工智能和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需理性看待并积极应对。

原文标题:2025来临,世界会变得更好吗?

原文作者:认识管理

冷月清谈:

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我们是否更幸福?本文探讨了经济增长与人类幸福感的关系,指出虽然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能提升幸福感,但边际效应递减,且贫富差距加剧可能抵消幸福感提升。

文章还探讨了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它提升生产力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失业,甚至带来人类生存危机。此外,气候变化也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

最后,文章呼吁关注长期积极趋势,并运用经济学思维指导决策,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怜星夜思:

1、文章提到金钱可以买到爱情,你认同吗?爱情真的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吗?
2、人工智能会是人类的终结者吗?你觉得在未来,人工智能和人类会是什么样的关系?
3、除了人工智能和气候变化,你觉得未来人类还会面临哪些重大挑战?

原文内容

二三十年前的人们满怀希冀,但在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和教育变得更好的今天,人们却忧心忡忡,对未来充满担忧。


2025已至,世界会变得更好吗?或许我们可以站在更长远的角度,探讨经济增长与人类命运的关系。


常识君|有话说

来 源:本文摘编自《经济简史》,作者安德鲁·利,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12月出版。


01

经济增长了,我们却没有更加幸福?


从犁地到互联网,技术推动了经济活动的革命。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专业化在促进繁荣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你已经拥有了专业技术,你就会本能地知道为什么一个由专家组成的社会可以比一群通才组成的社会的人们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这个原则在国家之间和个人之间都是如此:贸易使各国能够专注于它们最擅长的领域,因此贸易是现代经济繁荣的核心。对于中国来说,贸易既是近几十年百姓摆脱贫困的一个关键原因,也是中国在全球舞台上发挥影响力一个关键原因。

人们很容易认为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理所当然的。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封建主义、殖民主义和奴隶制的压迫力量曾经支配着世界上许多人的生活。

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告诉我们,以天花病为例,由于人类的进步,这种一个世纪就导致5亿人死亡的疾病现在已经成为过去时。

平克指出,由于更好的饮食和更多的学校教育,人类的智商分数上升得非常快,以至于今天普通人的得分比一个世纪前98%的人都要高;一个普通欧洲人被谋杀的概率不到500年前的十分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对性别、种族和性的态度变得更加包容。在几代人的时间里,抽水马桶、冰箱、空调和洗衣机已经从奢侈品变成了必需品。

但经济增长真的让我们更幸福吗?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研究了早期关于生活满意度的跨国调查,并得出结论:超过某一点,更多的钱并不能让人们更幸福。直到21世纪的前10年,新的调查研究表明一直被奉为圭臬“伊斯特林悖论”并不成立。现在的相关理论认为:在一个国家内部,收人越高的人越幸福,而在不同国家之间,高收入国家的人更幸福。

除了幸福感,这些新的调查数据还表明,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收人高的人更有可能说他们休息得很好,受到了尊重,更频繁地微笑和大笑,吃的食物也更美味。收人高的人以及那些生活在收人高的国家里的人不太可能说自己遭受着身体上的痛苦、无聊或悲伤。在国家内部,收人高的人更有可能说他们经历过爱。对不起。金钱可以买到爱情。
虽然金钱可以买到更多的幸福,但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则仍然成立。因此,在过去的一代中,许多国家不平等现象的加剧可能对幸福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支持收入再分配的福利国家和累进税的最佳论据之一是:一美元给那些本来就没有很多美元的人带来了更多的快乐。

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甚至大于国家内部的收人差距。西欧现在的平均收人为每天109美元,而拉丁美洲的平均收入仅为每天 39美元,非洲的平均收入仅为每天10美元。普通美国人一个月的产出几乎与尼日利亚人平均一年的产出一样多。推动非洲经济增长的一个因素是城市化,因为当人们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时,他们的生产率往往会提高。然而,非洲大陆目前只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其中一个原因是,非洲的土地所有权往往不明确,这使人们不愿意投资住房,也限制了城市政府提高财产税收入的能力。厘清土地所有权制度听起来平平无奇,但这对于非洲未来的繁荣来说至关重要。

不平等的加剧并不是产生经济担忧的唯一原因。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对身份经济学的研究强调了考虑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重要性。不同于将工作唯一目的定义为赚取收入来消费的标准的经济模型,身份经济学提醒我们,许多人的身份是以他们生产的东西为中心,而不是他们所消费的东西(我们更有可能问刚认识的人“你是做什么的”,而不是“你买了什么”)。因此,当技术和贸易的双重力量夺走了发达国家工厂的工作岗位时,告诉苦苦挣扎的中产阶层电视机正变得越来越便宜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安慰。

02

来自人工智能的挑战


新技术一直伴随着令人恐惧的失业预测,最终的挑战来自人工智能。OpenAI的 ChatGPT 可以调试计算机代码,编写公司声明,总结新的科学进展。就像燃煤蒸汽机和电力一样,人工智能最终会带来变革。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可能会提高平均收人,但这也意味着许多工作可能会像电话总机操作员和灯塔管理员一样消失经济学提醒我们,一项技术变得越便宜,就有越多的公司可能采用它——收益会累积到那些拥有机器的人的身上。 

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威胁。在某种程度上,智能机器很可能在所有的任务上都胜过人类。不久之后,它们的能力和我们之间的差距就会像我们和家里宠物之间的差距一样。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这些机器必须与我们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并愿意与人类和平共处。 


围绕人工智能风险的讨论大多集中在“坏”结果上,包括错误信息、算法歧视和自动化导致的工作岗位消失。但另一个危险来源是发生灾难的可能性。一旦人工智能超过人类智能,机器可能会迅速地超越我们,就像计算机在国际象棋和围棋等棋类游戏中的表现一样。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最后的发明。

我们不可能知道在这个被科学家称为“奇点”的过渡点之后会发生什么:未来是会更像《星际迷航》还是《终结者》?生产力是会给每个人带来安宁的生活,还是超级智能机器会认为人类是多余的?
人工智能专家研究人员的一项调查发现,中位数的研究人员预计奇点(指在未来某个时刻,技术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达到一个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之后,技术进步的速度会变得极快,超出人类的理解和控制能力)将在2059年出现。中位数的研究人员认为,出现“极坏结果(如人类灭绝)”的概率为5%。三分之二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认为,社会应该更加重视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因为很小的灾难概率也会带来巨大的成本。

“流氓”人工智能可能是对人类未来最大的长期威胁,但另一个关键的脆弱性来自气候变化。我们不知道未来会排放多少碳,也不知道地球将如何应对。进一步的不确定性来自潜在的逆反馈循环,例如格陵兰冰盖的融化或亚马孙雨林的消失。 

当我们在个人生活中面临小概率的灾难时,经济学思维提醒我们购买保险——每年支付一小笔保费,以防止我们的房屋可能遭受的损失或者主要收人来源断绝。同样在人类面临风险的情况下,我们现在应该在合乎道德的人工智能以及减少碳排放上投入适量的资金,并减少其他的生存风险,包括生物恐怖主义和核冲突。避免灾难将使人类能够使用经济学工具来解决更平凡的问题。

03
我们能做点什么?

经济学的故事也是创新的故事。

经济学家麦克斯·罗瑟曾观察到,新闻报道的频次决定了新闻的覆盖面:周刊、日报、社交媒体的关注点都大为不同。但是如果我们有一份每50年出版一次的报纸呢?罗瑟认为,这样一份报纸更有可能讨论长期的积极趋势。如今,一份50年出版一次的报纸头版可能会报道全球儿童死亡率从14%降至 4%,或者服务业就业如今占全球所有就业岗位的绝大多数……

我们不妨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并更多地了解一点历史和经济学。

当你看世界地图时,回想一下大陆的形状,看一看大陆的形状是如何影响决定谁殖民谁的。当你看到一面镜子时,想想它的发明是如何创造消费文化的。当你使用大科技平台时,考虑一下你是如何高效地使用线上支付方式而不是现金。你要认识到你幸运地生活在了一个大多数人都能上学、接种疫苗和上网的时代。

我们大多数人不会成为经济学研究者,所以经济学最大的贡献是帮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在做一个棘手的决定时,我们要权衡成本和收益。考虑机会成本——你放弃了什么;考虑边际效应——自己是否还有一件东西值得拥有;不要忘记外部性——你的决定对他人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从教育到创业,从社交到股票市场,经济学可以帮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

图片

【延伸阅读

发布人 |余伊羿

责任编辑 | 郑琳琳  

部门领导 | 宁姗


点个“在看”,与世界分享你的态度!

我认为还有社会伦理问题,比如基因编辑、生物技术,这些技术发展太快,伦理规范跟不上,很容易出问题。还有就是网络安全、信息安全,这些都挺重要的。

不同意。爱情是精神层面的东西,用金钱衡量太俗了。钱可以买礼物,买浪漫,但买不到真心和长久的陪伴。

从历史来看,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阵痛,但最终都会推动社会进步。AI也一样,与其杞人忧天,不如积极探索如何与AI共存,发挥它的优势,弥补我们的不足。

emmm,有点道理但又不完全对。有钱确实能创造更好的恋爱条件,不用为柴米油盐发愁,可以有更多时间享受二人世界。但这只是基础,爱情本身还是需要经营和付出的。

我觉得最终还是要看人类自己。如果我们能合理利用AI,让它成为我们的工具,那未来还是光明的。但如果滥用或控制不好,那就危险了,真有可能像终结者那样。

不好说,现在AI发展太快了,有点科幻电影那意思了。要是真发展到强人工智能阶段,确实不好预测。希望未来是人机和谐共处吧,而不是像电影里那样打起来。

还有就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崩溃,这些都是潜在的威胁。看过一些纪录片,触目惊心。

我觉得资源短缺会是个大问题,人口还在增长,资源就那么多,迟早不够用。能源危机、水资源短缺,想想就头疼。

我觉得吧,这话得两头看。钱确实能买到一些陪伴、关注,甚至一些人眼中的“爱情”,但这些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关系,又能有多少真心呢?真正的爱情应该无关金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