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中信信用卡高端卡权益缩水,接送机、贵宾厅、延误险受影响,或预示着银行信用卡策略转向普惠。
原文标题:新年送「温暖」,这次是宇宙行和中信。
原文作者:蓝翼说
冷月清谈:
工行方面,大白金卡权益几乎全线下降:接送机服务次数减少,机场、高铁贵宾厅次数减少且部分等级取消携伴,快速安检通道权益拆分。此次调整主要影响携家带口的中产客群,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端卡的吸引力。
中信银行方面,联名顶级卡的延误险理赔条件更加严格,需要每月消费满5万元才能触发,且同行人理赔次数合并计算。此外,“36+1”权益也进行了调整,体检权益仅限本人使用,酒店权益兑换次数减少,龙腾卡权益则变化不大。
总体来看,两家银行都在收紧高端卡权益,控制成本,避免权益被滥用。未来信用卡市场可能更注重普惠性活动,吸引入门客户。
怜星夜思:
2、面对高端卡权益缩水,大家会选择降级卡片或者注销卡片吗?
3、文章提到卡组织在权益和活动方面比银行更积极,大家觉得未来卡组织会取代银行在信用卡领域的主导地位吗?
原文内容
新年伊始,蓝翼一边忙着码字写年度申卡攻略,一边期待着哪家银行能上点新活动。
结果出乎意料,迎来的又是两个「温暖升级」。其中工行的调整有些出乎意料,大白金几乎全军覆没……咱们就先来说说吧。
工行:大白金全军覆没
工行:大白金全军覆没
年前那篇文章下面,工行大白金还被不少读者提及,觉得宇宙行的高端卡还是比较稳。但是昨天传出来的消息则是出人意料,大白金几乎全军覆没,真是事事难预料啊。
我们先来看看流传出的 2025 年权益:
工行大白金
-
接送机:
-
M5、M6 等级被砍了一次商务车
-
M7 和 M7+ 等级被砍了一次商务车和一次舒适车
-
机场高铁贵宾厅:
-
M3 从 6 次直降到 1 次
-
M4 从 6 次降到 3 次,但是不能携伴!不能携伴!不能携伴!也就是传说中的「妻离子散」。蓝翼觉得工行大白金好多都是携家带口的中产客群吧?这样调整伤不起啊……
-
M5 也从 10 次降低到 6 次,同样的「妻离子散」!无力吐槽。
-
M6 可携伴每自然月 1 次,但是大家都知道家庭出游的时候是去程+回程都需要用休息室,说实话也限制很多
-
而 M7 和 M7+ 也有减少,蓝翼觉得略不尊贵。
-
快速安检通道
-
2025 年分为两个适用领域——机场和高铁,不过蓝翼认为高铁的比较没用,就是提前 15~20 分钟进站候车;而机场权益的相对于高铁的要有用很多,比如机场权益+龙腾吃饭权益,完美组合!
蓝翼认为,在银行普遍削减信用卡权益部门预算的大环境下,工行也难以幸免。不过这次的刀法有些不够精准,出于成本的考量砍权益大家都能理解;但最好的调整是在维持用户的场景需求的前提下,削减数量或者提高门槛,而不是把场景砍掉。希望宇宙行未来下刀的时候能够再仔细斟酌下?
中信:延误险和 36+1 通通缩水
中信:延误险和 36+1 通通缩水
先来看看延误险:这次主要是联名顶级卡延误险「暴跌式」缩水,本月消费需满足 5 万元人民币方可触发有效期从下个月 1 号到最后一天的保险。也就是说,如果你不用这张卡消费,那就基本废了。可是,又有多少用户能满足「每月 5 万元」这个超高条件呢?
另外,同行人理赔次数合并计入购票人的年度理赔次数,不再单独计入同行人的年度理赔次数。这点对以家庭为单位飞的人来说比较尴尬?
最致命的还是最后一条:「原定航班计划起飞前 4 小时(含)内被取消或发生备降后,乘客需搭乘航空公司安排的保护航班(如没有安排则改签 24 小时内)且满足相应延误时常才可获得相应赔付。除此外所有改签都不享有航延险权益」——这条的意思是,需搭乘航空公司安排的保护航班才可获得相应赔付,这堵上了很多「空子王」的窟窿……
再来看看 36+1 权益,蓝翼只列出比较重要的供大家参考:
-
体检:
-
2025 年 2 月 17 号起,只限本人使用,且每年限预约 1 次
-
酒店:
-
2000 元/3600 元年费的信用卡,每人每年可兑 6 晚,每月可兑 2 晚
-
980 元/480 元年费的信用卡,每人每年可兑 3 晚,每月可兑 1 晚
-
蓝翼觉得:原本限的是卡数,现在限的是户数,哎……
-
龙腾:
-
2025 年 2 月 17 号起,主卡每次携伴限 1 人次,倒是不影响?
总的来说,中信也填补了许多漏洞,大家且用且珍惜吧……
结语
结语
经历了过去几年的调整,信用卡高端缩水,向普惠类活动转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难看出,银行对高端卡的定位就是「花钱买权益」,无论是直接掏年费,还是以足够的消费额来换取权益,基本逻辑就是真金白银买,银行不再会为了规模而砸钱补贴,可能的玩卡漏洞也越来越少。
看懂这个逻辑,也就明白了高端卡权益调整的目的,要么是提高权益门槛——平衡成本与收益;要么是封堵漏洞,避免权益被滥用。对于持卡人来说,也只能放平心态,有需求就用,没需求也没必要强薅。
而另一边,银行则是在通过低门槛、高频的活动,试图吸引入门客户。但蓝翼觉得除了日常返现活动外,其它鲜有亮眼的。反倒是卡组织在权益和活动方面,更愿意投入。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运通、万事达卡,都在努力丰富中国市场的权益内容,频频上新,而银联则是发挥国民性的优势,在普惠性方面着力下功夫。与之相比,各家银行倒是需要加油了哦。
大家对于信用卡未来的趋势怎么看?也欢迎留言里说说呀。
-
推荐阅读:
-
上篇文章:
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