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 InTech 奖 2025 启动:面向青年学者和博士生,助力科研梦想

蚂蚁 InTech 奖 2025 启动,设科技奖(青年学者)和奖学金(博士生),聚焦AI、具身智能等方向,助力科研。

原文标题:青年科研人看过来!2025“蚂蚁InTech奖”来了

原文作者:机器之心

冷月清谈:

“蚂蚁 InTech 奖”2025年度正式启动,奖项全面升级,提供“青年学者-博士生”全周期支持。奖项包含面向博士学位未满10年的青年学者的“科技奖”(20万元/人),以及新增的面向计算机相关专业在读博士生的“奖学金”(5万元/人)。聚焦通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数字医学、数据处理与安全隐私四大方向,实行提名推荐制,由国家级学术单位、院士专家等推荐,外部指导委员会参与终审。申报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31日,结果将于9月11日外滩大会上揭晓。

怜星夜思:

1、蚂蚁 InTech 奖除了奖金,还有哪些吸引青年学者的地方?
2、如果让你来申请蚂蚁 InTech 奖学金,你会选择哪个方向的研究?为什么?
3、你认为企业设立科技奖项,对整个科研环境会带来什么影响?

原文内容

机器之心发布

蚂蚁 InTech 奖


亲爱的科研追梦人:


第二届 “蚂蚁 InTech 奖” 正式开放提名推荐通道了!继首届圆满举办后,今年蚂蚁的奖项全面升级,除了继续为青年学者提供 20 万元/人的 “科技奖” 资助,还首次增设了 5 万元/人的博士生 “奖学金”,提供对 “青年学者-博士生” 的全周期支持,全力护航您的科研梦想。


还记得去年上海外滩大会 10 位青年学者摘得首届 InTech 奖荣誉的场景吗?他们的人工智能、数据处理、安全与隐私等成果,如今已有部分应用到产业前沿。首届奖项吸引了近百位学界泰斗参与推荐,两院院士和世界顶级学者同台见证。


今年,蚂蚁聚焦四大核心方向:通用人工智能(AGI)技术具身智能技术数字医学技术数据处理与安全隐私技术。这些方向不仅是全球科技角逐的 “主战场”,也是蚂蚁集团长期深耕的创新高地。


在这些方向上,蚂蚁期待见证更多青年科学家的突破性成果。


在奖项设置上

提供青年学者-博士生的双轨激励


“蚂蚁 InTech 科技奖”


面向全球高校或科研院所从事计算机相关领域科研工作,且获得博士学位未满 10 年的中国青年学者,每年遴选不超过 10 人,每人获 20 万元奖金,其推荐人可获 “卓越推荐人” 荣誉。今年还新增 10 位 “Future” 学者荣誉,颁发证书及奖杯激励。


全新 “蚂蚁 InTech 奖学金”


全球计算机相关专业在读中国籍博士生可申请,每年遴选不超过 10 人,每人获 5 万元奖金,助力其在读期间的科研攻坚,鼓励他们勇攀科研高峰,解决计算机领域有价值的技术难题。


奖项实行提名推荐制

外设指导委员会参与终审


单位/同行专家推荐即可参与:可由国家级学术单位、学会、学术团体,或两院院士、海外院士及符合相应职称要求的同行专家推荐。


奖项外部指导委员会成员将参与奖项终审,并对奖项评审结果负责。其成员包括(按首字母进行排序):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 陈纯;

美国科学院、工程院、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 Michael I. Jordan;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顾问、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张宏江;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 郑海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郑纬民;

南京大学教授 周志华等。


即日起可线上申报


1、申报时间截止日为 2025 年 7 月 31 日 24 时,评选结果将于 9 月 11 日在上海举办的 2025Inclusion・外滩大会颁奖典礼上揭晓。


2、登录蚂蚁 InTech 奖官网 (www.antresearch.com/cooperation/InTech 或扫描下方长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详细了解奖项章程、申报指南及推荐表。



青年学者的每一个奇思妙想,都可能改变未来科技图谱。无论是在读博士生还是科研工作者,蚂蚁相信,每一个在科技路上奋斗的你,都值得被关注和支持。


现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立即申报,让蚂蚁为你的科研梦想加油!

👇

我会选择具身智能方向。现在人工智能都在往更实际的应用方向发展,具身智能就是让AI从虚拟世界走向现实世界,潜力巨大。而且这个方向也比较新,容易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我个人更看好数字医学方向。人口老龄化是全球趋势,医疗健康领域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利用AI技术提升医疗效率、改善诊疗效果,既有社会价值,也有商业前景。感觉更容易做出 impactful 的研究。

除了真金白银的奖励,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蚂蚁提供的平台和资源。获奖者有机会与行业大咖交流,甚至可以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场景中,这种产学研结合对于青年学者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楼上说的没错,学术圈有时候容易象牙塔化。InTech 奖背后是蚂蚁集团的产业资源,能让科研成果真正落地,避免那种“发表即巅峰”的尴尬。而且,这个奖项的声誉也在逐渐建立,获得认可本身也是一种激励。

我觉得企业设立奖项,可以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企业这个平台更好地转化和应用。同时,企业也可以将实际问题反馈给学术界,引导科研方向,实现双赢。

作为一名在读phd,我觉得数据处理与安全隐私方向更实在。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能在数据安全方面有所突破,既能保证技术安全,又能促进技术发展,一举两得!

个人认为,企业设立奖项,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人才争夺。优秀的青年学者是稀缺资源,企业通过奖项可以提前锁定人才,为未来的发展储备力量。虽然听起来有点功利,但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

个人觉得,InTech 奖的评审委员会阵容也很重要,都是院士级别的专家,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对青年学者未来的发展肯定有帮助。而且入选后,相当于进入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圈子,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企业设立科技奖项,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增加了科研经费的来源。政府的科研经费毕竟有限,企业的加入可以有效缓解资金压力,让更多有潜力的项目得到支持。但是,企业设立奖项容易受到自身利益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研究方向过于集中在应用型研究上,基础研究可能会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