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解析情绪的理性本质与运作机制,助你解读情绪信号,将其转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
原文标题:情绪说明书:现代人的自我成长指南
原文作者:认识管理
冷月清谈:
怜星夜思:
2、文章中提到“情绪原本就是暂时的,就像信号系统一样“,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让负面情绪“常驻”?
3、文章中说“情绪希望我们把前额叶皮层的开关重新打开”,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重新开启“前额叶皮层开关”,避免做出冲动的决定?
原文内容
当情绪的浪潮汹涌来袭时,人们的行为往往会失控,难以继续前行。此时,我们需要在内心进行深度的自我反思与调整,精准校正情绪所传递的信息。通过深入剖析情绪的理性本质与内在运作机制,我们能够学会正确解读情绪信号,并掌握驾驭情绪的方法,从而让情绪成为助力我们前行的力量,而非阻碍。
情绪向我们发出信号,给予我们能量,促使我们去做该做的事,以接近我们的目标。当情绪运作良好,我们能正确解读情绪信号时,情绪会成为我们的向导,帮助我们有效地保护自己、克服障碍、哀悼失去的东西,也会让我们在离愿望更近一步时感到快乐。不过,当我们在人生某些领域陷入停滞时,情绪信号会发生扭曲,变得难以解读。这些情绪让我们心灰意冷,或让我们长期焦虑、沮丧、绝望或羞愧,让我们只想“熬过”每天的生活,而不是“享受”生活中的每时每刻。
如果我们想知道如何从情绪的困顿中走出来,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当自我之轮运转良好时,情绪是如何运作的。
情绪是理性的
我们日常经历的很多情绪,比如快乐、悲伤、害怕和沮丧,对我们来说熟悉到不能再熟悉,所以我们很少停下来思考这些情绪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我们知道这些情绪是积极的或消极的,强烈的或微弱的,熟悉的或让人迷惑不解的。我们也知道,如果处理不当,这些情绪可能会给我们带来麻烦。我们还知道,挥之不去的负面情绪会让我们痛苦不堪。
经过多年的进化,哺乳动物的情绪逐步具备了以下作用:帮助动物持续学习环境中哪些有益的东西可以接近,哪些危险的东西需要避开。为了知道该接近什么、避开什么,我们需要记住遇到了什么东西以及结果如何。
如果我们吃了某种浆果后生病,我们就需要记住这种浆果的样子,下次不再吃它。我们可以看到大脑中记忆和情绪之间的关联:杏仁核是大脑处理情绪的核心部分,它与主要负责学习和记忆的海马体的连接最为紧密。到目前为止,我们知道情绪是有目标的(让我们实现愿望),情绪会发出信号(我们会记住信号),然后激发我们采取行动。在图4-1中,你可以看到哺乳动物的情绪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个图适用于所有哺乳动物。
与我们常用的“情绪化”(emotional)一词相反,情绪(emotion)从根本上来讲是理性的。当情绪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时,我们的非理性程度会加强,而非理性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和财务上的损失。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情绪与理性是对立的,但实际上,只有情绪运作良好了我们才能理性行事。
在人类身上,情绪还多了一个组成部分。请观察图4-2,你会注意到,在情境和信号之间,有一副眼镜(透镜)代表着我们的构念或信念。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根据心理学家基思·奥特利(Keith Oatley)和P.N.约翰逊–莱尔德(P. N. Johnson-Laird)影响深远的情绪认知理论,认知评价(构念或信念)在大脑的情绪生活中扮演主要角色。这意味着,当我们遇到某件事情时,大脑必须对其进行解读,并通过“透镜”来看待这件事情。
对人类来说,决定我们对情境产生何种情绪的是我们的构念或信念。面对同样的情境,例如环境灾难,一些人会愤怒(对政客和否认气候变化者感到愤怒),一些人会悲伤(认为环境灾难会不可避免地让人类付出生命的代价),一些人会恐惧(担心自己和亲人将遭遇不幸),另一些人则积极行动(认为这是向受困群体伸出援手的机会)。同样的情境会让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情绪,进而采取不同的行动。与人类不同的是,其他哺乳动物一般会对同样的情境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这种看待情绪的方法有一层有趣的含义,那就是如果没有目标或愿望,可能也就没有情绪。我们常常认为只要醒着就有情绪,或者情绪来得毫无缘由,好像它们是有我们家钥匙的熟人,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想待多久就多久。情绪这种看似不可捉摸的特性会让我们感到无能为力,负面情绪更是如此。实际上,当我们偏离目标时,负面情绪就会出现,而一旦回到实现目标的轨道上,负面情绪就会消失。情绪原本就是暂时的,就像信号系统一样。交通信号灯如果总是亮红灯或绿灯,就会失去它的功能和作用。
弄清楚情绪出现的缘由、停留多长时间,以及它们出现的目的,我们就能让情绪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也就是帮助我们实现愿望。我们可以把情绪当作来帮忙的朋友,任务完成后也可以预测它们什么时候离开,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有我们家钥匙且出没无常、难以捉摸的熟人。要说明人类如何健康地处理情绪,我们首先要解答一个大家很容易想到的问题:如果情绪真的是理性的,并且是以习得为基础的,那么为什么它们会背上非理性的坏名声?为什么我们非常生气或害怕的时候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情绪为何声名狼藉
为了帮助我们理解情绪是如何变得“声名狼藉”的,我们来看一看生气、害怕、难过和高兴这四种基本情绪。每种情绪都是由与目标相关的不同情境引发的,每种情绪都希望我们采取不同的行动,从而理性地让我们离目标更近一步(见图4-3)。
到目前为止,情绪的反应是非常理性的。对于瞬间从情境进入行动的非人类哺乳动物来说,情绪的反应确实是非常理性的。每种情绪都进化出了相应的身体“反应特征”,帮助它们采取行动。对大多数哺乳动物来说,情绪激活身体是很理性的反应,因为它们遇到的大多是身体方面的障碍、威胁和损失。
我们来看一下生气和害怕的身体反应特征,情绪的坏名声就是得源于此。动物在遇到身体方面的障碍或威胁时,会立即调动全部身体资源进行防御,防御形式可能是战斗、逃跑、僵住或者试图交流,这是非常理性的反应。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生气、焦虑甚至高兴时会感到能量过剩。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些情绪需要我们做出积极的反应。当我们的肌肉组织完全激活时,其他不那么直接相关的系统,如消化系统或细胞修复系统,就会停止工作或进入“暂停”状态。
对人类来说,遇到身体威胁时会停止工作的非紧急身体系统包括大脑中负责处理长期计划的部分,如前额叶皮层(或称PFC)。如果我们正在躲避一只熊,那么我们的长期计划在那一刻是无关紧要的,这完全是非常理性的反应。
打个比方,这有点像大脑前部有一个开关,上面标着“前额叶皮层”,当我们非常生气或害怕时,这个开关会立即拨到关闭位置,这样我们就可以集中精力处理眼前的事情了。到现在为止,可以说这种反应是理性的,它帮助我们对短期的身体问题做出瞬间的身体反应。
问题在于,对许多人来说现在日常的障碍和威胁不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理上的,而且我们的许多目标都是长期目标。这就意味着,当我们试图以关闭前额叶皮层开关的方式应对某种情况时,会发生非常糟糕的事情。
如果我们在遇到熊或其他身体上的威胁时跑开,没有人会说我们失去理性。但如果公司开会的时候一位同事当着老板的面贬低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我们跳过桌子扑向同事,把他摁倒在地是非常不理性的行为,更不用说我们还会因此被逮捕。大多数人之所以没到这种地步,是因为我们用意志力重新打开了我们的前额叶皮层的开关。
我们打开前额叶皮层开关的速度和彻底程度取决于我们做过多少调节情绪的练习。调节情绪的训练始于童年。请注意,即使我们没有扑向同事,我们也可能把开关保持在中间位置,不让它完全打开,也不让它完全关闭。我们可能会恶狠狠地看他,在脑子里大声骂他,或者盘算着等会给他发一封言辞激烈的邮件,并且抄送公司所有人。几分钟或几小时后,或者第二天早上一觉醒来,我们的开关又回到了“开”的位置。
这时我们会完全想明白那样的行为对我们的长期计划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只有到那时,我们才会庆幸那封会扰乱我们整个职业生涯的邮件还留在草稿箱里。即使面对身体上的障碍或威胁(设想暴力冲突中的警察),我们的前额叶皮层开关也需要处于开启的位置,以便我们能在头脑中看到自己每个行为的长期后果。
情绪非理性的名声并非源于情绪的本质,而是源于人类压力来源的性质以及目标的时间跨度发生了变化。在我们无法把前额叶皮层开关从关闭位置拨到开启位置,无法对障碍和威胁做出理性的长期反应时,我们和其他人在这段短暂的时间里的表现,更是加重了情绪非理性的名声。
所以,下次有司机别我们的车,惹得我们路怒症犯了想要追尾时,我们不能把责任归咎于情绪。情绪希望我们把前额叶皮层的开关重新打开,也希望我们的汽车完好无损。
此外,看一看难过和高兴的能量“特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即使我们压力来源的性质和目标的时间跨度发生了变化,这种能量的特征仍然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处理情绪。
我们在悲伤时能量较低,这种低能量可以帮助我们摆脱那个没有实现的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是一个想法、一份工作还是一个人,低能量都可以协助我们做到这一点。我们在高兴时能量较高,这种高能量能让我们不断前进,离实现目标越来越近。理解每种情绪的能量特征,我们就能将原始反应转化为成长动力,用智慧驾驭这套精密的生命导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