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seLoRA:利用上下文稀疏性高效微调大语言模型

SparseLoRA通过上下文稀疏性加速LLM微调,无需训练的SVD稀疏性估计器动态选择权重,显著降低计算开销,同时保持下游任务精度。

原文标题:【ICML2025】SparseLoRA:利用上下文稀疏性加速大语言模型微调

原文作者:数据派THU

冷月清谈:

本文介绍了一种名为SparseLoRA的新方法,旨在通过利用上下文稀疏性来加速大语言模型(LLMs)的微调过程。 传统的微调方法计算资源消耗大,内存占用高。参数高效微调方法(如QLoRA和DoRA)虽然能减少可训练参数和内存使用,但并未有效降低计算成本,甚至可能使微调过程变慢。 SparseLoRA通过引入一种轻量级的、无需训练的SVD稀疏性估计器来动态选择权重子集,只对这些子集进行损失和梯度计算,从而达到加速的目的。此外,该方法还系统地分析并解决了跨层、跨token以及跨训练步骤的敏感性问题,确保在保持性能的同时实现加速。实验结果表明,SparseLoRA在多个下游任务(包括常识与算术推理、代码生成和指令跟随)中,能够在保持精度的前提下,最多减少2.2倍的计算开销,并实现最多1.6倍的实际加速。

怜星夜思:

1、SparseLoRA中提到的上下文稀疏性具体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它能够加速大语言模型的微调过程?
2、SparseLoRA既然提到可以减少计算开销,那么在实际应用中,它对硬件设备有哪些具体的要求或者优化建议? 普通GPU可以使用吗?
3、SparseLoRA在常识与算术推理、代码生成和指令跟随等任务上都表现良好,那么它是否存在一些局限性,或者哪些类型的任务不太适合使用SparseLoRA?

原文内容

来源:专知
本文约1000字,建议阅读5分钟
本文提出了 SparseLoRA,一种通过上下文稀疏性加速大语言模型微调的方法。
微调大语言模型(LLMs)通常既计算密集又占用大量内存。虽然诸如 QLoRA 和 DoRA 等参数高效微调方法能够减少可训练参数数量并降低内存使用,但它们并未降低计算成本,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微调变慢。本文提出了 SparseLoRA,一种通过上下文稀疏性加速大语言模型微调的方法。我们引入了一种轻量级、无需训练的 SVD 稀疏性估计器,可动态选择用于损失和梯度计算的稀疏权重子集。此外,我们系统性地分析并解决了跨层、跨 token 以及跨训练步骤的敏感性问题。实验结果表明,SparseLoRA 在保持多种下游任务(包括常识与算术推理、代码生成和指令跟随)精度的同时,最多可减少 2.2 倍的计算开销,并实现 最多 1.6 倍的实际加速。



关于我们

数据派THU作为数据科学类公众号,背靠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分享前沿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创新研究动态、持续传播数据科学知识,努力建设数据人才聚集平台、打造中国大数据最强集团军。




新浪微博:@数据派THU

微信视频号:数据派THU

今日头条:数据派THU


理论上,SparseLoRA降低了计算开销,使得在同样的硬件上能运行更大的模型或者更快地完成微调。但实际部署上,对稀疏矩阵的有效支持非常重要。普通的GPU可以跑,但性能可能受限于其对稀疏计算的优化程度。更专业的GPU或者针对稀疏计算优化的硬件,例如带有稀疏加速器的芯片,能更好地发挥SparseLoRA的优势。

我理解的上下文稀疏性是,模型在处理特定输入时,只有一部分参数起主要作用。SparseLoRA利用了这一特性,通过SVD稀疏性估计器来确定哪些权重对于当前输入最重要,然后只对这些权重进行更新。形象地说,就好比一棵大树,只有某些树枝在特定季节开花结果,我们只需要关注和修剪这些树枝即可。

我猜想SparseLoRA在一些对抗性任务中可能表现不佳。因为攻击者可能会利用稀疏性估计器的漏洞,专门设计一些输入使得关键权重被错误地过滤掉,从而更容易欺骗模型。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猜想,具体还需要实验验证。

从我的经验来看,除了硬件本身,软件层面的优化也很关键。例如,选择合适的稀疏矩阵存储格式(CSR、COO等),以及使用针对稀疏计算优化的CUDA Kernel,都能显著提升性能。另外,batch size的选择也会影响加速效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我忘了两年前在哪里好像看到过这个idea,也是讲权重svd之后再稀疏

我认为 SparseLoRA 的局限性可能在于,如果任务本身对所有参数都有较高的依赖性,即上下文稀疏性不明显,那么 SparseLoRA 的效果可能就不会太好。例如,某些需要高度稠密连接的图神经网络任务,可能就不太适合使用这种稀疏化的方法。

我觉得可以从trade-off 的角度看这个问题。SparseLoRA 力图在精度和计算量之间找到平衡。如果算力非常有限,可以考虑牺牲一定的精度来换取更快的微调速度;反之,如果硬件资源充足,则可以适当调整稀疏度,以获得更高的模型性能。感觉炼丹就是在不停地尝试各种超参组合。

上下文稀疏性可以理解为在特定语境下,模型中并非所有的参数都需要被激活或更新。只有与当前上下文相关的参数才对最终结果有显著影响。SparseLoRA 通过识别并仅更新这些重要参数,避免了对不相关参数的计算,从而达到加速微调的目的。这就像做阅读理解,只需要关注题目相关的段落,不需要全文精读。

我觉得上下文稀疏性体现的是一种信息熵的概念。模型在处理信息时,有效信息是稀疏分布的。SparseLoRA 就像一个聪明的过滤器,能够过滤掉噪声,只保留关键信息,从而减少计算量。本质上是降低了计算的冗余度。

的确,稀疏化的前提是存在可稀疏性。另外,SparseLoRA 中 SVD 稀疏性估计器的准确性也会影响最终效果。如果估计器无法准确识别重要的权重,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所以我认为,对于对模型解释性要求较高的任务,可能需要谨慎使用 SparseLoRA,以免引入额外的复杂性。